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83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8
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包括感温光纤本体,具有三层结构,分别是导温板、固定板及安装壳;固定板上端有贯通的凹槽,在凹槽的内上部两侧有多个固定卡扣;感温光纤本体卡入凹槽内;在安装壳的两侧端各有插口,安装壳的内侧具有多个固定凹槽,固定板的外侧部各具有多个卡扣,固定板套在安装壳内部,且多个卡扣分别位于多个固定凹槽内;导温板上端及下端分布有不干胶层,导温板下层粘接在固定板上层,安装壳安装在监测区域,导温板的上层紧贴发热用电设备的表面。本新型防止了感温光纤弯折度过大而折断,并能有效传递的热量到感温光纤本体,感温区域大、模块化程度高,且防止了感温光纤本体暴露在外,后续被其他设备等碰撞损坏的利率,维护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测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数量众多的变电站、错综复杂的地下高压电缆及超高压长距离的架空电线组成了规模庞大的供电网络,电网安全运行及事故预防是目前电力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加强电网设备的状态监测、通过创新模式加强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对预防和减少电网设备事故,特别是减少超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变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在电网物理复杂性的迅速上升和运行工况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电网安全运行监测中,目前应用的较为先进的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通过感温光纤为监测载体,应用中感温光纤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导线或用电设备的发热区域),感温光纤经通信光纤线和远端电力部门处的测温主机相连,测温主机和远端后台的PC机经数据线相连,工作时,远端后台PC机在内部应用软件作用下,通过提取感温光纤输入至测温主机的数据并分析,可及时、全面和准确的掌握信息(掌握监测区域导线或设备的温度变化,进而得出供电是否正常,比如温度过高代表供电线路或用电设备负荷过大甚至短路等),进而达到有效监控用电区域、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预警,让电力管理人员掌握历史及目前的运行状态,从而预防问题发生的目的。现有的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基于是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和光纤的背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主要包括感温光纤、测温主机,该系统利用先进的OTDR技术进行定位,利用拉曼散射效应进行测温。当测温主机中的光源向传感光纤(传感光纤即通信光纤,感温光纤既是一种传感器又是信号传输通道,光源经通信光纤进入监测区域的感温光纤)注入一定能量和宽度的激光脉冲,光源到达感温光纤后,有一部分光会偏离原来的传播向空间散射,在感温光纤中传输的同时不断产生后向散射光波,拉曼散射光会沿通信光纤反射回测温主机,这部分拉曼散射光与监测区域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测温主机接收后,PC机对这部分拉曼散射光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就能计算出感温光纤监测区域的温度和位置,进而得出输电导线或输电设备的温度数据。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采用的感温光纤和普通通信光纤一致,为了达到好的测温效果,现有的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一般是将一段光纤蛇形弯曲后,用固定夹及螺杆螺母方式固定安装在测温区域,由于光纤线存在柔韧性较小、弯折度过大容易折断的缺点,因此采用上述方式不但存在安装及后续维护不方便的缺点,还存在安装中有导致光纤线弯折度过大折断的几率。由于只是感温光纤一侧和测温区域接触,还存在感温区域小的问题,并且还存在模块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另外在对部分要求测温数据及时准确的发热导体进行测温前,现有技术中是将一段光纤多重圆形弯曲缠绕、然后用固定夹固定在电缆本体外侧,上述方式同样存在安装不方便和后续维护不便捷的缺点。最后就是,由于感温光纤在安装或工作过程中外层无其他防护措施,存在被固定夹或其他设备碰撞等损坏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光纤感温探测系统采用的感温光纤因无一种合适的安装设备,存在安装及后续维护不方便,感温区域小、模块化程度不高,安装中有导致光纤线弯折度过大折断几率的缺点,以及由于感温光纤在安装或工作过程中外层无其他防护措施,存在被固定夹或其他设备碰撞损坏几率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具有三层结构,导热性能好的硅胶、制成的中层固定板内上端具有连贯的蛇型凹槽,方便了感温光纤本体的固定,模块化程度高,且防止了感温光纤本体弯折度过大而折断,铝箔材料制作的上层导温板和中层板上端紧密贴合,感温区域扩大,能有效将监测区域的温度变化传递给测温光纤,下层壳体作为安装导温板、固定板的载体,方便了安装,下层壳体能根据需要弯曲角度,进而实现导温板和不规则发热体表面有效贴合、测温效果更好,且防止了感温光纤本体暴露在外损坏的利率,后续维护也更加方便的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包括两侧端具有光纤线接口的感温光纤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三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是导温板、固定板及安装壳;所述固定板上端有贯通的蛇型凹槽,凹槽两侧各作为感温光纤本体进线口和出线口,在凹槽的内上部两侧间隔距离各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感温光纤本体卡入凹槽内;所述安装壳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在安装壳的两侧端各有插口,安装壳的内侧具有多个固定凹槽,固定板的外侧部各具有多个卡扣,固定板套在安装壳内部,且多个卡扣分别位于多个固定凹槽内;所述导温板上端及下端分布有不干胶层,上端不干胶层粘接有保护膜,导温板下层粘接在固定板上层,安装壳安装在监测区域的发热表面,导温板的上层紧贴监测区域发热用电设备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长宽度小于安装壳的长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光纤线接口分别位于安装壳的侧端插口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导温板是铝箔纸,固定板采用硅胶制成,安装壳材料是铝合金板、碳纤维板中的一种。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应用前撕开塑料保护膜后,用胶粘接在监控区域发热导线或用电设备的表面,或用扎带及线扣、固定夹等方式,将安装壳安装在监测区域导线或发热用电设备的表面,导温板的上层紧贴监测区域发热导线或用电设备的表面。本新型感温光纤本体和现有感温光纤使用原理及结构完全一致。本新型中,由于中层固定板具有导热性能好、且连贯的蛇型凹槽,方便了感温光纤本体的固定,模块化程度高,防止了感温光纤弯折度过大而折断,并能有效传递导线或设备发热面经导温板传递的热量到感温光纤本体,导温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感温区域扩大,下层壳体能根据需要弯曲角度,进而实现导温板和不规则发热体表面有效贴合、测温效果更好,使远端测温主机接收的温度数据更为有效,PC机分析得出的现场温度数据更加真实。本新型由于具有安装壳,安装在监测区域时不会碰撞到光纤线,且防止了感温光纤本体暴露在外,后续被其他设备等碰撞损坏的利率,维护也更加方便。基于上述,本技术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体式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3中所示,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包括两侧端具有光纤线接口1的感温光纤本体2,具有三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是导温板3、固定板4及安装壳5;所述固定板4是矩形结构,在固定板4的上端中部有一个由左至右贯通的蛇型凹槽41,凹槽41的左右两侧中部各作为感温光纤本体进线口411和出线口412,凹槽41的内径和感温光纤本体2的外径一致(固定板4的凹槽具有柔性能将感温光纤本体2有效卡入固定,固定时凹槽的外径稍微变大),在凹槽41的内上部左右两侧间隔一定距离一体成型各有多个固定卡扣413,固定卡扣413的上端内侧到下侧是倾斜结构,左右两侧固定卡扣413上端内侧组成的间距小于感温光纤本体2的直径0.5mm;所述感温光纤本体2蛇形分布卡入凹槽41内且两侧端光纤线接口1分别位于凹槽41左右两侧端中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包括两侧端具有光纤线接口的感温光纤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三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是导温板、固定板及安装壳;所述固定板上端有贯通的蛇型凹槽,凹槽两侧各作为感温光纤本体进线口和出线口,在凹槽的内上部两侧间隔距离各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感温光纤本体卡入凹槽内;所述安装壳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在安装壳的两侧端各有插口,安装壳的内侧具有多个固定凹槽,固定板的外侧部各具有多个卡扣,固定板套在安装壳内部,且多个卡扣分别位于多个固定凹槽内;所述导温板上端及下端分布有不干胶层,上端不干胶层粘接有保护膜,导温板下层粘接在固定板上层,安装壳安装在监测区域的发热表面,导温板的上层紧贴监测区域发热用电设备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感温光纤装置,包括两侧端具有光纤线接口的感温光纤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三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是导温板、固定板及安装壳;所述固定板上端有贯通的蛇型凹槽,凹槽两侧各作为感温光纤本体进线口和出线口,在凹槽的内上部两侧间隔距离各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感温光纤本体卡入凹槽内;所述安装壳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在安装壳的两侧端各有插口,安装壳的内侧具有多个固定凹槽,固定板的外侧部各具有多个卡扣,固定板套在安装壳内部,且多个卡扣分别位于多个固定凹槽内;所述导温板上端及下端分布有不干胶层,上端不干胶层粘接有保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绍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讯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