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22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所述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包括:熔接器主体;滑动套;支撑板;第一伺服电缸;第二伺服电缸;底座;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第三伺服电缸;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工作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工作台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贯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工作台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可实现对集成电子器件的三维立体调节,加工适用性更广,集成电子器件稳定性更佳,加工操作更加精准,且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电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集成电路是一种采用特殊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缩写为IC,也俗称芯片。熔接,也称作焊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常用于集成电子器件的生产加工操作。但是现有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使用不够便捷,电子器件的稳定性不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解决了使用不够便捷,电子器件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包括:熔接器主体;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外壁一侧与所述熔接器主体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滑动套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第一伺服电缸,所述第一伺服电缸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且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滑动套顶部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缸,所述支撑板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顶部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熔接器主体下方;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第三伺服电缸,所述第三伺服电缸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且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工作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工作台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贯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工作台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熔接器主体顶部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底部设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底部套设有熔接头。优选的,所述滑动套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缸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设有与所述工作台相匹配的第一滑槽。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三伺服电缸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贯通。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于所述连接板两侧对称设有滑块,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贯通。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调节第一伺服电缸进行伸缩,可推动滑动套在支撑板上进行往复运动,实现熔接器主体沿着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进而实现对熔接器主体的左右位置的自动调节,调节第二伺服电缸进行伸缩,可实现对支撑板的升降调节,进而实现对熔接器主体的上下位置的自动调节,将待熔接加工的集成电子器件放置在工作台顶部,调节第三伺服电缸进行伸缩,可推动工作台在底座上滑动,实现对待熔接集成电子器件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实现设备对集成电子器件的三维立体调节,加工适用性更广,加工操作更加便捷;将集成电子器件放置在工作台顶部时,开启真空泵,真空泵通过吸气管对空腔进行吸气抽真空,通孔处产生吸力,可将集成电子器件进行吸附,将集成电子器件固定在工作台顶部,集成电子器件稳定性更佳,加工操作更加精准,且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工作台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工作台的主视剖面图;图5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工作台的侧视剖面图。图中标号:1、熔接器主体,11、控制箱,12、传输杆,13、熔接头,2、滑动套,21、固定板,3、支撑板,4、第一伺服电缸,5、第二伺服电缸,51、支撑座,6、底座,61、第一滑槽,62、安装槽,63、第二滑槽,7、工作台,71、空腔,72、通孔,73、连接板,74、滑块,8、第三伺服电缸,9、真空泵,91、吸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工作台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的工作台的主视剖面图;图5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工作台的侧视剖面图。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包括:熔接器主体1;滑动套2,所述滑动套2外壁一侧与所述熔接器主体1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3,所述滑动套2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板3顶部;第一伺服电缸4,所述第一伺服电缸4设于所述支撑板3顶部,且所述第一伺服电缸4一端与所述滑动套2顶部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缸5,所述支撑板3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5顶部固定连接;底座6,所述底座6设置于所述熔接器主体1下方;工作台7,所述工作台7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6顶部;第三伺服电缸8,所述第三伺服电缸8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6内部,且所述第三伺服电缸8一端与所述工作台7底部固定连接;真空泵9,所述真空泵9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91;工作台7内部设有空腔71,所述工作台7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72,所述通孔72与所述空腔71贯通,所述吸气管91一端与所述空腔71连通,所述工作台7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板73,所述第三伺服电缸8一端与所述连接板73固定连接。所述熔接器主体1顶部设有控制箱11,所述控制箱11底部设有传输杆12,所述传输杆12底部套设有熔接头13,控制箱11用于对熔接进行控制,传输杆12用于熔接也进行输送,熔接头13用于对集成电子器件进行熔接。所述滑动套2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与所述第一伺服电缸4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1用于将第一伺服电缸4与滑动套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缸5底部设有支撑座51,所述真空泵9与所述支撑座51固定连接。支撑座51用于对第二伺服电缸5底部进行支撑,保证第二伺服电缸5和真空泵9的稳定性。所述底座6顶部设有与所述工作台7相匹配的第一滑槽61,第三伺服电缸8推动工作台7移动过程中,第一滑槽61可为工作台7提供移动空间。所述底座6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三伺服电缸8相匹配的安装槽62,所述安装槽62与所述第一滑槽61贯通,连接板73在安装槽62内滑动。所述工作台7底部于所述连接板73两侧对称设有滑块74,所述底座6内部设有与所述滑块74相匹配的第二滑槽63,所述第二滑槽63与所述第一滑槽61贯通,工作台7移动过程中,滑块74在第二滑槽63内侧滑动,可进一步加强工作台7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熔接器主体;/n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外壁一侧与所述熔接器主体外壁顶部固定连接;/n支撑板,所述滑动套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n第一伺服电缸,所述第一伺服电缸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且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滑动套顶部固定连接;/n第二伺服电缸,所述支撑板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顶部固定连接;/n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熔接器主体下方;/n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n第三伺服电缸,所述第三伺服电缸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且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n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n工作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工作台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贯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工作台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熔接器主体;
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外壁一侧与所述熔接器主体外壁顶部固定连接;
支撑板,所述滑动套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
第一伺服电缸,所述第一伺服电缸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部,且所述第一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滑动套顶部固定连接;
第二伺服电缸,所述支撑板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顶部固定连接;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熔接器主体下方;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
第三伺服电缸,所述第三伺服电缸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且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固定连接有吸气管;
工作台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工作台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贯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工作台底部中心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三伺服电缸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子器件的熔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元畅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