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35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门锁,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用户解锁时操作不便的问题。它包括锁盒以及均设置于锁盒上且能进行伸缩的方舌与斜舌组件,锁盒内滑动设置有与斜舌组件相垂直的弹性锁止块组件,弹性锁止块组件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滑动将伸出锁盒外的斜舌组件锁定,锁盒内分别铰接有具有施力臂与受力臂的解锁件以及转动时能驱动方舌缩回的解锁轮组件,施力臂端部插入弹性锁止块组件内形成联动,受力臂长度大于施力臂的长度,受力臂位于解锁轮组件的一侧,解锁轮组件上具有作用部,当解锁轮组件转动时作用部能作用在受力臂靠近端部一侧使解锁件摆动将斜舌组件解锁。它具有解锁方便、更省力、更可靠和更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
本技术属于门锁
,涉及门锁。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插芯门锁中,除了采用方舌作为主锁舌来实现门的锁闭功能外,通常还会设置斜舌组件等辅助锁舌来提高门锁的安全性。斜舌组件在常态下始终保持伸出锁盒外的状态,在关门时由斜舌组件先插入到门框上的插槽内,然后再由门锁内的控制机构控制方舌伸出锁盒外并插入到门框上对应的插槽内实现完整的上锁。先斜舌组件再方舌是最合理的上锁顺序,斜舌组件先插入到插槽内后能够起到门与门框的初步定位作用,确保后续方舌能轻松地上锁。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方舌无法正常动作的情况下,门锁仍能延续上锁功能,一般都会在锁盒内再设置一个能够将上锁后的斜舌组件顶住使其无法缩回锁盒内的锁止组件。目前,在传统的这类带锁止组件的门锁中,锁止组件的动作都通过一个独立于方舌解锁的解锁件进行操作,即用户在将方舌解锁后,还需要再手动操作该解锁件控制锁止组件动作将斜舌组件进行解锁。这种结构,使得解锁步骤繁多、操作十分不方便。为了提高用户解锁时的操作便利性,目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式是利用一些机械结构将上述解锁件与缩回锁盒内的方舌之间建立关系,在方舌缩回锁盒内时通过机械结构带动解锁件动作来实现斜舌组件的联动解锁,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1876571.1所公开的一种解锁联动机构及门锁;还有一种设计方式也是依靠方舌的动作来对斜舌组件进行解锁,但它取消了解锁件的使用,而使方舌在缩回过程中直接作用在将斜舌组件锁定的锁止组件上,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0681858.7所公开的一种安全防盗型锁芯或是专利申请号为201910486834.0所公开的一种锁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门锁,解决了用户解锁时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门锁,包括锁盒以及均设置于锁盒上且能进行伸缩的方舌与斜舌组件,所述的锁盒内滑动设置有与斜舌组件相垂直的弹性锁止块组件,弹性锁止块组件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滑动将伸出锁盒外的斜舌组件锁定,锁盒内分别铰接有具有施力臂与受力臂的解锁件以及转动时能驱动方舌缩回的解锁轮组件,施力臂端部插入弹性锁止块组件内形成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臂长度大于施力臂的长度,受力臂位于解锁轮组件的一侧,解锁轮组件上具有作用部,当解锁轮组件转动时作用部能作用在受力臂靠近端部一侧使解锁件摆动将斜舌组件解锁。上锁时,斜舌组件先伸出锁盒外并插入门框上对应的插槽内,然后弹性锁止块组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滑动对伸出锁盒外的斜舌组件进行锁定,使斜舌组件始终保持伸出锁盒外的状态,最后再由方舌伸出锁盒外并插入门框上对应的插槽内。解锁时,控制解锁轮组件转动,使方舌缩回锁盒内。同时,解锁轮组件上的作用部作用在解锁件的受力臂端部一侧,使得解锁件绕着铰接点摆动,进而由解锁件上的施力臂控制弹性锁止块组件反向滑动将斜舌组件解锁。在本门锁中,通过解锁轮组件的转动实现了方舌与斜舌组件的同步解锁,无需用户再手动对斜舌组件进行解锁,很好地提高了用户的解锁便利性。同时,相比于利用方舌缩回过程中联动解锁件动作的方式而言,只要方舌在缩回状态那么弹性锁止块组件就无法对伸出锁盒外的斜舌组件进行锁定的,意味着该方式下门锁的上锁顺序只能是先伸出方舌后锁定斜舌组件,这样会存在一个隐患:当斜舌组件未锁定时,门锁与门框之间的连接是不稳定的,此时先控制方舌伸出去很可能会出现斜舌组件又从门框内脱出而导致上锁失败的情况。也就是说,利用方舌缩回过程中联动解锁件动作的方式使得门锁的合理上锁过程被破坏,使得可靠性、稳定性存在不足。而在本门锁中,斜舌组件的解锁直接由解锁轮组件上的作用部与解锁件上的受力臂配合实现,即不再依赖于方舌的动作,这样使得弹性锁止块组件对斜舌组件的上锁也不再受方舌的干涉,使得本门锁在提高解锁便利性的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当方舌无法正常进行上锁时,本门锁还可以通过斜舌组件的锁定来延续使用,而利用方舌缩回过程中联动解锁件动作的方式则在方舌无法正常动作时完全丧失锁定功能。此外,受力臂的长度大于施力臂的长度,同时作用部作用的位置又正好是在受力臂的端部一侧,使得在解锁时形成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由此又具有解锁时更加省力、轻便的效果。在上述的门锁中,所述的方舌与受力臂位于解锁轮组件两侧,方舌上靠近解锁轮组件位置处设有凹槽,解锁轮组件的侧部设有解锁时能卡入凹槽内的拨块,拨块与作用部由解锁轮组件的外周面上沿两个角度延伸而出。解锁轮组件转动进行门锁的解锁,由解锁轮组件外周面的拨块向凹槽槽壁施加作用力而将方舌拉回锁盒内,以及由作用部向受力臂端部一侧施加作用力使解锁件摆动将斜舌组件解锁。拨块与作用部由解锁轮组件的外周面上沿两个角度延伸而出,使得本门锁能够仅通过解锁轮组件的转动便可实现方舌与斜舌组件的解锁,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又可以使方舌的解锁与斜舌组件的解锁互不关联,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上锁以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上述的门锁中,所述的解锁轮组件包括能转动的拨轮,锁盒内固定有能控制拨轮转动进行上锁或解锁的电机,拨块设于拨轮外周面上,作用部包括凸出于拨轮外周壁上的作用块,作用块能在电动解锁时顶压受力臂端部一侧壁,且方舌上锁后作用块与受力臂相分离。在上述的门锁中,所述的解锁轮组件还包括手动解锁时能转动的解锁齿轮,解锁齿轮与拨轮同轴线设置且当解锁齿轮转动时能带动拨轮转动,解锁齿轮外周壁设有缺口,作用部还包括位于缺口底壁且与解锁齿轮外周壁偏心设置的圆弧作用面,圆弧作用面所对应的圆直径大于解锁齿轮的外周壁的直径,当解锁齿轮转动时通过圆弧作用面能顶压受力臂端部一侧。本门锁分为电动解锁与手动解锁两者方式:电动解锁时,由电机直接驱动拨轮转动,拨轮上的拨块将方舌拉回锁盒内,以及拨轮上的作用块作用在受力臂端部一侧使解锁件摆动将斜舌组件解锁;当电机故障而无法电动解锁时,需要进行手动解锁,转动门上的执手带动解锁齿轮转动,由解锁齿轮带动拨轮转动使拨块将方舌拉回,同时由圆弧作用面在解锁齿轮转动过程中作用在受力臂端部一侧使解锁件摆动将斜舌组件解锁。无论是电动解锁或是手动解锁方式,均具有较高的解锁便利性,同时又均可以使斜舌组件不依赖方舌的作用进行解锁来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上述的门锁中,所述的锁盒内设有与电机输出轴形成联动关系的主动齿轮,解锁轮组件还包括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拨轮同轴设置,从动齿轮端面设有弧形导槽,拨轮端面设有位于弧形导槽内并能沿其移动的凸块,凹槽的槽口呈能使拨块导入或是脱出的扩口状。斜舌组件被弹性锁止块组件锁定后,电机启动并通过主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当从动齿轮转动至弧形导槽侧壁与凸块侧壁相抵靠时,从动齿轮带动拨轮转动使拨块自凹槽的槽口导入到凹槽内,这样一来拨轮就可以通过拨块将方舌推出进行上锁。弧形导槽的设置,是为了弥补电机控制精度不足而可能造成的上/解锁不到位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上述的门锁中,所述的解锁齿轮一端面外周壁上设有若干齿一,锁盒内还设有能转动的执手拨桃,执手拨桃上设有若干与齿一相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门锁,包括锁盒(1)以及均设置于锁盒(1)上且能进行伸缩的方舌(2)与斜舌组件(3),所述的锁盒(1)内滑动设置有与斜舌组件(3)相垂直的弹性锁止块组件(4),弹性锁止块组件(4)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滑动将伸出锁盒(1)外的斜舌组件(3)锁定,锁盒(1)内分别铰接有具有施力臂(5a)与受力臂(5b)的解锁件(5)以及转动时能驱动方舌(2)缩回的解锁轮组件(6),施力臂(5a)端部插入弹性锁止块组件(4)内形成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臂(5b)长度大于施力臂(5a)的长度,受力臂(5b)位于解锁轮组件(6)的一侧,解锁轮组件(6)上具有作用部(6a),当解锁轮组件(6)转动时作用部(6a)能作用在受力臂(5b)靠近端部一侧使解锁件(5)摆动将斜舌组件(3)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门锁,包括锁盒(1)以及均设置于锁盒(1)上且能进行伸缩的方舌(2)与斜舌组件(3),所述的锁盒(1)内滑动设置有与斜舌组件(3)相垂直的弹性锁止块组件(4),弹性锁止块组件(4)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滑动将伸出锁盒(1)外的斜舌组件(3)锁定,锁盒(1)内分别铰接有具有施力臂(5a)与受力臂(5b)的解锁件(5)以及转动时能驱动方舌(2)缩回的解锁轮组件(6),施力臂(5a)端部插入弹性锁止块组件(4)内形成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臂(5b)长度大于施力臂(5a)的长度,受力臂(5b)位于解锁轮组件(6)的一侧,解锁轮组件(6)上具有作用部(6a),当解锁轮组件(6)转动时作用部(6a)能作用在受力臂(5b)靠近端部一侧使解锁件(5)摆动将斜舌组件(3)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舌(2)与受力臂(5b)位于解锁轮组件(6)两侧,方舌(2)上靠近解锁轮组件(6)位置处设有凹槽(2a),解锁轮组件(6)的侧部设有解锁时能卡入凹槽(2a)内的拨块(6b1),拨块(6b1)与作用部(6a)由解锁轮组件(6)的外周面上沿两个角度延伸而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轮组件(6)包括能转动的拨轮(6b),锁盒(1)内固定有能控制拨轮(6b)转动进行上锁或解锁的电机(7),拨块(6b1)设于拨轮(6b)外周面上,作用部(6a)包括凸出于拨轮(6b)外周壁上的作用块(6b2),作用块(6b2)能在电动解锁时顶压受力臂(5b)端部一侧壁,且方舌(2)上锁后作用块(6b2)与受力臂(5b)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轮组件(6)还包括手动解锁时能转动的解锁齿轮(6c),解锁齿轮(6c)与拨轮(6b)同轴线设置且当解锁齿轮(6c)转动时能带动拨轮(6b)转动,解锁齿轮(6c)外周壁设有缺口,作用部(6a)还包括位于缺口底壁且与解锁齿轮(6c)外周壁偏心设置的圆弧作用面(6c1),圆弧作用面(6c1)所对应的圆直径大于解锁齿轮(6c)的外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德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