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检测工艺领域,尤其是涉及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
技术介绍
内窥镜专用持针钳,是一种与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内窥镜器械,主要由手柄,钳杆和钳头组成,用来夹持缝合针,内窥镜手术中以检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和内窥镜相同或者不同的通道进入人体自然孔道或者外科切口的医疗器械而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内窥镜专用持针钳在生产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性能检测,如夹持性能、锁合性能、牢固性能、高温形变性能等,而目前对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只能对其单一性能进行检测,如需要对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进行一体化检测,则需要多台设备配合,从而导致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工序繁琐;并且途中还需要检测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内窥镜专用持针钳在多台设备中进行周转上下料,当一系列检测完成时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员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检测工序繁多,工序复杂,无法实现工业化批量检测,造成内窥镜专用持针钳的检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 ...
【技术保护点】
1.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持针钳定位:首先通过定位治具(8)将持针钳定位,传送带(1)工作将位于定位治具(8)上的持针钳输送至开合检测机构(2)的下方,通过联动组件(23)工作实现在对位于定位治具(8)上的持针钳进行开合检测前定位步骤;/n步骤2.对持针钳进行自动开合检测:随后,利用转动组件(24)驱动与定位治具(8)相配合,完成对持针钳进行自动开合检测;/n步骤3.对持针钳进行锁合性能检测:当完成持针钳的开合检测后,传送带(1)工作将位于定位治具(8)的持针钳已经过开合检测移动至传送带(1)输出端处,通过转运机构(3)的夹持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持针钳定位:首先通过定位治具(8)将持针钳定位,传送带(1)工作将位于定位治具(8)上的持针钳输送至开合检测机构(2)的下方,通过联动组件(23)工作实现在对位于定位治具(8)上的持针钳进行开合检测前定位步骤;
步骤2.对持针钳进行自动开合检测:随后,利用转动组件(24)驱动与定位治具(8)相配合,完成对持针钳进行自动开合检测;
步骤3.对持针钳进行锁合性能检测:当完成持针钳的开合检测后,传送带(1)工作将位于定位治具(8)的持针钳已经过开合检测移动至传送带(1)输出端处,通过转运机构(3)的夹持组件(31)、支撑组件(32)和转向组件(33)三者之间的配合,从而将持针钳自动转运至承载台(4)上,随后通过移运机构(7)的两个挤压组件(75)工作实现对持针钳锁合性能检测;
步骤4.对持针钳定位进行夹持性能检测:随后,第四驱动电机(72)驱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横移组件(74)工作,在传动组件(73)的作用下,带动另一个横移组件(74)同步工作,从而使两个挤压组件(75)将定位治具上的持针钳移动至夹持检测机构(5)的振动板(51)上,随后把一根不锈钢钢丝放在持针钳头部前端,将持针钳完全闭合保持这种状态3H查看持针钳的牢固性能,在此过程中,通过两个承托顶动组件(53)还能够实现振动板(51)的震动,从而能够检测持针钳的夹持性能;
步骤5.对持针钳进行高温形变检测:当完成持针钳的夹持和牢固性能检测后,第四驱动电机(72)驱动两个横移组件(74)带动其前端上的两个挤压组件(75)移动,从而将持针钳滑落至检测凹槽(42)内,随后将形变检测机构(6)的门板(62)放下,使检测腔密封,最后,通过水泵(64)工作在多个连接管(66)的作用下,使供水箱(63)内的水流动至检测凹槽(42)内,同时,加热丝圈工作使水加热至沸腾,检测人员可从观察窗(65)上观察持针钳是否在高温状态下出现裂痕或变形的情况,从而实现持针钳的高温形变检测;
步骤6.将持针钳进行消毒烘干:当完成持针钳的高温形变检测后,通过水泵(64)将检测凹槽(42)内的水抽至供水箱内,实现水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随后紫外线灯(9)和加热管(10)同步工作,对定位治具(8)上的持针钳进行消毒烘干步骤,从而完成持针钳的一体化检测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治具(8),所述开合检测机构(2)呈竖直安装在靠近传送带(1)的输出端处,所述转运机构(3)安装在传送带(1)和承载台(4)之间,所述承载台(4)设置在传送带(1)输出端旁侧,所述夹持检测机构(5)安装在承载台(4)上,所述形变检测机构(6)的一部分设置在承载台(4)的旁侧,形变检测机构(6)的另一部分罩设在承载台(4)的顶部,所述移运机构(7)安装在承载台(4)的顶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治具(8)包括承载板(81)和两个限位组件(82),所述承载板(81)呈U型结构且倒置在传送带(1)上,两个所述限位组件(82)呈对称设置在承载板(81)上,每个限位组件(82)均包括定轴(821)、调节部件(822)和开合部件(823),所述定轴(821)呈竖直设置在承载板(81),并且定轴(821)的顶部贯穿承载板(81)的顶部,定轴(821)的底端与开合部件(823)固定连接,开合部件(823)的一端贯穿承载板(81)的一侧壁设置,调节部件(822)固定在定轴(821)的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检测机构(2)包括龙门架(21)、横板(22)、联动组件(23)和转动组件(24),所述龙门架(21)呈竖直安装在传送带(1)上,横板(22)呈水平设置且其两侧分别龙门架(21)的两侧固定连接,联动组件(23)安装在横板(22)上,转动组件(24)安装在龙门架(2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专用持针钳自动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3)包括夹持组件(31)、支撑组件(32)和转向组件(33),所述转向组件(33)呈竖直设置传送带(1)和承载台(4)之间,所述支撑组件(32)的一端固定转向组件(33)的顶端上,所述夹持组件(31)安装在支撑组件(32)的另一端上。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