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84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以及设置于入口处的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出口处的出口环境模拟部分。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入口处向前顺次连接的压力表、第三球阀、透明充氟管、第二球阀、装有压力表的气密真空罐、第一球阀、透明充氟管、真空泵;出口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出口处向后顺次连接的定压单向阀、透明充氟管、第四球阀、稳压罐、第五球阀、透明充氟管、第六球阀、装有压力表的气密真空罐、第七球阀、透明充氟管、真空泵。试验系统搭建完毕后,根据需要在实际工作环境模拟和参数化研究两种模式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试验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功率弹载电子设备温控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各行各业电子器件功能、造型的日新月异,其热流密度急剧增加,散热问题关系到相关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子器件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较为成熟的散热技术有风冷和液冷散热,但是这两种散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能力有限,风冷对于高热流密度问题效果较差,液冷设备系统复杂,空间要求较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电子
,在研究某大功率弹载电子设备时,其空间、尺寸、重量限制严格,设备上无法搭载风冷及水冷等散热方式。液态工质吸收热量气化相变时能够瞬间吸收大量的热量,换热效率高,能够以较少的工质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该物理现象提出相变散热方式,其中的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方式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尺寸小、重量轻、热流密度高的电子设备的冷却。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包含循环气-液两相流和非循环气-液两相流散热方式,由于弹载设备功耗大、工作时间短,重量要求严格,非循环气-液两相流散热方式短时换热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以及设置于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入口处的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设置于出口处的出口环境模拟部分;整个试验系统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动通道;/n所述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作为被试件,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入口处向前顺次连接的第二压力表(7-2)、第三球阀(9-3)、第二透明充氟管(8-2)、第二球阀(9-2)、装有第一压力表(7-1)的第一大容积气密真空罐(3-1)、第一球阀(9-1)、第一透明充氟管(8-1)、第一真空泵(2-1);出口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出口处向后顺次连接的定压单向阀(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以及设置于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入口处的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设置于出口处的出口环境模拟部分;整个试验系统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动通道;
所述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作为被试件,内部反应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入口处向前顺次连接的第二压力表(7-2)、第三球阀(9-3)、第二透明充氟管(8-2)、第二球阀(9-2)、装有第一压力表(7-1)的第一大容积气密真空罐(3-1)、第一球阀(9-1)、第一透明充氟管(8-1)、第一真空泵(2-1);出口环境模拟部分包括出口处向后顺次连接的定压单向阀(10)、第三透明充氟管(8-3)、第四球阀(9-4)、稳压罐(4)、第五球阀(9-5)、第四透明充氟管(8-4)、第六球阀(9-6)、装有第三压力表(7-3)的第二大容积气密真空罐(3-2)、第七球阀(9-7)、第五透明充氟管(8-5)、第二真空泵(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的底部流道平板上设置有电加热片(12)和温度传感器(13);电加热片(12)通过电线连接调压器(5),再连接到220V电源上;温度传感器(13)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数据采集仪(6)上,再通过网线传输至电脑软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五透明充氟管(8-1、8-2、8-3、8-4、8-5)、第一~第七球阀(9-1、9-2、9-3、9-4、9-5、9-6、9-7)的通径相等,均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4)内注有与工质相溶的吸收液,工质吸热相变后排放至稳压罐(4)与吸收液接触并被溶解吸收,稳定出口环境压力,将出口两相流工质与带电仪器和外环境隔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固定在工装支架(11)上。


6.一种低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散热装置(1)入口处连接第二压力表(7-2),再通过第三球阀(9-3)和第二透明充氟管(8-2)连接第二球阀(9-2),第二球阀(9-2)安装在装有第一压力表(7-1)的第一大容积气密真空罐(3-1)的出口端,入口端安装有第一球阀(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堃吴学群刘则良卢建范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