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水龙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51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龙头组件,涉及阀门技术领域,该水龙头组件包括龙头本体和开关组件;龙头本体具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流通道内设有第一出水孔;开关组件包括阀芯和旋拧件,阀芯轴向限位于水流通道内并能与龙头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阀芯设有能够与第一出水孔连通并使水流出的第二出水孔,阀芯转动用于控制第一出水孔的开合;旋拧件的握持部位于第二出水孔的下方,用于使由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流冲洗旋拧件的握持部。通过该水龙头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机械式水龙头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龙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龙头组件。
技术介绍
水龙头是公共场所常见的公用设施,如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内。使用者通过打开水龙头获得流动的清水以清洁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一般的,公共场所内安装的水龙头大致分为两种,大多数为普通机械式水龙头,少数为电子感应式水龙头。其中,普通机械式水龙头在使用过程虽然简单方便,但易造成交叉感染,其原因为:使用者用未清洁的双手操作,打开水龙头(打开的同时会污染水龙头开关,使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附着到水龙头开关上),之后用流动清水清洗双手,最后用已清洁的双手关闭水龙头(关闭的同时已清洁的双手被水龙头开关再次污染),之后,下一位使用者重复以上过程,污染的水龙头开关被反复使用,缺乏有效的清洗,病原微生物不断附着,故易造成交叉感染,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然而,电子感应式水龙头虽然避免了接触,但是造价昂贵,故障频发,维修困难。因而,在普通机械式水龙头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水龙头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机械式水龙头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龙头组件,包括:龙头本体和开关组件。所述龙头本体具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流通道内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阀芯和连接于所述阀芯的旋拧件,所述阀芯轴向限位于所述水流通道内并能与所述龙头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所述阀芯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并使水流出的第二出水孔,所述阀芯转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开合。所述旋拧件的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下方,用于使由所述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流冲洗所述旋拧件的握持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小于所述握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且两者的投影区域具有重叠。进一步的,所述旋拧件包括手柄和阀杆,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阀杆,所述阀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阀芯的中部。所述手柄具有呈水平搁置的第一状态和呈竖向搁置的第二状态;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手柄与所述阀杆相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正下方;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手柄。进一步的,所述阀杆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手柄为封闭环状结构,所述封闭环状结构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封闭环状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旋拧件包括阀杆,所述阀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阀芯的中部,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阀杆,且沿所述阀杆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龙头本体的内壁沿其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出水孔的挡水部。所述阀芯转动能够使所述第二出水孔转至与所述挡水部或所述第一出水孔相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孔为扇形孔或半圆形孔;所述第二出水孔为扇形孔。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组件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龙头本体的出水口螺纹连接,用于使所述阀芯轴向限位于所述水流通道内。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和所述阀杆均采用防锈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处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用于与自来水管路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水龙头组件,阀芯轴向限位于水流通道内并能与龙头本体的内壁形成密封,在通过旋拧件转动阀芯控制第一出水孔开合的前提下,当阀芯控制第一出水孔闭合时,由于阀芯与水流通道之间密封,因而,水流通道内的水流无法通过第一出水孔流出;当阀芯控制第一出水孔打开时,即第一出水孔与第二出水孔连通,水流能够经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出。因此,使用者可通过转动阀芯实现龙头本体的打开或闭合,即实现出水或不出水两者状态。再者,旋拧件的握持部位于第二出水孔的下方,用于使由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流冲洗旋拧件的握持部,当使用者使用未清洁的手握住旋拧件的握持部转动阀芯时,未清洁的手可能会污染旋拧件的握持部,但是,在水流流出的同时,由于水流能够冲洗旋拧件的握持部,因而,在使用者清洗双手的同时,水流还能够同时起到清洁或清洗旋拧件的握持部的作用,待使用者再次握住旋拧件的握持部关闭时,由于使用者是使用清洁之后的手关闭的,因而可减少甚至避免对旋拧件的握持部的污染。当下一使用者使用时,可同样地减少甚至避免对旋拧件的握持部的污染,进而可减少甚至避免不同使用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柄处于水平搁置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中的龙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中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柄处于水平搁置状态,即未出水状态;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中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柄处于竖向搁置状态,即出水状态;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中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龙头本体;110-水流通道;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13-第一出水孔;114-挡水部;200-开关组件;210-阀芯;220-手柄;230-阀杆;240-转轴;211-第二出水孔;300-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龙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100)和开关组件(200);/n所述龙头本体(100)具有水流通道(110),所述水流通道(1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所述水流通道(110)内设有第一出水孔(113);/n所述开关组件(200)包括阀芯(210)和连接于所述阀芯(210)的旋拧件,所述阀芯(210)轴向限位于所述水流通道(110)内并能与所述龙头本体(100)的内壁形成密封,所述阀芯(210)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水孔(113)连通并使水流出的第二出水孔(211),所述阀芯(210)转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113)的开合;/n所述旋拧件的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211)的下方,用于使由所述第二出水孔(211)流出的水流冲洗所述握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100)和开关组件(200);
所述龙头本体(100)具有水流通道(110),所述水流通道(1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所述水流通道(110)内设有第一出水孔(113);
所述开关组件(200)包括阀芯(210)和连接于所述阀芯(210)的旋拧件,所述阀芯(210)轴向限位于所述水流通道(110)内并能与所述龙头本体(100)的内壁形成密封,所述阀芯(210)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水孔(113)连通并使水流出的第二出水孔(211),所述阀芯(210)转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113)的开合;
所述旋拧件的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211)的下方,用于使由所述第二出水孔(211)流出的水流冲洗所述握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21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小于所述握持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且两者的投影区域具有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件包括手柄(220)和阀杆(230),所述手柄(220)连接于所述阀杆(230),所述阀杆(230)固定连接于所述阀芯(210)的中部;
所述手柄(220)具有呈水平搁置的第一状态和呈竖向搁置的第二状态;所述手柄(220)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手柄(220)与所述阀杆(230)相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211)的正下方;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手柄(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跃张祎年杨峰彪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