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59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包括外罐体、假盖和内罐体,所述外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外罐体的上部焊接有假盖,假盖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并且外罐体的内部套置有内罐体,且内罐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输气长管,并且内罐体的内部后侧设置有输气中长管。该混合气体灌装装置,结构设置合理,主要有外罐体和内罐体,便于进行保护内罐体,避免受到撞击而漏气,同时在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之间安装多组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用,增加设备整体的抗撞击强度,保障内罐体内部混合气体的稳定,使其更安全,并且方便不同质量的气体分管输入,充分利用内罐体内的整个空间,容纳更充实,可以装入更多的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气体灌装
,具体为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气体的灌装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气体进行混装的装置,现有技术中,主要在利用人力在罐体上依次充入,总体耗时比较长,并且罐体设置过于单薄,内部装的混合气体容易受到外部撞击的影响,不够安全稳定。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混合气体灌装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构设置合理,主要有外罐体和内罐体,便于进行保护内罐体,避免受到撞击而漏气,同时在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之间安装多组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用,增加设备整体的抗撞击强度,保障内罐体内部混合气体的稳定,使其更安全,并且方便不同质量的气体分管输入,充分利用内罐体内的整个空间,容纳更充实,可以装入更多的气体,从而提供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主要在利用人力在罐体上依次充入,总体耗时比较长,并且罐体设置过于单薄,内部装的混合气体容易受到外部撞击的影响,不够安全稳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所述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具有结构设置合理,主要有外罐体和内罐体,便于进行保护内罐体,避免受到撞击而漏气,同时在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之间安装多组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用,增加设备整体的抗撞击强度,保障内罐体内部混合气体的稳定,使其更安全,并且方便不同质量的气体分管输入,充分利用内罐体内的整个空间,容纳更充实,可以装入更多的气体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包括外罐体、假盖和内罐体,所述外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外罐体的上部焊接有假盖,假盖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并且外罐体的内部套置有内罐体,且内罐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输气长管,并且内罐体的内部后侧设置有输气中长管,同时内罐体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输气短管,且输气长管、输气中长管和输气短管的管体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内罐体的内壁上;所述假盖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气体增压阀,且假盖的上端面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并且假盖的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头,同时假盖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三连接头。优选的,所述外罐体的外环面上套置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组凹槽,并且外罐体的右下角安装有排水阀。优选的,所述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隔有空隙,且外罐体的内环壁上环设有一圈第一内衬,并且内罐体的外环面上环设有一圈第二内衬,同时第一内衬与第二内衬之间安装有多组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输气长管的上端伸出假盖的上端面,且输气长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头上,并且第一连接头上安装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输气中长管的上端伸出假盖的上端面,且输气中长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头上,并且第二连接头上安装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输气短管的上端伸出假盖的上端面,且输气短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三连接头上,并且第三连接头上安装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外罐体和内罐体均选用不锈钢材质,且防护套选用碳素钢材质,同时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均选用橡胶复合聚氨酯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混合气体灌装装置,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本设备主要设置有外罐体和内罐体,在外罐体的内部设置内罐体,一方面便于进行保护内罐体,避免受到撞击而漏气,另一方面方便在外罐体的内环壁和内罐体的外环面上分别环设一圈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同时在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之间安装多组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用,增加设备整体的抗撞击强度,保障内罐体内部混合气体的稳定,使其更安全;2.根据气体不同的质量性质,分别在内罐体内安装上输气长管输气中长管和输气短管,输气长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头上,输气中长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头上,输气短管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三连接头上,以便于不同质量的气体输入,充分利用内罐体内的整个空间,使其容纳更充实,可以装入更多的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之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外罐体,3、防护套,4、凹槽,5、第一连接头,6、防护栏,7、第二连接头,8、第三连接头,9、假盖,10、排水阀,11、第一内衬,12、减震弹簧,13、第二内衬,14、内罐体,15、输气长管,16、输气中长管,17、输气短管,18、固定件,19、气体增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包括底座1、外罐体2、防护套3、凹槽4、第一连接头5、防护栏6、第二连接头7、第三连接头8、假盖9、排水阀10、第一内衬11、减震弹簧12、第二内衬13、内罐体14、输气长管15、输气中长管16、输气短管17、固定件18和气体增压阀19,外罐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外罐体2的外环面上套置有防护套3,且防护套3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组凹槽4,并且外罐体2的右下角安装有排水阀10,且外罐体2的上部焊接有假盖9,假盖9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6,并且外罐体2的内部套置有内罐体14,且内罐体14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输气长管15,并且内罐体14的内部后侧设置有输气中长管16,同时内罐体14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输气短管17,且输气长管15、输气中长管16和输气短管17的管体均通过固定件18固定在内罐体14的内壁上,外罐体2与内罐体14之间隔有空隙,且外罐体2的内环壁上环设有一圈第一内衬11,并且内罐体14的外环面上环设有一圈第二内衬13,同时第一内衬11与第二内衬13之间安装有多组减震弹簧12,假盖9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气体增压阀19,且假盖9的上端面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5,并且假盖9的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头7,同时假盖9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三连接头8,输气长管15的上端伸出假盖9的上端面,且输气长管15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头5上,并且第一连接头5上安装有控制阀,输气中长管16的上端伸出假盖9的上端面,且输气中长管16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头7上,并且第二连接头7上安装有控制阀,输气短管17的上端伸出假盖9的上端面,且输气短管17的上端头连接在第三连接头8上,并且第三连接头8上安装有控制阀,外罐体2和内罐体14均选用不锈钢材质,且防护套3选用碳素钢材质,同时第一内衬11和第二内衬13均选用橡胶复合聚氨酯材质。如图1-4所示,图中展示本设备的整体结构设置,本设备主要设置有外罐体2和内罐体14,在外罐体2的内部设置内罐体14,一方面便于进行保护内罐体14,避免受到撞击而漏气,另一方面方便在外罐体2的内环壁和内罐体14的外环面上分别环设一圈第一内衬11和第二内衬13,同时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包括外罐体(2)、假盖(9)和内罐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且外罐体(2)的上部焊接有假盖(9),假盖(9)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6),并且外罐体(2)的内部套置有内罐体(14),且内罐体(14)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输气长管(15),并且内罐体(14)的内部后侧设置有输气中长管(16),同时内罐体(14)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输气短管(17),且输气长管(15)、输气中长管(16)和输气短管(17)的管体均通过固定件(18)固定在内罐体(14)的内壁上;/n所述假盖(9)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气体增压阀(19),且假盖(9)的上端面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5),并且假盖(9)的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头(7),同时假盖(9)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三连接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包括外罐体(2)、假盖(9)和内罐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且外罐体(2)的上部焊接有假盖(9),假盖(9)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护栏(6),并且外罐体(2)的内部套置有内罐体(14),且内罐体(14)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输气长管(15),并且内罐体(14)的内部后侧设置有输气中长管(16),同时内罐体(14)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输气短管(17),且输气长管(15)、输气中长管(16)和输气短管(17)的管体均通过固定件(18)固定在内罐体(14)的内壁上;
所述假盖(9)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气体增压阀(19),且假盖(9)的上端面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5),并且假盖(9)的上端面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头(7),同时假盖(9)的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三连接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2)的外环面上套置有防护套(3),且防护套(3)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组凹槽(4),并且外罐体(2)的右下角安装有排水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气体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2)与内罐体(14)之间隔有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亮曾光漂陈振云陈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闽鹏程新兴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