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承接侧拉头及双开尾拉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承接侧拉头及双开尾拉链。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提高功能性和设计性而有一种能够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链牙列从拉链链条的一端及另一端分离的双开尾拉链。双开尾拉链优选在使一方拉头的后口与另一方拉头的后口的位置对合的状态下使插棒从一方拉头的引导槽插入至另一方拉头的引导槽。然而,当插棒向一方拉头的引导槽插入时,有时一方拉头会因自重而发生倾斜或因链牙的反作用力而使一方拉头发生旋转。这样,一方拉头的后口与另一方拉头的后口的位置会偏离而导致插棒难以插入。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开尾拉链通过在两个拉头中的一方拉头设置切缺槽并在另一方拉头延伸形成舌片,从而能够使拉头的位置稳定、并准确且容易地进行插棒的插入。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双开尾拉链在上下拉头中的一方拉头设置插入部而能够使拉头的位置稳定并准确且容易地进行插棒的插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49-14580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国申请公布107692413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具备:/n上翼板(21);/n下翼板(22);/n引导柱(23),其将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连结,在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之间且在两侧形成肩口(26),在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之间且在所述肩口(26)的相反侧形成后口(27),并形成将所述肩口(26)与所述后口(27)连通的引导槽(28);和/n承接部(40),其从所述下翼板(22)的所述后口(27)侧向前方向(F)突出,/n所述承接部(40)具有:/n底板(41),其从所述下翼板(22)的所述后口(27)侧的下方(D)的端部突出;和/n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翼板(21);
下翼板(22);
引导柱(23),其将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连结,在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之间且在两侧形成肩口(26),在所述上翼板(21)与所述下翼板(22)之间且在所述肩口(26)的相反侧形成后口(27),并形成将所述肩口(26)与所述后口(27)连通的引导槽(28);和
承接部(40),其从所述下翼板(22)的所述后口(27)侧向前方向(F)突出,
所述承接部(40)具有:
底板(41),其从所述下翼板(22)的所述后口(27)侧的下方(D)的端部突出;和
侧板(42),其从所述下翼板(22)的所述后口(27)侧的左方(L)及右方(R)中的至少某一方的端部突出,并从所述底板(41)呈壁状立起,
在此,
将所述承接侧拉头(10)的移动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方向),
将与所述上翼板(21)及所述下翼板(22)平行且与前后方向(F-B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方向),
将与所述上翼板(21)及所述下翼板(22)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方向),
将所述前后方向(F-B方向)的所述后口(27)侧设为前方(F)、并将其相反侧设为后方(B),
将所述上翼板(21)侧设为上方(U)、并将所述下翼板(22)侧设为下方(D),
在从所述上方(U)观察所述承接侧拉头(10)并以所述后口(27)侧为上的情况下,将左侧设为左方(L)、并将右侧设为右方(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41)和所述侧板(42)仅从所述下翼板(22)突出,并形成为所述上方(U)开放的U字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翼板(22)在所述前方(F)侧具有从左右方向(L-R方向)的侧缘向所述上方(U)突出设置的凸缘(24),
所述承接部(40)具有将所述侧板(42)与所述凸缘(24)连接的连接部(43),
所述连接部(43)从所述下翼板(22)向所述左右方向(L-R方向)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上方(U)观察时,所述承接部(40)不与所述上翼板(21)重叠而是与所述上翼板(21)错开,且仅设置于所述下翼板(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方所述侧板(42)的内侧的面上,以远离所述后口(27)的一侧与靠近所述后口(27)的一侧相比间隔扩大的方式形成有扩开部(42a),
在所述侧板(42)的内侧的面上的所述扩开部(42a)的所述后口(27)侧形成有平行部(42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接侧拉头(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开部(42a)相对于前后方向(F-B方向)的角度(α)满足以下的式(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