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箱,增压箱的上表面左侧设有进液口,增压箱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出液口,所述增压箱的左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丝杆,丝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所述活塞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通孔的右侧转动连接挡板,所述增压箱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增压箱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泵体,泵体的下部连接进液管,进液管的下端连接吸嘴,所述泵体的上部设有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通过丝杆带动活塞的左右移动,从而控制增压箱内部的压力,机械的方式进行增压,使得增压箱内部的压力更加的稳定,从而保证了装置输出端的压力可以稳定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
,具体是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其中模具控制机构需要对内部的内液进行增加处理,此时就需要涉及相关的装置。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144872U)公开了一种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贮液箱、进液管、出液管、气泵和进气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上还设有进液阀门和浮球控制器,所述进液阀门由浮球控制器控制,所述浮球控制器置于贮液箱内上部,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处还设有出液阀门,出液管另一端还设有油液吸头,油液吸头置于贮液箱内底部,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与贮液箱相连,贮液箱内壁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气泵的工作状态,所述的贮液箱外围还设有防爆层。但是该装置通过气压进行增加,然而常用的气路配件的最大压力值通常只有1mpa,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箱,增压箱的上表面左侧设有进液口,增压箱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出液口,所述增压箱的左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丝杆,丝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所述活塞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通孔的右侧转动连接挡板,所述增压箱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增压箱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泵体,泵体的下部连接进液管,进液管的下端连接吸嘴,所述泵体的上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上部连接出液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的中部设有第一节流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液口的中部设有第二节流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压箱的左侧壁下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丝杆的左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的左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中部滑动连接增压箱的左侧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的外部与增压箱内壁之间设有O型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技术适用于一种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通过丝杆带动活塞的左右移动,从而控制增压箱内部的压力,机械的方式进行增压,使得增压箱内部的压力更加的稳定,从而保证了装置输出端的压力可以稳定输出,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为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向杆;2、驱动电机;3、第一锥齿轮;4、丝杆;5、第二锥齿轮;6、增压箱;7、第一节流阀;8、进液口;9、第二节流阀;10、出液口;11、活塞;12、O型圈;13、吸嘴;14、进液管;15、泵体;16、出液管;17、压力传感器;18、通孔;1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箱6,增压箱6的上表面左侧设有进液口8,进液口8的中部设有第一节流阀7,增压箱6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出液口10,出液口10的中部设有第二节流阀9,所述增压箱6的左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丝杆4,增压箱6的左侧壁下部设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3,第一锥齿轮3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5固定连接丝杆4的左端,丝杆4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11,活塞11的左侧设有导向杆1,导向杆1的中部滑动连接增压箱6的左侧壁,所述活塞11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右侧转动连接挡板19,所述增压箱6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7,增压箱6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泵体15,泵体15的下部连接进液管14,进液管14的下端连接吸嘴13,所述泵体15的上部设有出液管16,出液管16的上部连接出液口10。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活塞11的外部与增压箱6内壁之间设有O型圈12。仅仅依靠活塞11本体与增压箱6内壁之间的加工精度的配合起到密封的作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产生泄漏的危险,因此在活塞11与增压箱6内壁之间设置O型圈12,通过O型圈12起到密封的效果,同时长时间使用之后,还可以通过更换O型圈12保证装置的密封效果,从而降低了装置的维护难度。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将进液口8与内液的输出端连接,将出液口10与内液的使用端连接,打开第一节流阀7,进液口8打开,内液通过进液口8进入到增压箱6内部,当增压箱6内部装满内液后,关闭第一节流阀7,启动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和第二锥齿轮5带动丝杆4转动,丝杆4带动活塞11向右侧移动,此时由于右侧的内液体积变小,从而使得内液的压力增大,并且在压力增大的同时内液紧压在挡板19右侧,将挡板19紧压在通孔18外部,通孔18被封闭,当压力传感器17检测到压力满足需求时,停止驱动电机2,同时当需要使用内液时,启动泵体15,泵体15将增压箱6内部的内液不断的抽出,同时启动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不断的控制活塞11向右侧移动,保持增压箱6内部的压力,当增压箱6内部的内液完成输出后,反向启动驱动电机2,活塞11向左侧移动,同时由于左侧的空气被压缩,导致活塞11左侧的空气压力增大,此时气体将挡板19顶开,从而使得通孔18导通,使得活塞11可以正常的向左侧移动,避免的右侧压力急剧减小的问题;本技术适用于一种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通过丝杆4带动活塞11的左右移动,从而控制增压箱6内部的压力,机械的方式进行增压,使得增压箱6内部的压力更加的稳定,从而保证了装置输出端的压力可以稳定输出,适宜推广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箱(6),增压箱(6)的上表面左侧设有进液口(8),增压箱(6)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出液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箱(6)的左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丝杆(4),丝杆(4)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右侧转动连接挡板(19),所述增压箱(6)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7),增压箱(6)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泵体(15),泵体(15)的下部连接进液管(14),进液管(14)的下端连接吸嘴(13),所述泵体(15)的上部设有出液管(16),出液管(16)的上部连接出液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箱(6),增压箱(6)的上表面左侧设有进液口(8),增压箱(6)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出液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箱(6)的左侧壁中部转动连接丝杆(4),丝杆(4)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上下两侧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右侧转动连接挡板(19),所述增压箱(6)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7),增压箱(6)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泵体(15),泵体(15)的下部连接进液管(14),进液管(14)的下端连接吸嘴(13),所述泵体(15)的上部设有出液管(16),出液管(16)的上部连接出液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控制机构的内液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8)的中部设有第一节流阀(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珊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拓金属五金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