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8708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的排气口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根据实际排气过热度与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吸气回液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低压制冷剂的风冷热泵机组,会采用取消气液分离器的方式来减小吸气管路压降,以便有效提升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的过热度,从而提升风冷热泵机组的性能。但是,采用上述方式,从吸气口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极易存在液态制冷剂,尤其是在进行除霜功能切换时,这样会导致压缩机存在吸气回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吸气回液风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的排气口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根据实际排气过热度与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进一步地,预设排气过热度包括第一排气过热度和第二排气过热度,且第二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的补入量,具体包括:当实际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一排气过热度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当实际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当实际排气过热度介于第一排气过热度和第二排气过热度之间时,维持当前第一制冷剂补入量。进一步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吸气口处的预设吸气压力和实际吸气压力;根据实际吸气压力与预设吸气压力,获取吸气压力差值;根据吸气压力差值,控制经经济器二次换热后的气态制冷剂补入至吸气口处的第二制冷剂补入量。进一步地,预设吸气压力包括第一吸气压力和第二吸气压力,且第二吸气压力大于第一吸气压力;根据吸气压力差值,控制经经济器二次换热后的气态制冷剂补入至吸气口处的第二制冷剂补入量,具体包括:当实际吸气压力小于第一吸气压力时,第二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当实际吸气压力大于第二吸气压力时,第二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当实际吸气压力介于第一吸气压力和第二吸气压力之间时,维持当前第二制冷剂补入量。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辅助管路和中间补气管路,辅助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辅助管路的另一端与吸气口连通,中间补气管路的一端与经济器的第一出口连通,中间补气管路的另一端与补气口连通,由第一出口流出的制冷剂再经经济器换热后由中间补气管路补入至补气口。进一步地,当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时,中间补气管路隔断;当第一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时,中间补气管路导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排气口处的实际排气过热度,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吸气口处的实际吸气压力。进一步地,过热度差值大于0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过热度差值小于0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进一步地,吸气压力差值大于0时,第二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吸气压力差值小于0时,第二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获取压缩机的排气口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然后根据实际排气过热度与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如此可以将压缩机内压缩后的过热制冷剂反充至吸气口,从而能够利用过热制冷剂提升压缩机吸气口处的过热度,进而使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在进入压缩机的压缩腔之前能快速地蒸发其中的液态制冷剂,避免压缩机出现吸气回液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辅助管路处于增加排气口过热度时的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辅助管路与中间补气管路处于增加吸气压力时的流程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压缩机;11、吸气口;12、排气口;13、补气口;14、中间喷液口;20、辅助管路;21、第一阀门;30、经济器;31、第一入口;32、第一出口;33、第二入口;34、第二出口;40、循环管路;50、中间补气管路;51、第一段;52、第二段;53、第二阀门;54、节流阀;55、单向阀;60、压力传感器;70、温度传感器;80、中间喷液管路;81、中间喷液阀门;90、尾部喷液管路;91、尾部喷液阀门;100、空气侧换热器;110、水侧换热器;120、四通阀;130、储液器;140、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S100、获取压缩机10的排气口12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S200、根据实际排气过热度与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S300、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其中,在步骤S300中,既可以从压缩机10的补气口13处获得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也可以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2处获得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由于当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从补气口13排出时,既可以利用压缩机1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制冷剂的压力又不会太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口11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补气口13与压缩机的压缩腔连通,从而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可以从压缩机10的补气口13处获得。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可以将压缩机的压缩腔内的过热制冷剂反充至吸气口11处,以提升吸气口11处的过热度,从而能够将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快速蒸发,进而能够避免压缩机出现吸气回液的问题。并且,通过提升吸气口11处的过热度,在除霜切换过程中,能够避免压缩机液被压缩,可以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行。其中,预设排气过热度包括第一排气过热度和第二排气过热度,且第二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一排气过热度。在步骤S300中,根据过热度差值,控制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补入量,具体包括:S310、当实际排气过热度小于第一排气过热度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如此能够将压缩机内的过热制冷剂反充至吸气口11处,以提升吸气口11处的过热度;S320、当实际排气过热度大于第二排气过热度时,第一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S330、当实际排气过热度介于第一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n获取压缩机(10)的排气口(12)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n根据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n根据所述过热度差值,控制所述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机(10)的排气口(12)的预设排气过热度和实际排气过热度;
根据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获取过热度差值;
根据所述过热度差值,控制所述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第一制冷剂补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包括第一排气过热度和第二排气过热度,且所述第二排气过热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气过热度;根据所述过热度差值,控制所述压缩机(10)内压缩后的制冷剂补入至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处的补入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小于所述第一排气过热度时,所述第一制冷剂补入量大于0;
当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气过热度时,所述第一制冷剂补入量等于0;
当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介于所述第一排气过热度和所述第二排气过热度之间时,维持当前第一制冷剂补入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吸气口(11)处的预设吸气压力和实际吸气压力;
根据所述实际吸气压力与预设吸气压力,获取吸气压力差值;
根据所述吸气压力差值,控制经经济器(30)二次换热后的气态制冷剂补入至所述吸气口(11)处的第二制冷剂补入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包括第一吸气压力和第二吸气压力,且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根据所述吸气压力差值,控制经经济器(30)二次换热后的气态制冷剂补入至所述吸气口(11)处的第二制冷剂补入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吸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潘祖栋赵龙胡宏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