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28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包括卷筒、固定槽、高韧性抗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高韧性层和第二高韧性层上端设置了涤纶抗菌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涤纶抗菌层具有抗菌杀菌、防霉防臭等优点,对细菌进行阻隔,通过抗静电层具有优良持久的防静电防尘功能,达到了能够增加无纺布抗菌抗静电性能的优点;通过在涤纶抗菌层和抗静电层上端设置了第一高韧性层,气浮防水层通过上端的气浮口产生荷叶效应,当水珠从气浮防水层上滚落,可以清除其上吸附的灰尘颗粒,起到自清洁的作用,同时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通过碳纳米管、能够增加无纺布基层、气浮防水层弹性、抗疲劳性和韧性的作用,达到了能够增加无纺布防水和韧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在无纺布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于高强度的拉伸环境下,这样使得无纺布的使用寿命较低,现有无纺布韧性低,并且抗菌防水性能差,导致无纺布使用寿命低,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该装置包括卷筒、固定槽和高韧性抗菌层,所述卷筒中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卷筒上端缠绕有高韧性抗菌层,所述高韧性抗菌层包括第一高韧性层、涤纶抗菌层、抗静电层、第二高韧性层和耐磨层,所述卷筒上端缠绕有第二高韧性层,所述第一高韧性层与涤纶抗菌层顶部相缝合,所述涤纶抗菌层与抗静电层顶部相缝合,所述抗静电层底部缝合连接有第二高韧性层,所述第二高韧性层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第一高韧性层包括无纺布基层、气浮防水层、碳纳米管、第一缝合凸块和第一缝合槽,所述无纺布基层与气浮防水层上端相缝合,所述气浮防水层与涤纶抗菌层顶部相缝合,所述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内部等距分布有碳纳米管,所述气浮防水层上端等距分布有第一缝合凸块,所述无纺布基层下端开设有第一缝合槽,所述第一缝合凸块与第一缝合槽内侧紧密缝合。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包括耐磨基层、第二缝合凸块和第二缝合槽,所述耐磨基层右端设置有第二缝合凸块,所述第二缝合凸块与第二缝合槽内侧相缝合,所述耐磨基层与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左右两侧缝合固定,所述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左右两侧相对开设有第二缝合凸块。优选的,所述第一缝合凸块和第二缝合凸块横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状,并且第一缝合凸块和第二缝合凸块分别紧密深入于第一缝合槽和第二缝合槽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高韧性层和第二高韧性层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高韧性层和第二高韧性层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涤纶抗菌层和抗静电层厚度相同,并且涤纶抗菌层和抗静电层厚度均为5mm。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共设置有三十四个,并且碳纳米管沿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内部水平方向等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上端均设置有第二缝合凸块,并且第二缝合凸块沿无纺布基层和气浮防水层左右两端相邻处呈对称状分布。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为聚苯胺环氧树脂涂料层,防静电效果好,避免吸附灰尘。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1: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通过在第一高韧性层和第二高韧性层上端设置了涤纶抗菌层、抗静电层和耐磨层,涤纶抗菌层具有抗菌杀菌、防霉防臭等优点,对细菌进行阻隔,通过抗静电层具有优良持久的防静电防尘功能,增加无纺布的防静电能力,并且通过耐磨层有效增加纶抗菌层和抗静电层边缘的耐磨性,达到了能够增加无纺布抗菌抗静电性能的优点。优点2: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通过在涤纶抗菌层和抗静电层上端设置了第一高韧性层,气浮防水层通过上端的气浮口产生荷叶效应,当水珠从气浮防水层上滚落,可以清除其上吸附的灰尘颗粒,起到自清洁的作用,同时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通过碳纳米管、能够增加无纺布基层、气浮防水层弹性、抗疲劳性和韧性的作用,达到了能够增加无纺布防水和韧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韧性抗菌层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高韧性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无纺布基层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耐磨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卷筒-1、固定槽-2、高韧性抗菌层-3、第一高韧性层-31、涤纶抗菌层-32、抗静电层-33、第二高韧性层-34、耐磨层-35、无纺布基层-311、气浮防水层-312、碳纳米管-313、第一缝合凸块-314、第一缝合槽-315、耐磨基层-351、第二缝合凸块-352、第二缝合槽-3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包括卷筒1、固定槽2和高韧性抗菌层3,卷筒1中部开设有固定槽2,卷筒1上端缠绕有高韧性抗菌层3,高韧性抗菌层3包括第一高韧性层31、涤纶抗菌层32、抗静电层33、第二高韧性层34和耐磨层35,卷筒1上端缠绕有第二高韧性层34,第一高韧性层31与涤纶抗菌层32顶部相缝合,涤纶抗菌层32与抗静电层33顶部相缝合,利于起到对抗静电层33进行固定缝合的作用,抗静电层33底部缝合连接有第二高韧性层34,第二高韧性层34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耐磨层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韧性层31包括无纺布基层311、气浮防水层312、碳纳米管313、第一缝合凸块314和第一缝合槽315,所述无纺布基层311与气浮防水层312上端相缝合,所述气浮防水层312与涤纶抗菌层32顶部相缝合,所述无纺布基层311和气浮防水层312内部等距分布有碳纳米管313,利于起到增加无纺布基层311和气浮防水层312强度韧性的作用,所述气浮防水层312上端等距分布有第一缝合凸块314,所述无纺布基层311下端开设有第一缝合槽315,所述第一缝合凸块314与第一缝合槽315内侧紧密缝合。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35包括耐磨基层351、第二缝合凸块352和第二缝合槽353,所述耐磨基层351右端设置有第二缝合凸块352,所述第二缝合凸块352与第二缝合槽353内侧相缝合,所述耐磨基层351与无纺布基层311和气浮防水层312左右两侧缝合固定,利于起到进行耐磨的作用,所述无纺布基层311和气浮防水层312左右两侧相对开设有第二缝合凸块35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合凸块314和第二缝合凸块352横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状,并且第一缝合凸块314和第二缝合凸块352分别紧密深入于第一缝合槽315和第二缝合槽353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韧性层31和第二高韧性层34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高韧性层31和第二高韧性层34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耐磨层35,利于起到增加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性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涤纶抗菌层32和抗静电层33厚度相同,并且涤纶抗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包括卷筒(1)和固定槽(2),所述卷筒(1)中部开设有固定槽(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韧性抗菌层(3),所述卷筒(1)上端缠绕有高韧性抗菌层(3),所述高韧性抗菌层(3)包括第一高韧性层(31)、涤纶抗菌层(32)、抗静电层(33)、第二高韧性层(34)和耐磨层(35),所述卷筒(1)上端缠绕有第二高韧性层(34),所述第一高韧性层(31)与涤纶抗菌层(32)顶部相缝合,所述涤纶抗菌层(32)与抗静电层(33)顶部相缝合,所述抗静电层(33)底部缝合连接有第二高韧性层(34),所述第二高韧性层(34)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耐磨层(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包括卷筒(1)和固定槽(2),所述卷筒(1)中部开设有固定槽(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韧性抗菌层(3),所述卷筒(1)上端缠绕有高韧性抗菌层(3),所述高韧性抗菌层(3)包括第一高韧性层(31)、涤纶抗菌层(32)、抗静电层(33)、第二高韧性层(34)和耐磨层(35),所述卷筒(1)上端缠绕有第二高韧性层(34),所述第一高韧性层(31)与涤纶抗菌层(32)顶部相缝合,所述涤纶抗菌层(32)与抗静电层(33)顶部相缝合,所述抗静电层(33)底部缝合连接有第二高韧性层(34),所述第二高韧性层(34)上端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耐磨层(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韧性层(31)包括无纺布基层(311)、气浮防水层(312)、碳纳米管(313)、第一缝合凸块(314)和第一缝合槽(315),所述无纺布基层(311)与气浮防水层(312)上端相缝合,所述气浮防水层(312)与涤纶抗菌层(32)顶部相缝合,所述无纺布基层(311)和气浮防水层(312)内部等距分布有碳纳米管(313),所述气浮防水层(312)上端等距分布有第一缝合凸块(314),所述无纺布基层(311)下端开设有第一缝合槽(315),所述第一缝合凸块(314)与第一缝合槽(315)内侧紧密缝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高韧性的防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35)包括耐磨基层(351)、第二缝合凸块(352)和第二缝合槽(353),所述耐磨基层(351)右端设置有第二缝合凸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聪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煜茂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