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23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包括: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钢导墙构件包括桩体主体、阴锁扣以及阳锁扣;桩体主体为钢管桩或者H型钢,两个或以上的桩体主体之间沿轴向焊接固定;桩体主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阴锁扣,另一端焊接固定有阳锁扣;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之间通过阴锁扣和阳锁扣相互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地连墙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导墙结构形式,采用钢导墙插打至深水淤泥地区前,只需要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简单的地质加固处理,而不再需要为了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而进行繁重的围堰筑岛施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围堰筑岛所带来的施工塌孔、工期较长、筑岛成本高昂等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常规陆域环境条件下建设地下连续墙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大型深基坑工程中。但对于场址水深大、软弱地层厚、持力层埋深大等地质条件的基础工程,(例如千米级跨江悬索桥的锚碇基础施工,处于海相淤泥较厚的大海,平均水深在10m左右),已知的常规方案为采用钢管桩围堰+吹砂填筑+地基处理的围堰筑岛思路:采用钢管(板)桩结合,围堰外侧设置钢箱围箍,形成岛体;在岛体内回填中粗砂;在淤泥层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再做冲刷防护。通过这种方法,在深水域处形成稳定的岛体陆域环境,以具备连续墙施工成槽的地质条件,才能进行常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在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前,需要先构筑导墙,导墙作为地下连续墙必不可少的附属工程,是成槽设备进行导向、存储泥浆以防止墙壁塌孔、维护上部土体稳定的重要措施。目前,常规的导墙形式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导墙,形状为“L”型或倒“L”型,根据不同地址条件来选用。如上所述,目前对于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施工,需要先进行围堰筑岛,才能进行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但围堰筑岛的施工方式存在着以下的缺陷:一、成槽塌孔风险。深水区围堰筑岛需要在原河床顶面15~20m厚度的软弱淤泥层上填筑10m的中粗砂,严重打破了原河床土体的平衡,虽然岛体周围由强劲钢管桩围堰护住,但围堰内外两侧的流朔态淤泥、粉砂土体在短时间内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导致在地连墙的铣槽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现象,造成严重的施工质量事故。二、工期风险。围堰筑岛工程量大、工期较长,又由于河床土体稳定性被打破,对海洋环境影响也较大,且在筑岛成型后需要静置等待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待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地连墙的铣槽施工。三、工后处理风险。围堰筑岛一般采用大直径(2.5m~3.0m)锁扣钢管桩围堰成型,如施工环境在深水域处,钢管桩则需要穿过河床软弱淤泥层底部砂层插入坚硬岩层顶部,入土深度可达40m。在完成桥梁建设任务后,为满足海洋生态环境继阻水要求,海中锚碇的临时围堰筑岛需要拆除,而此时用振动锤拔除入土深度40m的大直径钢管几乎不可能,只能在原海床面对大直径钢管桩进行水下切割以满足阻水面积要求,水下切割的风险极高且浪费资源,临时的围堰筑岛后期拆除费用极高。因此,对于在深水软弱淤泥地区修建地连墙基础,需要先回填筑岛形成陆域施工条件,才能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而围堰筑岛施工的同时又会带来很多缺陷的技术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较好的解决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采用了钢导墙结构来代替钢筋混凝土导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前需要进行围堰筑岛所带来的一系列施工塌孔、工期较长、工后拆除、筑岛成本高昂等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包括: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所述钢导墙构件包括桩体主体、阴锁扣以及阳锁扣;所述桩体主体为钢管桩或者H型钢,两个或以上的所述桩体主体之间沿轴向焊接固定;所述桩体主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阴锁扣,另一端焊接固定有阳锁扣;若干组的所述钢导墙构件之间通过所述阴锁扣和所述阳锁扣相互咬合。进一步地,所述桩体主体之间通过若干块厚钢板沿轴向贴焊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桩体主体为2根钢管桩,所述钢管桩之间通过2块厚钢板轴向贴焊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阴锁扣包括第一等边角钢和第一槽钢,所述第一等边角钢固定焊接于所述桩体主体的侧部,所述第一槽钢固定焊接于所述第一等边角钢的侧部,其中所述第一槽钢的开口朝外。进一步地,所述阳锁扣包括第二等边角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二等边角钢固定焊接于所述桩体主体的另一侧部,所述第二槽钢固定焊接于所述第二等边角钢的侧部,其中所述第二槽钢的开口朝内。进一步地,所述桩体主体为3根H型钢,所述H型钢之间通过4块厚钢板轴向贴焊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阴锁扣包括第三槽钢,所述第三槽钢固定焊接于所述桩体主体的侧部,所述第三槽钢的开口朝外。进一步地,所述阳锁扣包括第四槽钢,所述第四槽钢固定焊接于所述桩体主体的另一侧部,所述第四槽钢的开口朝内。进一步地,所述钢导墙构件还包括厚肋板;所述H型钢和所述阴锁扣之间固定焊接有所述厚肋板;所述H型钢和所述阳锁扣之间也固定焊接有所述厚肋板。进一步地,相互咬合的所述阴锁扣和所述阳锁扣之间形成锁口,所述锁口内灌注有水泥砂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两个或以上的桩体主体轴向贴焊、以及在两端分别焊接阴、阳锁扣以构成钢导墙构件,将多组的钢导墙构件定位插打至深水软弱淤泥地区,通过每组钢导墙构件之间阴、阳锁扣的咬合,打设出一圈或一段沿地连墙轴线的钢导墙结构;这种钢导墙结构取代了原有的钢筋混凝土导墙,在插打好钢导墙结构后即可进行地连墙的开槽施工。(1)本技术为地连墙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导墙结构形式,采用钢导墙插打至深水淤泥地区前,只需要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简单的地质加固处理,而不再需要为了修筑钢筋混凝土导墙而进行繁重的围堰筑岛施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围堰筑岛所带来的施工塌孔、工期较长、筑岛成本高昂等技术难题;(2)本技术采用阴、阳锁扣进行配合,结构合理、传力途径清晰、受力安全可靠、能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3)本技术的钢导墙结构形式灵活多变,能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调整适应;(4)钢导墙同时能兼顾后期基坑开挖阶段的挡水挡浪作用;(5)钢材还可以回收利用、节约了造价成本、提高了施工功效;(6)除了能应用在深水软弱淤泥地区外,本技术还能推广应用到常规陆域环境的地连墙导墙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例的钢导墙构件的单个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例的钢导墙构件的组合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例的钢导墙构件的单个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例的钢导墙构件的组合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图中:10、钢管桩;20、厚钢板;30、阴锁扣;40、阳锁扣;50、水泥砂浆;60、H型钢;70、厚肋板;80、铣槽机;90、地质结构;91、淤泥层;92、黏土层;93、砂层;94、岩石层;100、辅助钢平台;110、钢导墙;120、深层水泥搅拌桩;130、地连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110结构,用于作为地连墙基础的导墙结构。本技术包括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钢导墙构件即为组成钢导墙110整体的单个构件;钢导墙构件包括桩体主体、阴锁扣以及阳锁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所述钢导墙构件包括桩体主体、阴锁扣以及阳锁扣;所述桩体主体为钢管桩或者H型钢,两个或以上的所述桩体主体之间沿轴向焊接固定;所述桩体主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阴锁扣,另一端焊接固定有阳锁扣;若干组的所述钢导墙构件之间通过所述阴锁扣和所述阳锁扣相互咬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的钢导墙构件;所述钢导墙构件包括桩体主体、阴锁扣以及阳锁扣;所述桩体主体为钢管桩或者H型钢,两个或以上的所述桩体主体之间沿轴向焊接固定;所述桩体主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阴锁扣,另一端焊接固定有阳锁扣;若干组的所述钢导墙构件之间通过所述阴锁扣和所述阳锁扣相互咬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主体之间通过若干块厚钢板沿轴向贴焊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主体为2根钢管桩,所述钢管桩之间通过2块厚钢板轴向贴焊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锁扣包括第一等边角钢和第一槽钢,所述第一等边角钢固定焊接于所述桩体主体的侧部,所述第一槽钢固定焊接于所述第一等边角钢的侧部,其中所述第一槽钢的开口朝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锁扣包括第二等边角钢和第二槽钢,所述第二等边角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佳钟建锋吴聪姚志安陈凡匡一成吴育剑张玉涛龚明陆梓生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