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光启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84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包括防护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上端面的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与所述红外探测头相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另一端的电控箱、设置在所述电控箱与防护壳体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控箱下端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电控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便于通过电控箱对红外探测头进行供电,且通过防护罩对防护壳体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红外探测头的工作质量,且便于通过聚光罩对红外探测头进行聚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红外探测头对塔吊安装平衡度进行检测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相关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金属结构包括塔身、动臂和底座等,工作机构有起升、变幅、回转和行走四部分,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控制器、配电柜、连接线路、信号及照明装置等;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塔吊用平衡监控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与安装面相连接,进而降低了监控装置对塔吊进行水平监测的质量,另外不便于对检测组件进行防护,进而降低了监控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塔吊用平衡监控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塔吊用平衡监控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与安装面相连接,进而降低了监控装置对塔吊进行水平监测的质量,另外不便于对检测组件进行防护,进而降低了监控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塔吊用平衡监控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包括防护壳体、设置在防护壳体上端面的防护罩、设置在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与红外探测头相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电源导线另一端的电控箱、设置在电控箱与防护壳体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电控箱下端面的固定板,固定板与电控箱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电控箱对红外探测头进行供电,且通过防护罩对防护壳体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红外探测头的工作质量,且便于通过聚光罩对红外探测头进行聚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红外探测头对塔吊安装平衡度进行检测的质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聚光罩的外周与防护壳体相切,且聚光罩通过卡合结构或者螺纹结构与防护壳体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聚光罩与防护壳体相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防护罩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防护罩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且防护罩的长度大与防护壳体的长度,进而通过防护罩对防护壳体进行全方位的防护;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下端中部位置的连接支架、相对于连接支架设置的固定柱头以及设置在连接支架与固定柱头之间的连接杆,连接杆贯穿与固定柱头与连接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连接支架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固定柱头与电控箱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杆将固定柱头与连接支架相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连接支架与固定柱头相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壳体与电控箱相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电源导线分别与防护壳体和电控箱相连接处的防水柱头,防水柱头的外周分别与防护壳体和电控箱固定连接,且防水柱头的内侧分别与电源导线的外周相切,进而便于通过防水柱头对电源导线进行防护,且有效的避免的水质进入到防护壳体和电控箱对其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损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包括防护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上端面的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与所述红外探测头相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另一端的电控箱、设置在所述电控箱与防护壳体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控箱下端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电控箱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电控箱对红外探测头进行供电,且通过防护罩对防护壳体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红外探测头的工作质量,且便于通过聚光罩对红外探测头进行聚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红外探测头对塔吊安装平衡度进行检测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中的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中的图1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中的图1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壳体、2-红外探测头、3-聚光罩、4-防护罩、5-连接支架、6-固定柱头、7-电控箱、8-固定板、81-安装孔、9-电源导线、91-防水柱头、1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设置在防护壳体1上端面的防护罩4、设置在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2、与红外探测头2相连接的电源导线9、设置在电源导线9另一端的电控箱7、设置在电控箱7与防护壳体1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电控箱7下端面的固定板8,固定板8与电控箱7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电控箱7对红外探测头2进行供电,且通过防护罩4对防护壳体1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红外探测头2的工作质量,且便于通过聚光罩3对红外探测头2进行聚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红外探测头2对塔吊安装平衡度进行检测的质量;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聚光罩3的外周与防护壳体1相切,且聚光罩3通过卡合结构或者螺纹结构与防护壳体1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聚光罩3与防护壳体1相连接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防护罩4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防护罩4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体1固定连接,且防护罩4的长度大与防护壳体1的长度,进而通过防护罩4对防护壳体1进行全方位的防护;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护壳体1下端中部位置的连接支架5、相对于连接支架5设置的固定柱头6以及设置在连接支架5与固定柱头6之间的连接杆10,连接杆10贯穿与固定柱头6与连接支架5的内侧固定连接,连接支架5与防护壳体1固定连接,固定柱头6与电控箱7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杆10将固定柱头6与连接支架5相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连接支架5与固定柱头6相连接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壳体(1)和聚光罩(3)、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1)上端面的防护罩(4)、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2)、与所述红外探测头(2)相连接的电源导线(9)、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9)另一端的电控箱(7)、设置在所述电控箱(7)与防护壳体(1)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控箱(7)下端面的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与电控箱(7)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壳体(1)和聚光罩(3)、设置在所述防护壳体(1)上端面的防护罩(4)、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红外探测头(2)、与所述红外探测头(2)相连接的电源导线(9)、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9)另一端的电控箱(7)、设置在所述电控箱(7)与防护壳体(1)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控箱(7)下端面的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与电控箱(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3)的外周与防护壳体(1)相切,且聚光罩(3)通过卡合结构或者螺纹结构与防护壳体(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塔吊平衡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所述防护罩(4)的内侧分别与防护壳体(1)固定连接,且防护罩(4)的长度大与防护壳体(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启董春昌
申请(专利权)人:黄光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