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保温防水层及其干法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防水施工
,具体为屋面保温防水层及其干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屋面防水施工重点为靠卷材防水,结构无法有效的完成防水,防水工程主要是防、排结合,以排为主,所以系统构造和防水卷材的质量和施工最为关键。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正是适应这一趋势下的新型节能建筑,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之一。它较现行建筑具有更加节能、更加舒适、更好的空气品质、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质量保证。屋面工程作为被动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质量和长寿命的设计和施工,良好的保温和防水系统是被动式建筑能否达到功能的关键技术。为此提供屋面保温防水层及其干法施工方法,以解决屋面防水的保温、防水和施工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屋面保温防水层及其干法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屋面保温防水层,包括屋面,所述屋面的上端致密填涂有一层沥青冷底子油层,所述沥青冷底子油层的上 ...
【技术保护点】
1.屋面保温防水层,包括屋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上端致密填涂有一层沥青冷底子油层(2),所述沥青冷底子油层(2)的上端面设置有隔气层(3),所述隔气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自粘性的SBS涂层,隔气层(3)的下端通过SBS涂层粘贴在沥青冷底子油层(2)的上端面,隔气层(3)的上端铺设有线性分布的第一保温板(4),所述第一保温板(4)的上端错位铺设有第二保温板(5),所述第二保温板(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层防水卷材(7),所述第一层防水卷材(7)的下端面粘结在第二保温板(5)的上端面,第一层防水卷材(7)的上端固定粘结有线性分布的第二层防水卷材(8),线性分布相邻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屋面保温防水层,包括屋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上端致密填涂有一层沥青冷底子油层(2),所述沥青冷底子油层(2)的上端面设置有隔气层(3),所述隔气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自粘性的SBS涂层,隔气层(3)的下端通过SBS涂层粘贴在沥青冷底子油层(2)的上端面,隔气层(3)的上端铺设有线性分布的第一保温板(4),所述第一保温板(4)的上端错位铺设有第二保温板(5),所述第二保温板(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层防水卷材(7),所述第一层防水卷材(7)的下端面粘结在第二保温板(5)的上端面,第一层防水卷材(7)的上端固定粘结有线性分布的第二层防水卷材(8),线性分布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层防水卷材(8)之间相互搭接,相邻第二层防水卷材(8)搭接之间的间隙设置为热熔焊缝(9),所述热熔焊缝(9)的外侧设置有沥青条封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保温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4)和第二保温板(5)上下分层铺设,且第一保温板(4)的接缝和第二保温板(5)的接缝相互错开,第一保温板(4)与隔气层(3)、第二保温板(5)与第一保温板(4)之间均通过间隔分布的PU胶条(6)固定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保温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焊缝(9)的上下两端通过热熔粘结,且热熔焊缝(9)的长度大于第二层防水卷材(8)宽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屋面保温防水层的干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层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层处理,屋面(1)防水工程施工前应先对基层进行检查和清理,基层必须干净、干燥、无浮灰,发现薄弱环节先行补强,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屋面(1)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如混凝土基层有开裂渗水,应先注浆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面屋面(1)的施工,出屋面(1)的管道和风井根部用水泥砂浆做出圆弧角;
步骤二:刷沥青冷底子油层,步骤一中处理后的基层应基本呈干燥状态,然后将环保型沥青冷底子油涂刷于干燥的基面上,沥青冷底子油刷涂的用量为300-500g/m2;
步骤三:隔气层铺设,隔气层(3)采用SKD耐酸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李景轩,马海龙,王冰,魏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