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2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包括:底板;两个第一垫片,其位于底板的底部;多个第一压紧件,其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对第二垫片,其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箱梁梁体的顶部;多个竖向连接件,一个第一压紧件、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个竖向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底模板与箱梁梁体紧密、稳定的固定连接,且无需搭设支撑架,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装配化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截止2017年我国已建成公路桥梁多达83.2万座,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我国的桥梁建设与施工技术也逐渐成熟,形成一套快速桥梁建造技术——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最大程度上实现桥梁的快速施工。同时预制拼装技术大大降低安装及成桥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并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目前我国的桥梁建设中,接缝主要有干接缝和湿接缝两种。现有桥梁湿接缝施工用的模板都是在下部设支撑架支撑,搭设支撑架的操作空间小,不利于作业。搭设支撑架属于高空作业,危险性高。支撑架用材料多,周转时间长。另外还会因地面不平而导致模板与箱梁梁体的紧密度不够,影响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可将底模板与箱梁梁体紧密、稳定的固定连接,且无需搭设支撑架,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包括:底板,其水平位于湿接缝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湿接缝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湿接缝两侧的两个箱梁梁体的底部抵接;两个第一垫片,其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垫片为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多个第一压紧件,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压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垫片固定连接;多对第二垫片,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对第二垫片;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分别与两个箱梁梁体的顶部抵接;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任一第二压紧件的两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二垫片固定连接;多个竖向连接件,一个第一压紧件、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个竖向连接件;任一竖向连接件的顶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压紧件固定连接,底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压紧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第一压紧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压条以及将两个第一压条的中部连接的第一夹片;任一第一压条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压条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垫片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压条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夹片的中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竖向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第二压紧件包括U形结构的第二压条,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压条的水平边与其中一个第二垫片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竖直边的自由端与另一个第二垫片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压条的两个竖直边的中部通过第二夹片连接,任一第二夹片的中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竖向连接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竖向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螺丝吊筋和套设于螺丝吊筋外部的管体,管体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压紧件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压紧件的中间;螺丝吊筋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依次穿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压条的两个竖直边的间隙和第二夹片的中部并固定有第一螺母;螺丝吊筋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依次穿过与其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压条的间隙和第一夹片的中部,并固定有第二螺母。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涂覆有一层脱模剂,并在接缝处铺设塑料薄膜。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两个第一垫片采用木质材料制作,通过螺钉或强力木胶与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第一压条通过钢钉与两个第一垫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两侧均设有翼状凸起。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管体为PVC管。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任一管体和与其相对应的螺丝吊筋的环形缝隙之间填充有膨胀泡沫剂。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多个竖向连接件,将底模板和箱梁梁体固定连接,免去支撑架的搭设,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同时在底模板与两个箱梁梁体的底部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垫片和多个第一压紧件,多个竖向连接件与两个箱梁梁体的顶部之间设置多对第二垫片和多个第二压紧件,保证底模板和箱梁梁体之间紧密、稳固的连接,保证施工质量;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第一垫片31-第一压条32-第一夹片4-第二垫片51-第二压条52-第二夹片61-螺丝吊筋62-管体63-第一螺母64-第二螺母7-箱梁梁体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包括:底板1,其水平位于湿接缝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底板1的宽度大于湿接缝的宽度,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湿接缝两侧的两个箱梁梁体7的底部抵接;两个第一垫片2,其均位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且沿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垫片2为沿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多个第一压紧件,其沿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压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垫片2固定连接;多对第二垫片4,其沿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对第二垫片4;任一一对第二垫片4分别与两个箱梁梁体7的顶部抵接;任一一对第二垫片4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底板,其水平位于湿接缝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湿接缝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湿接缝两侧的两个箱梁梁体的底部抵接;/n两个第一垫片,其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垫片为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n多个第一压紧件,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压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垫片固定连接;/n多对第二垫片,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对第二垫片;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分别与两个箱梁梁体的顶部抵接;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任一第二压紧件的两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二垫片固定连接;/n多个竖向连接件,一个第一压紧件、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个竖向连接件;任一竖向连接件的顶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压紧件固定连接,底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压紧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板,其水平位于湿接缝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湿接缝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与湿接缝两侧的两个箱梁梁体的底部抵接;
两个第一垫片,其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垫片为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多个第一压紧件,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压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垫片固定连接;
多对第二垫片,其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对第二垫片;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分别与两个箱梁梁体的顶部抵接;任一一对第二垫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压紧件,任一第二压紧件的两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二垫片固定连接;
多个竖向连接件,一个第一压紧件、一个第二压紧件对应设置一个竖向连接件;任一竖向连接件的顶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压紧件固定连接,底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压紧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第一压紧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压条以及将两个第一压条的中部连接的第一夹片;任一第一压条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压条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垫片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压条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第一夹片的中部和与其相对应的竖向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湿接缝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第二压紧件包括U形结构的第二压条,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压条的水平边与其中一个第二垫片的顶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先河陈俊堂卢勇王志敏王晖李鼎鼎戚梁高龙单晓东赵磊熊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