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出行者视角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的审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出行者视角的利用公交刷卡数据的公交线网优化审计方法,属于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和服务评价领域。
技术介绍
在众多新兴出行方式的冲击下,国内大城市的地面公交客运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供需匹配程度和运营效率,是公交线网优化的主要研究目标。目前公交线网优化效果评价手段的不足,在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评价时,由于缺乏充足的依据与科学的决策支持,目前方法大多关注线网的优化方法,但是对优化后的结果评价关注较少。交线网优化方案实施后,现行的评价审计方法主要考虑线网结构层面的静态指标,与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脱节,直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收到出行者明确的负面反馈后,才能有效地进行公交线路的再优化。申请号为CN201811167815.3的中国专利技术方法提供了一种城市公交线网的综合指标的评价方法,涉及城市交通运营管理
,该方法首先收集公交线网运行数据,计算所述公交线网的综合评价指标;然后确定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范围阈值;再根据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范围阈值确定公交线网结构改进方案;最后利用公交线网评价指标体系对所述公交线网结构改进方案进行评价。但是该专利技术方法仅从可达性、可靠性、客流匹配度等层面对初始公交线网进行评价,没有给出统一的评价方法。申请号为CN201710092948.8的中国专利技术方法,基于公交车GPS数据的大范围城市公交线网实时运行水平评价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地图匹配、旅行时间指标计算、站点停靠时间指标计算以及拥堵指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出行者视角的公交线网优化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基于线网优化方案影响前评估的修正反馈;/n针对初始优化方案,通过海量公交历史出行数据预估线路调整可能给出行者带来的客流转移和出行时间延长,提出定量化的修正反馈建议,为给出更加合理的线网优化方案提供参考;/n步骤2:基于公交线网优化后评价的跟踪审计;/n在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实施后,从出行者的角度对优化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评价结果用于对影响前评估和优化方法流程的反馈完善;从公交网络和线路两个角度,结合优化目标,充分利用出行特征感知数据,用公交线网优化后评价指标对调整后的线网进行跟踪审计;/n步骤1是在在形成初始线网优化方案后,通过海量多源公共交通数据,计算客流转移饱和度和出行时间延长比,算得公交调线影响指数,从而给出基于线网优化方案影响前评估的修正反馈;/n若符合要求则按原方案进行线网优化,在优化方案实施后,得到线网优化实施后的公共交通数据,进入步骤2,用实施后的多源公共交通数据从网络层和线路层分别进行基于线网优化后评价的跟踪审计;/n若步骤1完成后,不符合要求,则仍要进行站点优化后,再次进入步骤1审计,符合要求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出行者视角的公交线网优化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线网优化方案影响前评估的修正反馈;
针对初始优化方案,通过海量公交历史出行数据预估线路调整可能给出行者带来的客流转移和出行时间延长,提出定量化的修正反馈建议,为给出更加合理的线网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步骤2:基于公交线网优化后评价的跟踪审计;
在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实施后,从出行者的角度对优化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评价结果用于对影响前评估和优化方法流程的反馈完善;从公交网络和线路两个角度,结合优化目标,充分利用出行特征感知数据,用公交线网优化后评价指标对调整后的线网进行跟踪审计;
步骤1是在在形成初始线网优化方案后,通过海量多源公共交通数据,计算客流转移饱和度和出行时间延长比,算得公交调线影响指数,从而给出基于线网优化方案影响前评估的修正反馈;
若符合要求则按原方案进行线网优化,在优化方案实施后,得到线网优化实施后的公共交通数据,进入步骤2,用实施后的多源公共交通数据从网络层和线路层分别进行基于线网优化后评价的跟踪审计;
若步骤1完成后,不符合要求,则仍要进行站点优化后,再次进入步骤1审计,符合要求后才能实施优化方案,进入步骤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出行者视角的公交线网优化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1.1:计算客流转移饱和度
基于预撤销线路的站点登降量和替代线路剩余载客能力,预估线路撤销后的站点客流转移饱和度,饱和度越大代表客流转移压力越大,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越低;基于站点登降量占比对所有撤销站点的饱和度进行加权求和,作为公交调线影响指数的基础指标;
步骤1.2:计算出行时间延长比
线路调整前出行时间延长比计算
选取总出行时间作为出行效用的评价指标,对线路调整后通勤出行者总出行时间的延长比例进行预估,求得出行时间延长比作为公交调线影响指数的修正系数;
调线后总出行时间与调线前相比,可能增加两部分时间成本,其一是在途时间延长量,其二是换乘时间延长量;因此还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新增换乘站点识别
新增换乘站点的识别分两类情况进行考虑;第一类情况是部分站点撤销的线路调整类型;第二类情况是全线撤销的线路调整类型;
2)在途时间延长量预估
线路撤销站点后,部分站点或全线功能由替代线路承担,因此部分出行人的出行在途时间会发生变化;在途时间通过各站点区间行程时间求和进行计算,各站点区间行程时间基于预调线路和替代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剑成,马思雍,史清帅,郝思佳,李宗典,钱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