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爱民专利>正文

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75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属于持针钳检测设备领域,包括输送架、转运装置、转动夹持检测装置和耐腐蚀性测试装置,所述转运装置设置在输送架和转动夹持检测装置之间,耐腐蚀性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第二机械手、承载台、耐腐蚀性检测组件、第二安装台、第三机械手、运输架、运输带和喷气组件,第一安装台设置在转盘的后侧,第二机械手安装在第一安装台的顶部,第二安装台设置在第一安装台的旁侧,承载台设置在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之间,耐腐蚀性检测组件安装在承载台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内窥镜持针钳在完成耐腐蚀性测试后,表面会粘有大量水滴,通常需要自行晾干,大大增加了测试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持针钳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内窥镜持针钳,是一种与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内窥镜器械,主要由手柄,钳杆和钳头组成,用来夹持缝合针。内窥镜手术中,以检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和内窥镜相同或者不同的通道进入人体自然孔道或者外科切口的医疗器械。内窥镜持针钳为一种医疗器械,在生产时,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如高温夹持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现有技术中,内窥镜持针钳在生产完成后通常采用不同的治具或者设备来完成性能检测;内窥镜持针钳在完成耐腐蚀性测试后,表面会粘有大量水滴,通常需要自行晾干,大大增加了测试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内窥镜持针钳在完成耐腐蚀性测试后,表面会粘有大量水滴,通常需要自行晾干,大大增加了测试时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包括输送架、转运装置、转动夹持检测装置和耐腐蚀性测试装置,所述转运装置设置在输送架和转动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架(1)、转运装置(4)、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和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所述转运装置(4)设置在输送架(1)和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之间,所述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设置在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的后侧,所述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包括第一安装台(601)、第二机械手(602)、承载台(603)、耐腐蚀性检测组件(604)、第二安装台(605)、第三机械手(606)、运输架(607)、运输带(608)和喷气组件(609),所述第一安装台(601)设置在转盘(503)的后侧,所述第二机械手(602)安装在第一安装台(601)的顶部,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架(1)、转运装置(4)、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和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所述转运装置(4)设置在输送架(1)和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之间,所述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设置在转动夹持检测装置(5)的后侧,所述耐腐蚀性测试装置(6)包括第一安装台(601)、第二机械手(602)、承载台(603)、耐腐蚀性检测组件(604)、第二安装台(605)、第三机械手(606)、运输架(607)、运输带(608)和喷气组件(609),所述第一安装台(601)设置在转盘(503)的后侧,所述第二机械手(602)安装在第一安装台(601)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台(605)设置在第一安装台(601)的旁侧,所述承载台(603)设置在第一安装台(601)和第二安装台(605)之间,所述耐腐蚀性检测组件(604)安装在承载台(603)的顶部,所述第三机械手(606)安装在第二安装台(605)的顶部,所述运输架(607)设置在第二安装台(605)远离承载台(603)的一侧,所述运输带(608)设置在运输架(607)内,所述喷气组件(609)安装在运输架(607)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性检测组件(604)包括水箱(6041)、第一隔板(6042)、第二隔板(6043)、升降部件(6044)、透水箱(6045)、两个升降柱(6046)、若干个第一加热管(6047)和若干个第二加热管(6048),所述水箱(6041)设置在承载台(603)的顶部,所述第一隔板(6042)和第二隔板(6043)呈对称设置在水箱(6041)的内部,并且第一隔板(6042)和第二隔板(6043)将水箱(6041)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腔体(60411)、第二腔体(60412)和第三腔体(60413),两个所述升降柱(6046)呈对称设置在第二腔体(60412)内,所述透水箱(6045)设置在第二腔体(60412)内,并且透水箱(6045)与两个升降柱(6046)滑动配合,所述升降部件(6044)安装在水箱(6041)的顶部,并且升降部件(6044)的一端与透水箱(6045)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加热管(6047)设置在第二腔体(60412)内,若干个所述第二加热管(6048)设置在第一腔体(60411)和第三腔体(60413)内,所述第一腔体(60411)和第三腔体(60413)的顶端均设有保温盖板(6033),所述保温盖板(6033)的顶部设有拉手(6034),所述承载台(603)上设有第一水泵(6031)和第二水泵(6032),所述第一水泵(60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60411)和第二腔体(6041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0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腔体(60413)和第二腔体(6041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6044)包括收卷辊(60441)、第六驱动电机(60442)、两个安装板(60443)和两个升降件(60444),两个所述安装板(60443)呈对称设置在水箱(6041)的顶端,所述收卷辊(60441)的两端分别能够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板(60443)上,所述第六驱动电机(60442)呈水平设置在其中一个安装板(60443)上,并且第六驱动电机(60442)的输出轴延伸至与收卷辊(6044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件(60444)呈对称设置在水箱(6041)的顶部,并且两个升降件(60444)的两端分别与透水箱(6045)和收卷辊(6044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件(60444)均包括固定板(60445)、弧板(60446)、滑动轮(60447)和钢丝绳(60448),所述固定板(60445)与透水箱(604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弧板(60446)安装在水箱(6041)的顶部,所述滑动轮(60447)能够转动安装在弧板(60446)上,所述钢丝绳(60448)的一端与固定板(60445)固定连接,并且钢丝绳(60448)的另一端穿过滑动轮(60447)后延伸至与收卷辊(6044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持针钳的自动检测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4)包括转运台(401)、第一机械手(402)、主动辊(403)、从动辊(404)、传送带(405)、第二驱动电机(406)、连接板(407)、推动板(408)、存放组件(409)和两个转动座(410),所述转运台(401)设置在输送架(1)的旁侧,所述第一机械手(402)安装在转运台(401)的顶部,两个所述转动座(410)呈对称设置在转运台(401)的顶部,所述主动辊(403)和从动辊(404)分别能够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座(410)内,所述传送带(405)套设在主动辊(403)和从动辊(404)的外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6)呈水平设置在其中一个转动座(410)的旁侧,并且第二驱动电机(406)的输出轴延伸至与主动辊(40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07)的底部与传送带(405)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408)与连接板(407)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杨爱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