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伟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827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稻加工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包括集中仓和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位于所述集中仓的下方,所述集中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集中仓通过所述分隔板形成有两个存料腔,所述集中仓底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放口,两个所述排放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存料腔内;进行同时输送时,分别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收缩将排放口漏出,使两个存料腔内的水稻分别从两个排放口中下落至传输带的两个输送道上,且通过分隔部件的阻挡,两个存料腔内的水稻下落时不会四处飞溅而混杂,然后通过传输带将两种不同的水稻输送,从而在完成分类输送的前提下减少输送时间,提高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稻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脱粒是作物收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收割后作物的谷粒从谷穗上脱下,同时尽可能的将其他的脱出物如短茎秆、颖壳、杂物与谷粒分离出来,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现在水稻脱粒工作大部分通过脱粒机实现,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因现在水稻品种不同,为了同时进行不同水稻的脱粒,很多厂家会购买两台甚至以上的脱粒机进行同时脱粒加工,而在两个脱粒机同步脱粒后,往下一道工序进行输送时,现有的输送带若同时对两个脱粒机脱出的不同水稻同时进行输送,容易造成水稻的混杂,而单独进行输送,又会增加输送时长,影响到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包括集中仓和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位于所述集中仓的下方,所述集中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集中仓通过所述分隔板形成有两个存料腔,所述集中仓底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放口,两个所述排放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存料腔内,所述集中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集中仓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传输带的中间位置设有分隔部件,所述传输带通过所述分隔部件形成有两个输送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开设有通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通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封堵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排放口的下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输送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放口的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隔部件为橡胶材质的波纹挡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带的一端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集料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集料箱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道的位置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集中仓放置于两个脱粒机的出料端下方,使完成脱壳的水稻分别进入两个存料腔之中,并受到分隔板的阻挡不会混杂在一起,进行同时输送时,分别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收缩将排放口漏出,使两个存料腔内的水稻分别从两个排放口中下落至传输带的两个输送道上,且通过分隔部件的阻挡,两个存料腔内的水稻下落时不会四处飞溅而混杂,然后通过传输带将两种不同的水稻输送,直至两种水稻分别进入两个集料箱内,从而在完成分类输送的前提下减少输送时间,提高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中集中仓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中:1、集中仓;11、排放口;2、分隔板;3、存料腔;4、安装板;41、通槽;5、支撑架;51、电动伸缩杆;511、封堵板;6、传输带;61、分隔部件;62、输送道;7、集料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包括集中仓1和传输带6,传输带6位于集中仓1的下方,集中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集中仓1通过分隔板2形成有两个存料腔3,集中仓1底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放口11,两个排放口11分别位于两个存料腔3内,集中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4,两个安装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支撑架5靠近集中仓1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1,电动伸缩杆5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电动伸缩杆5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511,传输带6的中间位置设有分隔部件61,传输带6通过分隔部件61形成有两个输送道62;传输带6通过现有的带式输送机进行传送,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安装板4和支撑架5起到对集中仓1的支撑和抬升作用,给予传输带6一个安装空间,将集中仓1安装放置于两个脱粒机的脱粒出料端的下方,使通过脱粒机完成脱壳的水稻,直接下落并分别进入到集中仓1的两个存料腔3之中,且两种水稻受到分隔板2的阻挡不会混杂在一起,在需要进行同时输送时,分别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51(型号为BLA-7H)收缩带动封堵板511滑动,此时排放口11不再受到滑动后的封堵板511的阻挡而漏出,使两个存料腔3内的水稻分别从两个排放口11中下落至传输带6的两个输送道62上,且水稻下落时通过分隔部件61的阻挡不会四处飞溅而造成混杂,通过分隔部件61对两种位于传输带6上端的水稻分隔,并通过传输带6将两种不同种类的水稻同时输送,直至两种水稻经过传输带6的输送分别进入两个集料箱7之内,从而在完成分类输送的前提下减少输送时间,提高输送效率,输送量到达之后,分别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51伸展,使两个封堵板511重新位于两个排放口11的下方对排放口11进行封堵,从而停止运输,且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51的单独设置,在需要一种水稻单独下料时也可将与水稻对应的封堵板511移动,使排放口11单独打开,可增加输送时的灵活性。在图4中:安装板4开设有通槽41,电动伸缩杆51的输出端贯穿通槽41;安装板4开设的通槽41用于电动伸缩杆51输出端的滑动,使安装板4不会对电动伸缩杆51的收缩和伸展造成影响。在图1中:两个封堵板511分别位于两个排放口11的下方,两个输送道62分别与两个排放口11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两个封堵板511对排放口11进行封堵,使水稻在脱粒加工后可存储于集中仓1内,需要进行输送时,通过电动伸缩杆51带动封堵板511滑动,使封堵板511不在位于排放口11的下方,此时位于集中仓1内的水稻即可从排放口11中向下放出。在图1和图2中:分隔部件61为橡胶材质的波纹挡边;波纹挡边为现有技术,常用于挡边皮带两侧起到防止物料测滑撒落的作用,且在随着皮带回转时不会弯折撕裂,而将分隔部件61设置于传输带6的中间位置,起到对传输带6的分隔呈两个输送道62的作用。在图2中:传输带6的一端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集料箱7;两个集料箱7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输送道62的位置相对应;在集中仓1内的水稻中从两个排放口11中分别向下放出时,下落的两种水稻受到分隔部件61的阻挡,分别掉落到传输带6的两个输送道62之中,不会混杂在一起,从而通过传输带6将两种水稻分别进行输送,直至到达传输带6的出料端后,两种水稻分别进入两个集料箱7内进行收集,此时即可继续对集料箱7内收集后的水稻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操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集中仓1放置于两个脱粒机的脱粒出料端的下方,使通过脱粒机完成脱壳的水稻,直接下落并分别进入到集中仓1的两个存料腔3之中,且两种水稻受到分隔板2的阻挡不会混杂在一起,在需要进行同时输送时,分别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51收缩带动封堵板511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包括集中仓(1)和传输带(6),所述传输带(6)位于所述集中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所述集中仓(1)通过所述分隔板(2)形成有两个存料腔(3),所述集中仓(1)底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放口(11),两个所述排放口(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存料腔(3)内,所述集中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4),两个所述安装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所述支撑架(5)靠近所述集中仓(1)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1),所述电动伸缩杆(5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5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511),所述传输带(6)的中间位置设有分隔部件(61),所述传输带(6)通过所述分隔部件(61)形成有两个输送道(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包括集中仓(1)和传输带(6),所述传输带(6)位于所述集中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所述集中仓(1)通过所述分隔板(2)形成有两个存料腔(3),所述集中仓(1)底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放口(11),两个所述排放口(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存料腔(3)内,所述集中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4),两个所述安装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两个所述支撑架(5)靠近所述集中仓(1)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1),所述电动伸缩杆(5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5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511),所述传输带(6)的中间位置设有分隔部件(61),所述传输带(6)通过所述分隔部件(61)形成有两个输送道(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脱壳的自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武曾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曾伟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