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装置和配送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665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3
本申请公开了配送装置和配送机器人,配送装置包括:舱体、舱门、连杆、置物托盘,其中置物托盘位于舱体内,舱体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置物托盘与轨道滑动连接;舱门与置物托盘通过连杆转动连接,舱门在置物托盘由舱体的顶部滑动至舱体的底部时在连杆的带动下闭合舱体的开口,舱门在置物托盘由舱体的底部滑动至舱体的顶部时在连杆的带动下打开舱体的开口。上述设计可以在置物托盘移动至舱体开口处的过程中将舱门打开,方便舱体内物品的取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送装置和配送机器人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物流运输配送
,具体涉及配送装置和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配送机器人是物流系统中末端配送的最后一环,通过机器人将包裹递给收货人,收货人自行打开舱门将包裹从舱体内取出,可以使配送实现全天候、超负荷以及时间可预约,并且,在传染病流行时期使用配送机器人递送包裹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降低传染风险。现有的配送机器人的舱门打开方式有单侧掀起式开门、转动开门或者侧面推开式开门,这些开门方式使舱门打开后开口面积小,存在物品不易取出、操作困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配送装置和一种配送机器人。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装置,该装置包括:舱体、舱门、连杆、置物托盘,其中置物托盘位于舱体内,舱体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置物托盘与轨道滑动连接;舱门与置物托盘通过连杆转动连接,舱门在置物托盘由舱体的顶部滑动至舱体的底部时在连杆的带动下闭合舱体的开口,舱门在置物托盘由舱体的底部滑动至舱体的顶部时在连杆的带动下打开舱体的开口。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配送装置。本公开提供的配送装置通过置物托盘上升时带动连杆运动打开舱门向下滑动以打开舱门的设计,可以在置物托盘移动至舱体开口处的过程中将舱门打开,方便舱体内物品的取放。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配送装置的实施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配送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配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配送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配送装置的舱门打开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配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100。配送装置包括:舱体101、舱门102、连杆103、置物托盘104:置物托盘104位于舱体101内,舱体101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130,置物托盘104与轨道滑动连接;舱门102与置物托盘104通过连杆103转动连接,舱门102在置物托盘104由舱体101的顶部滑动至底部时在连杆103的带动下闭合舱体101的开口,舱门102在置物托盘104由舱体101的底部滑动至顶部时在连杆103的带动下打开舱体10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舱体101的内壁面上安装有轨道,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置物托盘104的置物面。轨道可以胶粘于舱体101的内壁面,也可以应用螺丝固定于舱体101的内壁面,或者可以与舱体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轨道可以是金属或塑料的滑动导轨、可以是滚动导轨或者静压导轨等。本实施例对轨道的安装方式以及轨道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增加置物托盘104的承重能力,可以在舱体101内相对的两个侧面对称安装轨道。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将气压类型的轨道装置安装于舱体101的底面,通过气压的作用控制置物托盘104的上升或下降。在本实施例中,连杆103的一端连接舱门102,连接方式可以是:使用螺丝或者插销结构,将舱门102上用于安装连杆103的预留连接口与连杆103的预留连接口穿在一起,连杆103可以沿着与连杆垂直的转轴相对于舱门102灵活转动。上述连杆103与舱门102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连杆103的端头为圆孔结构,舱门102上用于安装连杆103的部件结构为栓结构,连杆103与舱门102通过栓结构穿过圆孔结构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连杆103的另一端连接置物托盘104,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连杆103与舱门10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二者之间转动连接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舱门102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杆103与置物托盘104呈接近相互垂直的状态。这时置物托盘104位于舱体的底部。当置物托盘104沿着舱体101内轨道由舱体101的底部向顶部滑动时,置物托盘104带动连杆103的一端向上滑动,连杆103的另一端向舱体边缘转动,舱门102在连杆103和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舱体101开口的正上方位置向舱体的侧面移动,从而由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在舱门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杆103与置物托盘104呈近似平行的状态。这时置物托盘104位于舱体的顶部。当置物托盘104沿着舱体101内轨道由舱体101的顶部向底部滑动时,置物托盘104带动连杆103的一端向下滑动,连杆103的另一端向舱体中间转动,舱门102在连杆103作用力作用下由舱体的侧面向舱体的开口正上方移动,从而由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舱门关闭状态下连杆、置物托盘、舱门的相对位置。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舱门打开状态下连杆、置物托盘、舱门的相对位置。由图2可以看出,在舱门102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连杆103与置物托盘104呈近似平行的状态,这时舱门102在重力和连杆103的作用力下被推至舱体的侧面。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配送装置通过置物托盘上升时带动连杆运动自动打开舱门的设计,使舱门打开时舱体开口较大,并且,舱门打开时,物品已被置物托盘由舱体底部推至舱体顶部开口处,可以方便舱体内物品的取放。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配送装置的又一实施例200,包括:舱体101、舱门102、连杆103、置物托盘104、托盘支耳105。置物托盘104位于舱体101内,舱体101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置物托盘104与轨道130滑动连接;舱门102与置物托盘104通过连杆103转动连接,舱门102在置物托盘104由舱体101的顶部滑动至底部时在连杆103的带动下闭合舱体101的开口,舱门102在置物托盘104由舱体101的底部滑动至顶部时在连杆103的带动下打开舱体101的开口。置物托盘104的边缘设置有托盘支耳105,托盘支耳105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杆103通过连接孔与置物托盘104上的托盘支耳105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舱体101的内壁面上安装有轨道130,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置物托盘104的置物面。轨道的种类以及安装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托盘支耳105可以是与置物托盘104一体的结构,例如在生产置物托盘时,通过特殊形状的模具,使生产出的置物托盘边缘拥有凸起的结构,该凸起结构经过打孔后可作为置物托盘的托盘支耳;托盘支耳105还可以是经过单独生产,之后应用螺丝、强力胶或者T型安装架等安装工具安装于置物托盘104上。连杆103的一端与舱门102转动连接,连杆103的另一端通过托盘支耳105上的连接孔与托盘支耳105转动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应用螺丝钉将连杆103的端部固定于连接孔处,也可以是应用栓结构将连杆103的端部固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门、连杆、置物托盘:/n所述置物托盘位于所述舱体内,所述舱体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所述置物托盘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n所述舱门与所述置物托盘通过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舱门在所述置物托盘由所述舱体的顶部滑动至所述舱体的底部时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闭合所述舱体的开口,所述舱门在所述置物托盘由所述舱体的底部滑动至所述舱体的顶部时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打开所述舱体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门、连杆、置物托盘:
所述置物托盘位于所述舱体内,所述舱体的一个内侧面安装有轨道,所述置物托盘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所述舱门与所述置物托盘通过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舱门在所述置物托盘由所述舱体的顶部滑动至所述舱体的底部时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闭合所述舱体的开口,所述舱门在所述置物托盘由所述舱体的底部滑动至所述舱体的顶部时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打开所述舱体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托盘的边缘设置有托盘支耳,所述托盘支耳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杆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置物托盘上的所述托盘支耳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托盘相对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所述托盘支耳;
所述舱门在两个相对的侧边缘处分别与两个连杆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置物托盘的一侧边缘处的托盘支耳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的支架,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通过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斌周智郑斌于磊王志昊任晓华廖加威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