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18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其结构包括加热罐、支撑滚轮、电机、把手,加热罐位于电机的水平左侧端,且下端面与支撑滚轮相接触,支撑滚轮位于电机的左侧下方,且对称安装在加热罐的左右两端面,电机位于把手的水平正下侧,利用以往设备运输沥青时候,总会因为其沥青的粘稠,与上端不封闭导致的上层沥青风干硬化难以排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新增的密封盖可以使加热管内的温度相同,有效的避免沥青因冷却风干导致的硬化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是一种用来长途搬运储存沥青的设备,设备内一般设有加热层、储存仓、防尘盖、漂流口等基础设备,设备可以通过加热层来保证沥青长途运载中的粘合度,不过由于以往设备为了保证粘合性进行持续的加温,且储存仓的不封闭性使处于上层的沥青会因为风干老化固定,导致上层的沥青难以排除储存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其结构包括加热罐、支撑滚轮、电机、把手,所述加热罐位于电机的水平左侧端,且下端面与支撑滚轮相接触,所述支撑滚轮位于电机的左侧下方,且对称安装在加热罐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电机位于把手的水平正下侧;所述加热罐其结构包括第一转轴、雾状层、水管、加热层、密封盖、管壁、排流管、排压阀,所述第一转轴活动卡合在密封盖水平左端面,且与管壁相贴合,所述雾状层镶固安装在水管的内端面且与其保持垂直,所述水管垂直安装在加热层左侧上端,所述加热层位于管壁的水平正下端面,所述密封盖位于加热层的垂直正对面,并且保持平行,所述管壁的下侧内端面镶固安装着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内侧活动配合安装着排压阀。更进一步的,所述排压阀其结构包括转盘、第二转轴、第一阻隔盘、第二阻隔盘、排流缺口,所述转盘位于第一阻隔盘的水平正上方,且正中央垂直安装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面镶固安装着第一阻隔盘,所述第一阻隔盘与第二阻隔盘保持平行,所述第二阻隔盘的内侧端面设有排流缺口,所述排流缺口设有上下两层,且上层安装在第一阻隔盘的内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层与水管设有连接端面,所述密封盖活动卡合在管壁的水平正上端面。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盘与第二阻隔盘紧密贴合在一起。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以往设备运输沥青时候,总会因为其沥青的粘稠,与上端不封闭导致的上层沥青风干硬化难以排除,本技术通过新增的密封盖可以使加热管内的温度相同,有效的避免沥青因冷却风干导致的硬化老化。2、本技术加热侧在对沥青进行加热的同时也会对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雾化层将水雾化成水蒸气,利用水蒸气膨胀的原理,增加加热罐内的气压,在需排放沥青的时候,只需要转动转盘,利用加热罐内外的压力差将沥青排出加热罐外,可以避免像以往设备因沥青的粘稠性使其排流缓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热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排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加热罐-1、支撑滚轮-2、电机-3、把手-4、第一转轴-11、雾状层-12、水管-13、加热层-14、密封盖-15、管壁-16、排流管-17、排压阀-18、转盘-181、第二转轴-182、第一阻隔盘-183、第二阻隔盘-184、排流缺口-18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其结构包括加热罐1、支撑滚轮2、电机3、把手4,所述加热罐1位于电机3的水平左侧端,且下端面与支撑滚轮2相接触,所述支撑滚轮2位于电机3的左侧下方,且对称安装在加热罐1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电机3位于把手4的水平正下侧;所述加热罐1其结构包括第一转轴11、雾状层12、水管13、加热层14、密封盖15、管壁16、排流管17、排压阀18,所述第一转轴11活动卡合在密封盖15水平左端面,且与管壁16相贴合,所述雾状层12镶固安装在水管13的内端面且与其保持垂直,所述水管13垂直安装在加热层14左侧上端,所述加热层14位于管壁16的水平正下端面,所述密封盖15位于加热层14的垂直正对面,并且保持平行,所述管壁16的下侧内端面镶固安装着排流管17,所述排流管17的内侧活动配合安装着排压阀18,所述排压阀18其结构包括转盘181、第二转轴182、第一阻隔盘183、第二阻隔盘184、排流缺口185,所述转盘181位于第一阻隔盘183的水平正上方,且正中央垂直安装着第二转轴182,所述第二转轴182的下端面镶固安装着第一阻隔盘183,所述第一阻隔盘183与第二阻隔盘184保持平行,所述第二阻隔盘184的内侧端面设有排流缺口185,所述排流缺口185设有上下两层,且上层安装在第一阻隔盘183的内表面,所述加热层14与水管13设有连接端面,所述密封盖15活动卡合在管壁16的水平正上端面,所述第一阻隔盘183与第二阻隔盘184紧密贴合在一起。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在运输利用本技术运输沥青的时候,需要将沥青装入加热罐1内,通过电机3给加热层14的供电加热后,通过加热层给沥青均匀加热使其保持粘合度不会被风干硬化,在加热沥青的同时也会加热安装在其左侧上端面的水管13,使水管13内的水加热通过雾化层12形成雾化水蒸气,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高温的水蒸气,增加加热罐1内的气压,在需要倾倒沥青的时候,只需要旋转排压阀18内的转盘181,使其带动第二转轴182与其末端安装着的第一阻隔盘183进行转动,使第一阻隔盘183上所设的排流缺口185对准第二阻隔盘184的排流缺口185,通过内外的气压差,使沥青从排压阀18处流出吗,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像以往设备沥青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风干导致的老化硬化不能排除的情况。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加热罐(1)、支撑滚轮(2)、电机(3)、把手(4),所述加热罐(1)位于电机(3)的水平左侧端,且下端面与支撑滚轮(2)相接触,所述支撑滚轮(2)位于电机(3)的左侧下方,且对称安装在加热罐(1)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电机(3)位于把手(4)的水平正下侧;/n所述加热罐(1)其结构包括第一转轴(11)、雾状层(12)、水管(13)、加热层(14)、密封盖(15)、管壁(16)、排流管(17)、排压阀(18),所述第一转轴(11)活动卡合在密封盖(15)水平左端面,且与管壁(16)相贴合,所述雾状层(12)镶固安装在水管(13)的内端面且与其保持垂直,所述水管(13)垂直安装在加热层(14)左侧上端,所述加热层(14)位于管壁(16)的水平正下端面,所述密封盖(15)位于加热层(14)的垂直正对面,并且保持平行,所述管壁(16)的下侧内端面镶固安装着排流管(17),所述排流管(17)的内侧活动配合安装着排压阀(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罐沥青转置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加热罐(1)、支撑滚轮(2)、电机(3)、把手(4),所述加热罐(1)位于电机(3)的水平左侧端,且下端面与支撑滚轮(2)相接触,所述支撑滚轮(2)位于电机(3)的左侧下方,且对称安装在加热罐(1)的左右两端面,所述电机(3)位于把手(4)的水平正下侧;
所述加热罐(1)其结构包括第一转轴(11)、雾状层(12)、水管(13)、加热层(14)、密封盖(15)、管壁(16)、排流管(17)、排压阀(18),所述第一转轴(11)活动卡合在密封盖(15)水平左端面,且与管壁(16)相贴合,所述雾状层(12)镶固安装在水管(13)的内端面且与其保持垂直,所述水管(13)垂直安装在加热层(14)左侧上端,所述加热层(14)位于管壁(16)的水平正下端面,所述密封盖(15)位于加热层(14)的垂直正对面,并且保持平行,所述管壁(16)的下侧内端面镶固安装着排流管(17),所述排流管(17)的内侧活动配合安装着排压阀(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来华帅王思齐冯亚丽郭冬梅敬小辉王晓芳张大亮肖恩武白贵军张斌靳小波黄晓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