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877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其中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包括增敏基底,所述增敏基底设置有一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光纤光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光纤光栅的感应灵敏度,增强对对电缆修复位置内部温度情况的掌握,避免修复处因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收到信息而造成电缆起火;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耐用性好,用在电缆修复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探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
技术介绍
高压电缆的温度在线监测,通常采用的是分布式光纤测温,测温光纤沿电缆敷设路径绑扎在电缆上,此种测温方式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且在对电缆半导电层、铝护套、外护套修复后,由于修复时使用的各种带材阻隔,测温光纤对修复处的温度监测灵敏度进一步降低,而修复点往往需要重点监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运行高压电缆故障修复处温度变化情况感知更加灵敏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能更好的获取电缆修复位置内部温度情况,避免修复处因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收到信息而造成电缆起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运行高压电缆故障修复处温度变化情况感知更加灵敏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及温度探测方法,能更好的获取电缆修复位置内部温度情况,避免修复处因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收到信息而造成电缆起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包括增敏基底,所述增敏基底设置有一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光纤光栅。较佳的,所述增敏基底置于电缆铝护套与外护套之间,且述光纤光栅面向所述外护套一面。较佳的,所述光纤光栅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高压电缆的长度方向一致。较佳的,所述增敏基底采用铝合金片;所述光纤光栅粘接在所述凹槽内。较佳的,所述增敏基底两侧长度方向上前后均设有一弧形的延伸部。较佳的,所述增敏基底厚度为0.7-1mm;长度为30-36mm,宽度为6-1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纤光栅置于一增敏基底中,再将所述光纤光栅和增敏基底整体置于电缆的铝护套和外护套之间,将所述光纤光栅与光纤光栅解调仪相连,即可获取修复位置内部温度变化情况。较佳的,所述光纤光栅以面向所述外护套的方式置于铝护套和外护套之间。较佳的,所述光纤光栅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高压电缆的长度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提升光纤光栅的感应灵敏度,增强对对电缆修复位置内部温度情况的掌握,避免修复处因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收到信息而造成电缆起火;同时,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耐用性好,用在电缆修复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滑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增敏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包括增敏基底1,增敏基底1设置有一长条形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光纤光栅2。光纤光栅可嵌入凹槽11,也可如本实施方式中,将光纤光栅2粘接在凹槽11内,不仅使光纤光栅2的安装更为牢固,且电缆的晃动等对光纤光栅2不会造成影响。增敏基底1两侧长度方向上前后均设有一弧形的延伸部12。可使增敏1基底与电缆更好地结合,减少增敏基底1在电缆内的滑动。增敏基底为金属基底,为热膨胀系数远大于光纤芯的热膨胀系数金属薄片,光纤光栅2置于被测温度场中时,光栅周期Λ除自身因热膨胀而伸长外,还将因为金属基底的热膨胀而伸长,使得光栅周期Λ的总伸长量大于裸光纤光栅在同一温度下的伸长值,引起反射波长漂移量或温度灵敏度的增大,达到温度增敏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增敏基底1采用铝合金片,具有灵敏度高测温准确的有益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将增敏基底1置于电缆铝护套与外护套之间,且使光纤光栅2面向外护套一面,光纤光栅2的长度方向和高压电缆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保证其测出的温度值更加可靠。增敏基底1厚度为0.7-1mm;长度为30-36mm,宽度为6-10mm,本实施例中,增敏基底1厚度为1mm;长度为36mm,宽度为10mm,能容纳光纤光栅2,也能保证其稳定性,不易滑动和不易损坏。在其他实施例中,增敏基底1厚度可为0.7mm、0.8mm;长度可为30mm、32mm、36mm,宽度可为6mm、8mm等,只要在前述范围内均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在使用时,光纤光栅2如常规一样通过光纤与光纤光栅解调仪相连,形成光栅光纤传感器,从而可读出测出的温度值。但相比传统的测温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纤光栅2置于一增敏基底1中,再将光纤光栅2和增敏基底1整体置于电缆的铝护套和外护套之间,将光纤光栅2与光纤光栅解调仪相连,即可获取修复位置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其中,光纤光栅2以面向外护套的方式置于铝护套和外护套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光纤光栅2的长度方向和高压电缆的长度方向一致。本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实现,从而提高电缆修复处的温度探测灵敏度。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增敏基底(1),所述增敏基底(1)设置有一长条形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置有光纤光栅(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增敏基底(1),所述增敏基底(1)设置有一长条形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置有光纤光栅(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增敏基底(1)置于电缆铝护套与外护套之间,且所述光纤光栅(2)面向所述外护套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光栅(2)的长度方向和所述高压电缆的长度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增敏基底(1)采用铝合金片;所述光纤光栅(2)粘接在所述凹槽(11)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修复处温度传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增敏基底(1)两侧长度方向上前后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