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012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包括烘箱、螺旋式加热管、料筒、入气系统、抽风系统,料筒与烘箱箱壁相连处一端设为入口、另一端设为出口,入口、出口外分别配有密封盖I和密封盖II;料筒包括实心的筒体,筒体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气腔,筒体内设有若干组料腔;入气系统包括气罐、输气管、若干组进气软管,进气软管的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I并与气腔前端连通;抽风系统包括抽风机、排风管、出气软管,出气软管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II并与气腔后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料筒外被螺旋式加热管缠绕,同时结合抽风系统与入气系统,保护高温反应的纯粹性,并利用保护性气体的流动性带动热量流动,使得加热效率更加高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铜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合金加工过程中,将待加工料进行高温热处理是众多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可改善材料性能,使得其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预计的状态要求。现有的高温烘箱在使用过程中原料容易受热不均匀,进而使得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包括烘箱、设置在烘箱内部的若干组横卧的螺旋式加热管、置于螺旋式加热管管腔内的料筒、入气系统、抽风系统,料筒的两端从螺旋式加热管管腔两端口延伸出去并与烘箱箱壁相连,料筒与烘箱箱壁相连处一端设为入口、另一端设为出口,入口、出口外分别配有密封盖Ⅰ和密封盖Ⅱ;料筒包括实心的筒体,筒体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气腔,筒体内设有若干组料腔,气腔与各组料腔之间设有通气道,两两料腔之间设置弧形的连接腔;入气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罐、输气管、若干组进气软管,进气软管的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Ⅰ并与气腔前端连通,输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抽风系统包括抽风机、排风管、出气软管,出气软管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Ⅱ并与气腔后端连通。进一步地,各组料腔以气腔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排列,料腔设置与筒外连通的排气口。进一步地,抽风机的转速为50~150r/min。进一步地,进气软管与出气软管均采用耐高温的金属软管。进一步地,进气软管与出气软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波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采用将料筒外被螺旋式加热管缠绕,使得置于料筒中的铜料置于管腔内,使得加热效率更加高效、均匀,同时结合抽风系统与入气系统,保护高温反应的纯粹性,并利用保护性气体的流动性带动热量流动,进一步使得高温处理效率更好。(2)本技术在料筒前后采用抽风系统与入气系统,使用保护性气体在料筒内应处于流通状态,一方面使得其与铜料接触更加充分均匀,另一方面避免单一输入导致烘箱内压力骤增,同时气体的流通状态可带动热量的流动,使得加热更加均匀。(3)本技术抽风机采用转速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持气体整体处于流动状态,同时要避免其过快抽出影响与铜料接触时间,且避免热量过度流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料筒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示说明:1-烘箱,2-料筒,21-筒体,22-气腔,23-料腔,24-通气道,25-连接腔,26-排气口,3-螺旋式加热管,4-入口,5-密封盖Ⅰ,6-入气系统,61-气罐,62-阀门,63-输气管,64-进气软管,7-出口,8-密封盖Ⅱ,9-抽风系统,91-抽风机,92-出气软管,93-排风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包括烘箱1、设置在烘箱1内部的若干组横卧的螺旋式加热管3、置于螺旋式加热管3管腔内的料筒2、用于对料筒2内进行充入保护性气体的入气系统6、用于将料筒2内保护性气体抽出的抽风系统9,料筒2的两端从管腔两端口延伸出去并与烘箱1箱壁相连,料筒2与烘箱1箱壁相连处一端设为入口4、另一端设为出口7,入口4、出口7外分别配有密封盖Ⅰ5和密封盖Ⅱ8,密封盖Ⅰ5、密封盖Ⅱ8与烘箱1之间为可分开的结合相连。料筒2为铜料放置的容器,其被螺旋式加热管3缠绕,使得加热效率更加高效、均匀。具体实施中,铜料从入口4进入料筒2内进行加热操作,结束后通过出口7排除,铜料从入口4、出口7的进出均需要外力辅助,具体结构采用常规装备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料筒2包括实心的筒体21,筒体21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气腔22,筒体21内设有若干组料腔23,各组料腔23以气腔22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均匀排列,气腔22与各组料腔23之间设有通气道24,两两料腔23之间设置弧形的连接腔25,料腔23设置与筒外连通的排气口26。料腔23为铜料放置的区域,气腔22为通入保护性气体并使之流通的区域。排气口26起到散气、加速热量传递的作用。入气系统6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罐61、输气管63、若干组进气软管64,进气软管64的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Ⅰ5并与气腔22前端连通,输气管63上安装有阀门62,具体实施中,入气系统6的保护性气体通过输气管63、进气软管64进入料筒2的气腔22,通过通气道24、连接腔25等使得保护气体进入料腔23,使得料腔23内的铜料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在隔离活跃性气体如氧气等参与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反应的纯粹性。在具体实施中,保护性气体在料筒2内应处于流通状态,一方面使得其与铜料接触更加充分均匀,另一方面避免单一输入导致烘箱1内压力骤增,同时气体的流通状态可带动热量的流动,使得加热更加均匀,抽风系统9与入气系统6结合起到上述作用。抽风系统9包括抽风机91、排风管93、出气软管92,出气软管92末端密封贯穿密封盖Ⅱ8并与气腔22后端连通。抽风机91采用转速为50~150r/min,采取上述转速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持气体整体处于流动状态,同时要避免其过快抽出影响与铜料接触时间,且避免热量过度流失。具体实施中,抽风系统9的出气通过处理后可与入气系统6的气罐61连通,以实现气体的回收再利用。保护性气体采用本领域允许使用的气体,可以是一种气体,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气体的混合。进气软管64与出气软管92均采用耐高温的金属软管,如不锈钢材质的波纹管,作用在于,密封盖Ⅰ5和密封盖Ⅱ8开启、闭合时会发生移动,金属软管可随着其移动。烘箱1采用密封箱,其可开合的门为置于顶部的盖体。具体实施中,本技术还包括各系统的控制、动力单元,其结构、连接、组成均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设置在所述烘箱内部的若干组横卧的螺旋式加热管、置于所述螺旋式加热管管腔内的料筒、入气系统、抽风系统,所述料筒的两端从所述螺旋式加热管管腔两端口延伸出去并与所述烘箱箱壁相连,所述料筒与所述烘箱箱壁相连处一端设为入口、另一端设为出口,所述入口、所述出口外分别配有密封盖Ⅰ和密封盖Ⅱ;所述料筒包括实心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气腔,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组料腔,所述气腔与各组所述料腔之间设有通气道,两两所述料腔之间设置弧形的连接腔;所述入气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罐、输气管、若干组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的末端密封贯穿所述密封盖Ⅰ并与所述气腔前端连通,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抽风系统包括抽风机、排风管、出气软管,所述出气软管末端密封贯穿所述密封盖Ⅱ并与所述气腔后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加工用高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设置在所述烘箱内部的若干组横卧的螺旋式加热管、置于所述螺旋式加热管管腔内的料筒、入气系统、抽风系统,所述料筒的两端从所述螺旋式加热管管腔两端口延伸出去并与所述烘箱箱壁相连,所述料筒与所述烘箱箱壁相连处一端设为入口、另一端设为出口,所述入口、所述出口外分别配有密封盖Ⅰ和密封盖Ⅱ;所述料筒包括实心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中心轴位置设置气腔,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组料腔,所述气腔与各组所述料腔之间设有通气道,两两所述料腔之间设置弧形的连接腔;所述入气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气罐、输气管、若干组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的末端密封贯穿所述密封盖Ⅰ并与所述气腔前端连通,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抽风系统包括抽风机、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军胡克福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