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21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7
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吹塑模具的左压板(11)、左基板(12)、右基板(22)和右压板(21)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左口盖(13)固定在左基板(12)的上端,左底板(14)固定在左基板(12)的下端,右口盖(23)固定在右基板(22)的上端,右底板(24)固定在右基板(22)的下端,左口盖(13)与右口盖(23)组合形成吹塑口盖,左拉环(15)插入左基板(12)的上端,右拉环(25)插入右基板(22)的上端,左插销(16)贯穿左压板(11)、左基板(12)和左拉环(15),右插销(26)贯穿右压板(21)、右基板(22)和右拉环(25)。吊起上述结构的吹塑模具时不容易发生拉环脱落的问题,保证翻转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吹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
技术介绍
吹塑是指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加热到软化状态时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为了降低模具成本,有的吹塑模具被设计成一出二的吹塑模具,吹塑模具中具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成型模穴,用于形成两个相同的塑胶产品。而为了降低吹塑设备的制造成本,可以在吹塑机上只设置一个吹塑头,同时设置一个翻转机构,在一个成型模穴中的产品吹塑完成后,翻转机构通过开模的拉环吊起模具,并将模具翻转,吹塑头对另一个成型模芯进行吹塑操作。然而,由于模具的重量较大,因此在翻转机构吊起模具时,模具上的拉环容易发生脱落,造成模具翻转失败,甚至掉落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所述吹塑模具包括:左压板、左基板、两个左口盖、左底板、右压板、右基板、两个右口盖和右底板,所述左压板、所述左基板、所述右基板和所述右压板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口盖固定在所述左基板的上端,所述左底板固定在所述左基板的下端,所述右口盖固定在所述右基板的上端,所述右底板固定在所述右基板的下端,所述左口盖与所述右口盖组合形成吹塑口盖;所述吹塑模具还包括:左拉环、左插销、右拉环和右插销,所述左拉环插入所述左基板的上端,所述右拉环插入所述右基板的上端,所述左插销贯穿所述左压板、所述左基板和所述左拉环,所述右插销贯穿所述右压板、所述右基板和所述右拉环。进一步,所述左基板具有两个成型槽和多个连接槽,所述右基板的结构与所述左基板相同,所述左基板的成型槽与所述右基板的成型槽组合形成成型腔室,所述左基板的连接槽与所述右基板的连接槽组合形成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成型腔室连通。进一步,所述左口盖具有多个进料槽和多个上排气槽,所述右口盖的结构与所述左口盖相同,所述左口盖的进料槽与所述右口盖的进料槽组合形成进料口,所述左口盖的进料槽与所述右口盖的进料槽组合形成上排气通道,所述上排气通道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右底板具有下排气槽,所述左底板的结构与所述右底板相同,所述左底板的下排气槽与所述右底板的下排气槽组合形成下排气通道,所述下排气通道与所述成型腔室连通。进一步,所述左基板和所述右基板都还具有多个冷却通道,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都还具有多个冷却通孔,所述吹塑模具还包括:多个左冷却管道和多个右冷却通道,所述左基板的冷却通道、所述左底板的冷却通孔与所述左冷却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右基板的冷却通道、所述右底板的冷却通孔与所述右冷却通道依次连通。进一步,所述左基板的上端和所述右基板的上端都具有螺纹孔,所述左拉环具有圆环部分和螺杆部分,所述螺杆部分从所述圆环部分的下端凸起,所述右拉环的结构与所述左拉环相同,所述左拉环的螺杆部分与所述左基板的螺纹孔啮合,所述右拉环的螺杆部分与所述右基板的螺纹孔啮合。进一步,所述左插销具有握持部和插杆,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插杆分体成型,所述握持部由永磁体形成,所述插杆由钢材形成,所述右插销的结构与所述左插销相同,所述左插销的插杆贯穿所述左压板、所述左基板和所述左拉环的螺杆部分,所述右插销的插杆贯穿所述右压板、所述右基板和所述右拉环的螺杆部分。进一步,所述吹塑模具还包括:引导柱和引导筒,所述引导柱贯穿所述左压板和所述左基板,所述引导筒贯穿所述右压板和所述右基板,所述引导柱插入所述引导筒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效果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吹塑模具,可以在一个产品吹塑完成后进行翻转操作,左拉环和右拉环分别与左基板和右基板形成牢固的固定,吊起吹塑模具时不容易发生拉环脱落的问题,保证翻转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吹塑模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吹塑模具的内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吹塑模具沿A-A截面线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如图1所示,吹塑模具包括:左压板11、左基板12、两个左口盖13、左底板14、右压板21、右基板22、两个右口盖23和右底板24,左压板11、左基板12、右基板22和右压板21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左口盖13固定在左基板12的上端,左底板14固定在左基板12的下端,右口盖23固定在右基板22的上端,右底板24固定在右基板22的下端,左口盖13与右口盖23组合形成吹塑口盖。在本技术中,吹塑模具还包括:左拉环15、左插销16、右拉环25和右插销26,左拉环15插入左基板12的上端,右拉环25插入右基板22的上端,左插销16贯穿左压板11、左基板12和左拉环15,右插销26贯穿右压板21、右基板22和右拉环25。在吹塑过程中,塑胶材料通过吹塑口盖进入左基板12与右基板22之间,然后对塑胶材料进行吹气,使其贴紧左基板12和右基板22的内壁,形成产品的形状。一个吹塑完成后,可通过机械手抓取左拉环15和右拉环16,吊起模具后进行翻转,对另一个产品进行吹塑。两个产品吹塑完成后,再次通过机械手抓取左拉环15和右拉环16,进行开模操作,取出产品。具体地,如图2所示,左基板12具有两个成型槽121和多个连接槽122,右基板22的结构与左基板12相同,左基板12的成型槽与右基板22的成型槽组合形成成型腔室,左基板12的连接槽与右基板22的连接槽组合形成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与成型腔室连通。更具体地,左口盖13具有多个进料槽131和多个上排气槽132,右口盖23的结构与左口盖13相同,左口盖13的进料槽与右口盖23的进料槽组合形成进料口,左口盖13的进料槽与右口盖23的进料槽组合形成上排气通道,上排气通道与连接通道连通。更具体地,右底板24具有下排气槽241,左底板14的结构与右底板24相同,左底板14的下排气槽与右底板24的下排气槽组合形成下排气通道,下排气通道与成型腔室连通。更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左基板12和右基板22都还具有多个冷却通道123,左底板14和右底板24都还具有多个冷却通孔242,吹塑模具还包括:多个左冷却管道18和多个右冷却通道28,左基板12的冷却通道、左底板14的冷却通孔与左冷却管道18依次连通,右基板22的冷却通道、右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所述吹塑模具包括:左压板(11)、左基板(12)、两个左口盖(13)、左底板(14)、右压板(21)、右基板(22)、两个右口盖(23)和右底板(24),所述左压板(11)、所述左基板(12)、所述右基板(22)和所述右压板(21)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口盖(13)固定在所述左基板(12)的上端,所述左底板(14)固定在所述左基板(12)的下端,所述右口盖(23)固定在所述右基板(22)的上端,所述右底板(24)固定在所述右基板(22)的下端,所述左口盖(13)与所述右口盖(23)组合形成吹塑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模具还包括:左拉环(15)、左插销(16)、右拉环(25)和右插销(26),所述左拉环(15)插入所述左基板(12)的上端,所述右拉环(25)插入所述右基板(22)的上端,所述左插销(16)贯穿所述左压板(11)、所述左基板(12)和所述左拉环(15),所述右插销(26)贯穿所述右压板(21)、所述右基板(22)和所述右拉环(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的吹塑模具,所述吹塑模具包括:左压板(11)、左基板(12)、两个左口盖(13)、左底板(14)、右压板(21)、右基板(22)、两个右口盖(23)和右底板(24),所述左压板(11)、所述左基板(12)、所述右基板(22)和所述右压板(21)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左口盖(13)固定在所述左基板(12)的上端,所述左底板(14)固定在所述左基板(12)的下端,所述右口盖(23)固定在所述右基板(22)的上端,所述右底板(24)固定在所述右基板(22)的下端,所述左口盖(13)与所述右口盖(23)组合形成吹塑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模具还包括:左拉环(15)、左插销(16)、右拉环(25)和右插销(26),所述左拉环(15)插入所述左基板(12)的上端,所述右拉环(25)插入所述右基板(22)的上端,所述左插销(16)贯穿所述左压板(11)、所述左基板(12)和所述左拉环(15),所述右插销(26)贯穿所述右压板(21)、所述右基板(22)和所述右拉环(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基板(12)具有两个成型槽(121)和多个连接槽(122),所述右基板(22)的结构与所述左基板(12)相同,所述左基板(12)的成型槽与所述右基板(22)的成型槽组合形成成型腔室,所述左基板(12)的连接槽与所述右基板(22)的连接槽组合形成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成型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口盖(13)具有多个进料槽(131)和多个上排气槽(132),所述右口盖(23)的结构与所述左口盖(13)相同,所述左口盖(13)的进料槽与所述右口盖(23)的进料槽组合形成进料口,所述左口盖(13)的进料槽与所述右口盖(23)的进料槽组合形成上排气通道,所述上排气通道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底板(24)具有下排气槽(241),所述左底板(14)的结构与所述右底板(24)相同,所述左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碧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洲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