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83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包括输料管(1)、进料斗(2)、集料斗(3)、进气管(4)、鼓风机(5),输料管(1)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6)、下弯管(7),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进料斗位于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的末端相连通,集料斗由圆筒形的上斗体(31)和圆锥形的下斗体(32)组成,上斗体与上弯管连接且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内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力输送大米时,大米从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进入圆筒形的上斗体中,一方面可减少大米损伤,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大米抛光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米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稻谷脱壳的
,具体涉及一种大米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成套碾米设备中都要用到气力输送装置(风力提升机)来向上输送稻谷和大米。现有的气力输送装置一般由输料管、进料斗、集料斗、鼓风机组成,进料斗、集料斗分别设置在输料管的下端和下端,鼓风机在输料管形成自下而上流动的气流,气流带动大米或稻谷从进料斗输送至集料斗中。但是,由于输料管的上端是直接连通到集料斗的中部的,当用于输送大米时,由于输送的速度较快,米料与集料斗的斗壁高速撞击,会造成米料产生损伤,影响大米的品质。此外,在大米加工的后环节中,需要对大米进行抛光以进一步提高大米的品相,目前一般是设置有专门的抛光机来进行大米抛光作业,该方式增加了设备成本。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大米输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包括输料管、进料斗、集料斗、进气管、鼓风机,所述输料管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下弯管,所述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斗位于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集料斗由圆筒形的上斗体和圆锥形的下斗体组成,所述上斗体与上弯管连接且所述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内上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斗体的内壁设置有弹性缓冲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缓冲层为聚氨酯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弯管呈圆弧形向水平方向侧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弯管内壁设置有弯管弹性缓冲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弯管弹性缓冲层为聚氨酯层。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弯管的横截面的内轮廓为矩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弯管呈圆弧形向水平方向侧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弯管的末端为鸭嘴形出口,鸭嘴形出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斗体的轴向平行。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斗体的上端设置有斗盖,所述斗盖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设置有滤网,所述下斗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本技术提供的大米输送装置,包括输料管、进料斗、集料斗、进气管、鼓风机,所述输料管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下弯管,所述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斗位于下弯管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机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集料斗由圆筒形的上斗体和圆锥形的下斗体组成,所述上斗体与上弯管连接且所述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内上部。本技术进行气力输送大米时,将大米放入进料斗,开启鼓风机,鼓风机将空气经下弯管、输料管、上弯管吹入集料斗中,进料斗中的大米在重力作用下从下端的出料口进入下弯管中,然后在气流的带动下,依次从下弯管、输料管、上弯管进入集料斗中,大米进入集料斗时,从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进入圆筒形的上斗体中,大米在上斗体中沿斗壁呈螺旋式下落,这样,一方面可防止因高速撞击而产生大米损伤,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影响大米的品质,另一方面,大米在上斗体中沿斗壁呈螺旋式下落过程中,大米与斗壁产生的摩擦撞击还可以起到大米抛光作用。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大米输送装置的部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大米输送装置去除进气管和鼓风机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其可在气力输送大米时减少大米损伤并起到大米抛光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包括输料管1、进料斗2、集料斗3、进气管4、鼓风机5。所述输料管1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6、下弯管7,输料管1、上弯管6和下弯管7均可由金属管制成。所述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斗2位于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2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进料斗中的大米在重力作用下可从出料口进入下弯管中。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与鼓风机5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7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集料斗3由圆筒形的上斗体31和圆锥形的下斗体32组成,所述上斗体31与上弯管6连接且所述上弯管6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31内上部,鼓风机可将空气经下弯管、输料管、上弯管吹入集料斗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米输送装置在进行气力输送大米时,将大米放入进料斗,开启鼓风机,鼓风机将空气经下弯管、输料管、上弯管吹入集料斗中,进料斗中的大米在重力作用下从下端的出料口进入下弯管中,然后在气流的带动下,依次从下弯管、输料管、上弯管进入集料斗中,大米进入集料斗时,从上弯管的末端沿切向进入圆筒形的上斗体中,大米在上斗体中沿斗壁呈螺旋式下落,这样,一方面可防止因高速撞击而产生大米损伤,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影响大米的品质,另一方面,大米在上斗体中沿斗壁呈螺旋式下落过程中,大米与斗壁产生的摩擦撞击还可以起到大米抛光作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斗体31的内壁设置有弹性缓冲层33,所述弹性缓冲层33优选为粘在上斗体31内周壁上的聚氨酯层。聚氨酯层可进一步减少大米损伤,大米抛光效果也更佳。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弯管6呈圆弧形向水平方向侧弯。上弯管6为圆弧形形侧弯的结构,流线形更好,可减轻大米的与上弯管6的管壁的撞击力,减少大米损伤,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大米抛光作用。所述上弯管6内壁设置有弯管弹性缓冲层61,所述弯管弹性缓冲层61优选为粘在上弯管6内壁上的聚氨酯层。聚氨酯层可进一步减少大米损伤,大米抛光效果也更佳。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弯管6的横截面的内轮廓为矩形,上弯管6内部设计成平面,方便粘上聚氨酯层,粘上后也更牢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弯管7呈圆弧形向水平方向侧弯。下弯管7为圆弧形形侧弯的结构,流线形更好,可减轻大米的与下弯管7的管壁的撞击力,减少大米损伤。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弯管6的末端为鸭嘴形出口,鸭嘴形出口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斗体31的轴向平行,鸭嘴形出口贴着所述上斗体31的斗壁设置。这样,大米从上弯管6的末端冲出时,大米流整体成片状,可使尽量多的大米与上斗体31的斗壁产生接触,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管(1)、进料斗(2)、集料斗(3)、进气管(4)、鼓风机(5),所述输料管(1)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6)、下弯管(7),所述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斗(2)位于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2)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与鼓风机(5)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7)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集料斗(3)由圆筒形的上斗体(31)和圆锥形的下斗体(32)组成,所述上斗体(31)与上弯管(6)连接且所述上弯管(6)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31)内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管(1)、进料斗(2)、集料斗(3)、进气管(4)、鼓风机(5),所述输料管(1)竖向设置且上、下两端的管段分别为向水平方向侧弯的上弯管(6)、下弯管(7),所述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斗(2)位于下弯管(7)的水平段的上方且进料斗(2)下端的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与鼓风机(5)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弯管(7)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集料斗(3)由圆筒形的上斗体(31)和圆锥形的下斗体(32)组成,所述上斗体(31)与上弯管(6)连接且所述上弯管(6)的末端沿切向连通至上斗体(31)内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斗体(31)的内壁设置有弹性缓冲层(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3)为聚氨酯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德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市麻章美大食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