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82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包括机台和料台,机台的下侧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脚轮,机台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料台和固定架,固定架的边缘滑动嵌设有滑台,滑台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架上均螺丝固定有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转动嵌设有丝杆,其中一个轴承座上螺丝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轴承座与丝杆固定连接,滑台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取放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可自动化取放轴类工件的特点,使用时,取放夹由滑台和电动伸缩杆驱动,能够轮换改变作业位置,拿取时,取放夹直接插入轴类工件的芯槽内,依靠弹簧的弹性和外扩杆的特殊结构可将轴类工件轻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拿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属于轴类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轴类工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装料,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低下,在提倡自动化加工和低人工成本的新型工业风潮中,人工取件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轴类工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装料,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低下,在提倡自动化加工和低人工成本的新型工业风潮中,人工取件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加工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包括机台(1)和料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的下侧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脚轮(3),所述机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料台(2)和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的边缘滑动嵌设有滑台(6),所述滑台(6)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架(4)上均螺丝固定有轴承座(5),两个所述轴承座(5)之间转动嵌设有丝杆(7),其中一个所述轴承座(5)上螺丝固定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穿过轴承座(5)与丝杆(7)固定连接,所述滑台(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底端安装有取放夹(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包括机台(1)和料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的下侧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脚轮(3),所述机台(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料台(2)和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的边缘滑动嵌设有滑台(6),所述滑台(6)的两侧且位于固定架(4)上均螺丝固定有轴承座(5),两个所述轴承座(5)之间转动嵌设有丝杆(7),其中一个所述轴承座(5)上螺丝固定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穿过轴承座(5)与丝杆(7)固定连接,所述滑台(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底端安装有取放夹(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6)上开设有与丝杆(7)结构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7)与滑台(6)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台(2)包括斜槽(21)、插槽(22)和支撑板(23),所述斜槽(21)和料台(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3),所述斜槽(21)的底壁上开设有插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生产用拿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夹(9)包括固定座(91)、调节板(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奥嘉德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