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25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集水井和喷淋管,所述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均埋设在地下,所述初次过滤井的内部设置有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过滤板,所述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过滤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初次过滤井的一侧设置有二次过滤井,所述初次过滤井和二次过滤井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初次过滤井和二次过滤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二次过滤井的内部设置有滤网筒,所述二次过滤井的另一侧设置有集水井,所述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之间设置有一级抽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解决了现有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水资源利用率差,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建工程
,具体为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土建工程”:即土木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一门为人类生活、生产、防护等活动建造各类设施与场所的工程学科,涵盖了地上、地下、陆地、水上、水下等各范畴内的房屋、道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给排水、防护等诸工程范围内的设施与场所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物的建设,其既包括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项技术活动,又包括建造过程中所耗的材料、设备与物品,排水工程是土建工程的一部分,现有的土建工程排水大多是通过固定在建筑外墙上的水管将房屋上的雨水导出到地面,并通过下水管道排入到指定的沟渠内,但是这种排水装置水资源利用率差,节能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水资源利用率差,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集水井和喷淋管,所述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均埋设在地下,所述初次过滤井的内部设置有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过滤板,所述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过滤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初次过滤井的一侧设置有二次过滤井,所述初次过滤井和二次过滤井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初次过滤井和二次过滤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二次过滤井的内部设置有滤网筒,所述二次过滤井的另一侧设置有集水井,所述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之间设置有一级抽吸管,所述一级抽吸管的一端设置在滤网筒内,所述一级抽吸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井内,所述一级抽吸管的中间安装有一级抽吸泵,所述集水井内壁一侧固定有二级抽吸管,所述二级抽吸管的上端与安装在地面上的二级抽吸泵连接,所述二级抽吸泵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喷淋头。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初次过滤井的底部和二次过滤井的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初次过滤井的上端插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沿建筑墙体外壁设置,所述集水管上等间距绑接有束管带,所述束管带的一端固定在墙体内。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顶端设置有收水口,所述收水口嵌入式设置在建筑屋顶外沿上。优选的,所述细砾石层和过滤板之间设置有滤布层,所述过滤板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滤孔的贯穿于过滤板的上下两端。优选的,所述滤网筒的上端口与二次过滤井的顶端盖的内壁密封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土建节能排水装置通过设置初次过滤井、二次过滤井和集水井,初次过滤井和二次过滤井可分别对从屋顶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次过滤和二次过滤,将雨水中的杂质及碎屑过滤掉后,通过集水井将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如此可大大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2)该土建节能排水装置通过设置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滤网筒,粗砾石层和细砾石层能够有效过滤雨水中掺杂的淤泥和大颗粒杂质,滤网筒可对初次过滤后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这样可为后期雨水利用提供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初次过滤井;2、集水管;3、二次过滤井;4、集水井;5、喷淋管;6、喷淋头;7、粗砾石层;8、细砾石层;9、滤布层;10、过滤板;11、滤孔;12、连接管;13、滤网筒;14、一级抽吸管;15、一级抽吸泵;16、二级抽吸管;17、二级抽吸泵;18、束管带;19、收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集水井4和喷淋管5,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均埋设在地下,初次过滤井1的内部设置有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初次过滤井1的一侧设置有二次过滤井3,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2,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通过连接管12连接,二次过滤井3的内部设置有滤网筒13,二次过滤井3的另一侧设置有集水井4,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之间设置有一级抽吸管14,一级抽吸管14的一端设置在滤网筒13内,一级抽吸管14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井4内,一级抽吸管14的中间安装有一级抽吸泵15,集水井4内壁一侧固定有二级抽吸管16,二级抽吸管16的上端与安装在地面上的二级抽吸泵17连接,二级抽吸泵17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淋管5,喷淋管5上安装有喷淋头6。进一步,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与初次过滤井1的底部和二次过滤井3的底部连接,通过连接管12可使得经过初次过滤井1过滤后的雨水顺利进入二次过滤井3。进一步,初次过滤井1的上端插接有集水管2,集水管2沿建筑墙体外壁设置,集水管2上等间距绑接有束管带18,束管带18的一端固定在墙体内,集水管2可将房顶雨水顺利导入到地下的过滤井内,从而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进一步,集水管2的顶端设置有收水口19,收水口19嵌入式设置在建筑屋顶外沿上,收水口19的设置可方便引导雨水流入集水管2内。进一步,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之间设置有滤布层9,滤布层9的设置,可阻挡碎渣通过滤孔11,避免造成滤孔11堵塞,过滤板10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滤孔11,滤孔11的贯穿于过滤板10的上下两端。进一步,滤网筒13的上端口与二次过滤井3的顶端盖的内壁密封连接,这样设置可避免滤网筒13与二次过滤井3想通,影响二次过滤的效果。工作原理:使用时,房屋雨水可通过收水口19导入集水管2内,通过集水管2导入到初次过滤井1内,然后依次通过初次过滤井1内的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滤布层9层层过滤后通过过滤板10上的滤孔11排入到初次过滤井1的底部,然后通过连接管12输送到二次过滤井3内,然后通过二次过滤井3内的滤网筒13再次过滤后,在一级抽吸泵15的抽吸下将雨水导入集水井4内,然后将雨水通过二级抽吸泵17在二级抽吸管16的输送下进入喷淋管5,通过喷淋头6将雨水喷出用于灌溉或是园林绿化养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集水井(4)和喷淋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均埋设在地下,所述初次过滤井(1)的内部设置有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所述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初次过滤井(1)的一侧设置有二次过滤井(3),所述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2),所述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通过连接管(12)连接,所述二次过滤井(3)的内部设置有滤网筒(13),所述二次过滤井(3)的另一侧设置有集水井(4),所述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之间设置有一级抽吸管(14),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一端设置在滤网筒(13)内,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井(4)内,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中间安装有一级抽吸泵(15),所述集水井(4)内壁一侧固定有二级抽吸管(16),所述二级抽吸管(16)的上端与安装在地面上的二级抽吸泵(17)连接,所述二级抽吸泵(17)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上安装有喷淋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集水井(4)和喷淋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过滤井(1)、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均埋设在地下,所述初次过滤井(1)的内部设置有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所述粗砾石层(7)、细砾石层(8)和过滤板(1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初次过滤井(1)的一侧设置有二次过滤井(3),所述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2),所述初次过滤井(1)和二次过滤井(3)之间通过连接管(12)连接,所述二次过滤井(3)的内部设置有滤网筒(13),所述二次过滤井(3)的另一侧设置有集水井(4),所述二次过滤井(3)和集水井(4)之间设置有一级抽吸管(14),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一端设置在滤网筒(13)内,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水井(4)内,所述一级抽吸管(14)的中间安装有一级抽吸泵(15),所述集水井(4)内壁一侧固定有二级抽吸管(16),所述二级抽吸管(16)的上端与安装在地面上的二级抽吸泵(17)连接,所述二级抽吸泵(17)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妍杜燕宁陈文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