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世贤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39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包括后排底座和后排靠背,后排底座上连接有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折叠垫,且折叠垫向前展开后能够与设置在车身内的前排座椅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垫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多出了一段形成脚垫,因此,现有的折叠垫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垫在展开后同等长度前提下,由折叠垫形成的坐垫和背垫可以做成更加符合现有普通后排座椅的尺寸,避免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技术介绍
中国文献CN110682835A(申请日:2019年11月18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包括能安装于车身内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前排座椅以及能安装于车身后排处的后排座椅,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和角度可调地转动连接在前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的前排靠背,且前排靠背为分段式可伸缩结构使前排靠背的长度可调,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的、能折叠形成背垫和/或坐垫的折叠垫,折叠垫展开后能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本专利技术的前排靠背收缩并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后排座椅上的折叠垫展开时能平铺在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形成宽敞平整的便于躺卧的床,大大地提高了休息的舒适性,且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变形为床的过程快捷方便易操作。但该技术方案中的折叠垫是三段式折叠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种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并不美观,因为,在折叠垫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双层背垫和坐垫时,若要同时满足在折叠垫展开后有足够的长度向前展平并平铺于前排底座上,则双层背垫的高度或者坐垫的长度需要设计有足够的长度,否则可能导致展平后没有足够的长度平铺无前排底座上,因此,该种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会导致后排座椅的实际尺寸与现有汽车的后排座椅尺寸存在一定差别,要么背垫较高、要么坐垫较长,容易给用户带来一种不美观的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三段式折叠垫结构容易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等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后排靠背,后排底座上连接有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折叠垫,且折叠垫向前展开后能够与设置在车身内的前排座椅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进一步,折叠垫由第一垫部、第二垫部、第三垫部和第四垫部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垫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的双层式背垫,第三垫部能铺设于后排底座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坐垫,第四垫部能贴附于后排底座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的脚垫。进一步,后排靠背上开设有能供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折叠形成的双层式背垫适配嵌入的嵌槽。进一步,第四垫部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垫部内侧上的脚垫支撑架。进一步,后排靠背活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后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以使后排座椅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进一步,后排底座和/或后排靠背的左右两侧边上均设有能防止折叠垫左右跑偏的限位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房车,包括车身、前排座椅和上述的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车身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均设有前排座椅,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和前排靠背,且前排靠背活动连接在前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使后排座椅上的折叠垫能向前完全展开并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以形成第一躺卧床。进一步,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的高度保持一致,使展开后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的折叠垫能保持水平。本技术所述的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具有如下优点:1、折叠垫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多出了一段形成脚垫,因此,现有的折叠垫与本技术的折叠垫在展开后同等长度前提下,由折叠垫形成的坐垫和背垫可以做成更加符合现有普通后排座椅的尺寸,避免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2、对于小朋友而言,若小朋友个子不高、腿较短,若直接落座在普通的后排座椅上并靠在后排座椅的靠背上时,小朋友的腿有一部分是向前伸出于后排座椅并悬空的,这给小朋友的乘坐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舒适感,本技术在第四垫部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垫部内侧上的脚垫支撑架,当给小朋友乘坐时,可以将脚垫支撑架架起来,从而使得第四垫部能很好地给小朋友的腿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小朋友可以像靠在床上一样舒适。3、后排座椅的后排靠背可以相对后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进而使得后排座椅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便于孩子或个子较小的成年人休息,给用户带来更多使用选择,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房车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前排靠背放倒且折叠垫向前展平形成第一躺卧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脚垫支撑架放下将第四垫部撑起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后排座椅的后排靠背放倒形成第二躺卧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前排座椅,2、后排座椅,3、车身,11、前排底座,12、前排靠背,21、后排底座,22、后排靠背,23、折叠垫,24、限位部,22、嵌槽,231、第一垫部,232、第二垫部,233、第三垫部,234、第四垫部,235、脚垫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6,本实施例中,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后排底座21上连接有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折叠垫23,且折叠垫23向前展开后能够与设置在车身3内的前排座椅1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是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和坐垫的三段式结构,但该中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在实际使用时容易给用户带来一种不美观的感受,而本实施例中,折叠垫23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多出了一段形成脚垫,因此,现有的折叠垫与本实施例的折叠垫在展开后同等长度前提下,本实施例中由折叠垫形成的坐垫和背垫可以做成更加符合现有普通后排座椅的尺寸,避免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折叠垫23由第一垫部231、第二垫部232、第三垫部233和第四垫部23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垫部23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垫部231和第二垫部23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双层式背垫,第三垫部23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坐垫,第四垫部23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脚垫。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折叠垫23的第一垫部231、第二垫部232、第三垫部233和第四垫部234可参考在先申请的CN110682835A中的折叠垫的相应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将第一垫部231、第二垫部232、第三垫部233和第四垫部234均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后排底座(21)上连接有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折叠垫(23),且折叠垫(23)向前展开后能够与设置在车身(3)内的前排座椅(1)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后排底座(21)上连接有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折叠垫(23),且折叠垫(23)向前展开后能够与设置在车身(3)内的前排座椅(1)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折叠垫(23)由第一垫部(231)、第二垫部(232)、第三垫部(233)和第四垫部(23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垫部(23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垫部(231)和第二垫部(23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双层式背垫,第三垫部(23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坐垫,第四垫部(23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脚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后排靠背(22)上开设有能供第一垫部(231)和第二垫部(232)折叠形成的双层式背垫适配嵌入的嵌槽(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第四垫部(234)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垫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徐世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