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96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包括真空仓、上角锥棱镜、下角锥棱镜、激光器、光路系统、光电探测部件和信号采集及处理器;真空仓内设有导轨组;上角锥棱镜和下角锥棱镜上下间隔设置,并左右交错分布,上角锥棱镜右侧置于下角锥棱镜左侧上方,且二者分别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导轨组上;光路系统包括分束镜、合束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分束镜置于真空仓内部左下方,第一反射镜置于真空仓内部右下方,第二反射镜置于真空仓内部右上方,合束镜置于真空仓内部右上方;激光器设置于对应分束镜的位置,光电探测部件设置于对应合束镜的位置,并与信号采集及处理器连接。优点:无需隔振系统便能够获得高精度的绝对重力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
本技术涉及重力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
技术介绍
传统的绝对重力仪一般分为真空落体仓、激光干涉仪、长周期隔振三个部分,真空落体仓中包含可自由下落的角锥棱镜,测试时角锥棱镜在真空腔中作自由落体运动,激光干涉仪包含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合束镜等,经激光器射出的光分成两束,一束经过真空落体仓中的角锥棱镜,另一束经过长周期隔振系统中的参考棱镜,最终两束光合束发生干涉,干涉条纹记录了自由下落角锥棱镜的运动信息,长周期隔振系统用于隔离地面振动对参考棱镜的影响。由上述三个部分构成的绝对重力仪结构复杂,体积较大,调试不便,运输困难,每测完一个测点都需对仪器进行拆卸装箱,至下一测点重新安装调试测量,因此,小型化、集成化的绝对重力仪一直是行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包括真空仓、上角锥棱镜、下角锥棱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仓(1)、上角锥棱镜(2)、下角锥棱镜(3)、激光器(4)、光路系统、光电探测部件(5)和信号采集及处理器(9);所述真空仓(1)内设有竖直的导轨组(11);所述上角锥棱镜(2)和下角锥棱镜(3)上下间隔设置,并左右交错分布,二者的底端相对靠近,所述上角锥棱镜(2)的右端置于所述下角锥棱镜(3)的左端上方,且二者分别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所述导轨组(11)上;所述光路系统包括分束镜(61)、合束镜(62)、第一反射镜(63)和第二反射镜(64),所述分束镜(61)置于所述真空仓(1)内部左侧下方对应所述上角锥棱镜(2)左侧底端的位置,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置式双落体异步下落绝对重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仓(1)、上角锥棱镜(2)、下角锥棱镜(3)、激光器(4)、光路系统、光电探测部件(5)和信号采集及处理器(9);所述真空仓(1)内设有竖直的导轨组(11);所述上角锥棱镜(2)和下角锥棱镜(3)上下间隔设置,并左右交错分布,二者的底端相对靠近,所述上角锥棱镜(2)的右端置于所述下角锥棱镜(3)的左端上方,且二者分别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所述导轨组(11)上;所述光路系统包括分束镜(61)、合束镜(62)、第一反射镜(63)和第二反射镜(64),所述分束镜(61)置于所述真空仓(1)内部左侧下方对应所述上角锥棱镜(2)左侧底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反射镜(63)置于所述真空仓(1)内部右侧下方对应所述分束镜(61)的位置,所述第二反射镜(64)置于所述真空仓(1)内部右侧上方对应所述下角锥棱镜(3)右侧底端的位置,所述合束镜(62)置于所述真空仓(1)内部右侧上方对应所述第一反射镜(63)和第二反射镜(64)的位置;所述激光器(4)设置于所述真空仓(1)左侧对应所述分束镜(61)的位置,所述光电探测部件(5)设置于所述真空仓(1)右侧对应所述合束镜(62)的位置,并与所述信号采集及处理器(9)连接,所述的激光器(4)发出的激光,到达分束镜(61)后分成了两束光,其中一束经过分束镜(61)反射后依次通过上角锥棱镜(2)、下角锥棱镜(3)、第二反射镜(64)并到达合束镜(62),另一束光透过分束镜(61)并经第一反射镜(63)反射后到达合束镜(62),且两束光在合束镜(62)上合束后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冰莉张黎邹彤欧同庚胡远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