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包括交织网格层和纬编织层,所述交织网格层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喷绒布层,喷绒布层的顶面连接纬编织层,纬编织层由一根主筋线依次首尾穿插绕接构成若干层波纹环套结构,其中,第一行波纹环套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二行波纹环套的环内,第一行波纹环套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一行波纹环套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喷绒布层能够透气并隔离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和病毒,纬编织层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保暖层能够通过自身之间的微小间隙存储热量和空气,里料层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适合贴合人体或内衣,四层面料通过其各种的特性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面料保暖且穿着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经编用多根纱线同时沿布面的纵向(经向)顺序成圈,纬编用一根或多根纱线沿布面的横向(纬线)顺序成圈,纬编针织品最少可以用一根纱线就可以形成,但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采用多根纱线进行编织;而经编织物用一根纱线是无法形成的织物的,一根纱线只能形成一根线圈构成的琏状物,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腈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腈纶面料的品种较多,一般有良好的弹性和延伸性,织物柔软,坚牢耐皱,毛型感较强,且易洗快干;不过它的吸湿性差,织物不够挺括,且易于脱散、卷边,化纤面料易于起毛、起球、钩丝。目前的腈纶针织面料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的腈纶针织面料穿着舒适性能差和保暖性能差。2、目前的腈纶针织面料不能很好地隔离细菌和病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解决了目前的腈纶针织面料穿着舒适性能差和保暖性能差,以及不能很好地隔离细菌和病毒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包括交织网格层和纬编织层,所述交织网格层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喷绒布层,所述喷绒布层的顶面连接所述纬编织层,所述纬编织层由一根主筋线依次首尾穿插绕接构成若干层波纹环套结构,其中,第一行波纹环套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二行波纹环套的环内,第一行波纹环套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一行波纹环套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第二行波纹环套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三行波纹环套的环内,第二行波纹环套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二行波纹环套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如此层叠交织构成曲线网纹状结构,所述交织网格层的底面贴合连接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的底面连接有里料层,所述交织网格层由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连接构成直线网格状结构,所述里料层由互相交错的倾斜网格线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筋线由十根至一百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均由五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绒布层中掺杂有银离子颗粒和活性炭颗粒,所述保暖层中掺杂有相变保温材料颗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纬编织层的表面编织构成凸点和凹点,所述凸点和所述凹点交错间隔设置。(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喷绒布层能够透气并隔离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和病毒,纬编织层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保暖层能够通过自身之间的微小间隙存储热量和空气,里料层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适合贴合人体或内衣,四层面料通过其各种的特性保证本技术面料保暖且穿着舒适。2、该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在喷绒布层中掺杂有银离子颗粒和活性炭颗粒,能够杀菌消毒、吸附粉尘和PM2.5颗粒,保暖层中掺杂有相变保温材料颗粒,能够利用相变保温材料颗粒的特性延缓热能的传递,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观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纬编织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交织网格层;101、经线;102、纬线;2、喷绒布层;201、银离子颗粒;202、活性炭颗粒;3、纬编织层;301、凸点;302、凹点;4、主筋线;401、第一行波纹环套;402、第二行波纹环套;403、第三行波纹环套;5、保暖层;501、变保温材料颗粒;6、里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包括交织网格层1和纬编织层3,交织网格层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喷绒布层2,喷绒布层2的顶面连接纬编织层3,纬编织层3由一根主筋线4依次首尾穿插绕接构成若干层波纹环套结构,其中,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环内,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谷绕接在第一行波纹环套401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三行波纹环套403的环内,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谷绕接在第二行波纹环套402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如此层叠交织构成曲线网纹状结构,交织网格层1的底面贴合连接有保暖层5,保暖层5的底面连接有里料层6,交织网格层1由经线101和纬线102互相交织连接构成直线网格状结构,里料层6由互相交错的倾斜网格线构成。本实施例中,交织网格层1作为基本层,起到上下连接的作用,喷绒布层2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隔离作用,能够透气并隔离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和病毒,纬编织层3的表面为波浪起伏形状,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保暖层5为絮状或松散状态的腈纶丝线,能够通过自身之间的微小间隙存储热量和空气,里料层6通过倾斜网格线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适合贴合人体或内衣,四层面料通过其各种的特性保证本技术面料保暖且穿着舒适。具体的,主筋线4由十根至一百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经线101和纬线102均由五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本实施例中,主筋线4由十根至一百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因此主筋线4较粗,可以通过机械或人工进行编织,从而很好地根据上述的纬编织层3的结构进行编织,经线101和纬线102均由五根腈纶丝线互相缠绕构成,组成较薄的编织层,能够很好地降低本技术的主体厚度。具体的,喷绒布层2中掺杂有银离子颗粒201和活性炭颗粒202,保暖层5中掺杂有相变保温材料颗粒501。本实施例中,喷绒布层2中掺杂有银离子颗粒201和活性炭颗粒202,银离子颗粒201能够进行杀菌消毒,活性炭颗粒202能够吸附粉尘和PM2.5颗粒,令本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例如口罩自带消毒功能;保暖层5中掺杂有相变保温材料颗粒501,相变保温材料颗粒501采用FTC自调温玻璃化微珠,能够利用相变保温材料颗粒501的特性延缓热能的传递,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具体的,纬编织层3的表面编织构成凸点301和凹点302,凸点301和凹点302交错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纬编织层3的表面编织构成凸点301和凹点302,凸点301和凹点302交错间隔设置,如此就能够令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美观,令服装厂可以根据纬编织层3的表面结构生产出人们喜爱的服饰产品。本实施例中相变保温材料颗粒501为已经公开的广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包括交织网格层(1)和纬编织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网格层(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喷绒布层(2),所述喷绒布层(2)的顶面连接所述纬编织层(3),所述纬编织层(3)由一根主筋线(4)依次首尾穿插绕接构成若干层波纹环套结构,其中,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环内,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一行波纹环套(401)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三行波纹环套(403)的环内,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二行波纹环套(402)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如此层叠交织构成曲线网纹状结构,所述交织网格层(1)的底面贴合连接有保暖层(5),所述保暖层(5)的底面连接有里料层(6),所述交织网格层(1)由经线(101)和纬线(102)互相交织连接构成直线网格状结构,所述里料层(6)由互相交错的倾斜网格线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腈纶混纺保暖舒适针织面料,包括交织网格层(1)和纬编织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网格层(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喷绒布层(2),所述喷绒布层(2)的顶面连接所述纬编织层(3),所述纬编织层(3)由一根主筋线(4)依次首尾穿插绕接构成若干层波纹环套结构,其中,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环内,第一行波纹环套(401)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一行波纹环套(401)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峰穿插进入第三行波纹环套(403)的环内,第二行波纹环套(402)的波谷绕接在所述第二行波纹环套(402)两个相邻的波峰之间,如此层叠交织构成曲线网纹状结构,所述交织网格层(1)的底面贴合连接有保暖层(5),所述保暖层(5)的底面连接有里料层(6),所述交织网格层(1)由经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红博面料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