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947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节点,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偏置信号端,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调节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位与漏极电位之间的电势差,平衡非偏置阶段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位大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位时对驱动晶体管内部特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轻薄、对比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有发展潜力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可产生驱动电流,发光元件响应该驱动电流而发光。但是由于工艺、老化等原因会造成晶体管的阈值漂移,对产生的驱动电流造成影响,并且在高低灰阶切换时的迟滞效应,还会造成残影及画面切换后前几帧亮度不均现象,使人眼察觉出画面闪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以解决驱动晶体管的迟滞效应引起的闪烁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偏置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偏置信号端输入的偏置信号的控制下,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偏置状态。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适用于上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周期包括第一偏置调节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所述驱动方法包括:S1、在所述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模块受控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偏置信号端输入的偏置信号,向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传输偏置信号以使驱动晶体管反偏;S2、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阈值补偿模块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S3、在所述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流过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在每个驱动周期的数据写入阶段之前设置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在第一偏置调节阶段,偏置调节模块在第一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偏置信号端输入的偏置信号的控制下,控制驱动晶体管反偏,可以减弱上一驱动周期中驱动晶体管长期处于正偏状态导致的迟滞效应,解决不同画面切换时的闪烁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邻4个像素行的一种驱动时序;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邻4个像素行的又一种驱动时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数据写入模块10、发光控制模块20、阈值补偿模块30和偏置调节模块40。其中,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连接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T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N3,驱动晶体管T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N2。数据写入模块10用于向驱动晶体管T提供数据信号。发光控制模块20分别与驱动晶体管T以及发光元件D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发光元件D。阈值补偿模块30串联在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T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T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像素驱动电路通过驱动晶体管T的控制端上的电压控制驱动晶体管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的驱动电流。但是由于工艺、老化等原因会造成驱动晶体管的阈值Vth漂移和迁移率衰减,各个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特性不一致,显示面板上会产生显示不均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阈值补偿模块30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缓解甚至消除阈值电压对于的驱动电流的影响,从而可避免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受到阈值电压不均匀和漂移的影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均匀性。偏置调节模块40的第一端连接偏置信号端DV。偏置调节模块40的第二端连接驱动晶体管T的输出端。偏置调节模块40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P1。偏置调节模块40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端P1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偏置信号端DV输入的偏置信号的控制下,调节驱动晶体管T的偏置状态。由于在每个驱动周期进行显示时,像素电路在发光阶段等非偏置阶段,可能存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大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位的情形,长期这样设置会导致驱动晶体管内部的离子极性化,进而驱动晶体管内部形成内建电场,导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断增大,导致Id-Vg曲线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流入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进而影响显示均一性。例如在黑画面切换成白画面时,显示亮度会缓慢上升,需要经历4-5帧的数据刷新,亮度才能趋于稳定,由于该恢复时间较长,因此人眼就能察觉到画面闪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n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n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n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n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n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偏置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偏置信号端输入的偏置信号的控制下,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偏置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阈值补偿模块和偏置调节模块;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以及发光元件串联,用于控制驱动电流是否流过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阈值补偿模块串联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
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偏置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偏置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偏置信号端输入的偏置信号的控制下,调节所述驱动晶体管偏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氧化物半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偏置调节模块中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低温多晶硅材料;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偏置调节模块中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调节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偏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同一发光控制信号输入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元件复位模块,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发光元件复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端与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处像素行的下一像素行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端和当前像素行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中的晶体管类型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中的晶体管类型相反;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三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端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复位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和所述偏置调节模块复用为驱动晶体管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复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模块的控制端与第四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复位模块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四控制信号端输入的第四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传输复位信号。


1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不同偏置信号端;相同颜色所述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同一偏置信号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驱动晶体管反偏时,各颜色子像素中,蓝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偏置信号端传输的偏置信号最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良黄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