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03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包括集水箱和量水箱,集水箱位于量水箱上方;集水箱和量水箱通过连接管连接;集水箱内部设有过滤板,将集水箱分割为一级集水盒和二级集水盒;过滤板上布有通孔;连接管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底部;量水箱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和二级量水盒;一级量水盒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的内壁围成,量水箱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一级量水盒设于量水箱的上方;连接管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的上方;二级量水盒远离一级量水盒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长期安装在一个固定位置,采集降水后的地表水,可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从而了解到水质情况,使用方便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研究水质演变的
,涉及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等发展带来的面源污染愈发严重,研究地表水质及其演变过程和机制已成为热点问题,亟待解决。地表水的采集是研究面源污染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采集方式是手持容器盛接地表示,即采集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则比较缺乏,且易混入泥沙、枯叶等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的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包括集水箱和量水箱,集水箱位于量水箱上方;所述的集水箱和量水箱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的集水箱内部设有过滤板,将集水箱分割为一级集水盒和二级集水盒;所述的过滤板上布有通孔;所述的连接管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底部;所述的量水箱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和二级量水盒;所述的一级量水盒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的内壁围成,量水箱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所述的一级量水盒设于量水箱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的上方;所述的二级量水盒远离一级量水盒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集水箱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所述的引流板位于一级集水盒一侧。地表水通过引流板汇集流入一级集水盒内。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集水箱上方设有活动盖板Ⅰ。收集时,在集水箱上方盖上活动盖板Ⅰ,避免枯枝落叶等杂志掉落至集水箱内。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量水箱顶部设有半封闭的盖板;所述的盖板位于一级量水盒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固定于盖板上,并贯穿盖板伸入量水箱内。盖板可将连接管固定,使用可靠。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量水箱顶部还设有活动盖板Ⅱ。收集时,盖上活动盖板Ⅱ,避免枯枝落叶等杂志掉落至量水箱内。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过滤板上的通孔孔径大于所述的侧板上的通孔孔径。不同层次的过滤使得最后进入二级量水盒的地表水过滤完全,符合实验要求。使用时,地表水进入集水箱内的一级集水盒后,被过滤板将地表水中夹带的枯枝落叶和大粒径泥沙过滤后,进入到二级集水盒,再通过连接管流入量水箱内的一级量水盒中,地表水经过一级量水盒的侧板上的通孔后被进行二次过滤,最后流入二级集水盒中,多余的地表水从三角堰口溢出,最后二级量水盒盛装保留的地表水用于实验化验分析。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长期安装在一个固定位置,采集降水后的地表水,收集到的地表水无枯枝落叶等杂质,可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从而了解到水质情况,使用方便可靠;本技术结构简易、安装简单、成本低廉、体型小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集水箱,11-一级集水盒,12-过滤板;13-二级集水盒,14-引流板,15-活动盖板Ⅰ,2-连接管,3-量水箱,31-一级量水盒,32-二级量水盒,33-盖板,34-活动盖板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包括集水箱1和量水箱3,集水箱1位于量水箱3上方;所述的集水箱1和量水箱3通过连接管2连接;所述的集水箱1内部设有过滤板12,将集水箱1分割为一级集水盒11和二级集水盒13;所述的过滤板12上布有通孔;所述的连接管2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13底部;所述的量水箱3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31和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3的内壁围成,量水箱3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设于量水箱3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2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31的上方;所述的二级量水盒32远离一级量水盒31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所述的集水箱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4;所述的引流板14位于一级集水盒11一侧。地表水通过引流板14汇集流入一级集水盒11内。所述的过滤板12上的通孔孔径大于所述的侧板上的通孔孔径。不同层次的过滤使得最后进入二级量水盒32的地表水过滤完全。使用时,地表水进入集水箱1内的一级集水盒11后,被过滤板12将地表水中夹带的枯枝落叶和大粒径泥沙过滤后,进入到二级集水盒13,再通过连接管2流入量水箱3内的一级量水盒31中,地表水经过一级量水盒31的侧板上的通孔后被进行二次过滤,最后流入二级集水盒13中,多余的地表水从三角堰口溢出,最后二级量水盒32盛装保留的地表水用于实验化验分析。实施例2: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包括集水箱1和量水箱3,集水箱1位于量水箱3上方;所述的集水箱1和量水箱3通过连接管2连接;所述的集水箱1内部设有过滤板12,将集水箱1分割为一级集水盒11和二级集水盒13;所述的过滤板12上布有通孔;所述的连接管2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13底部;所述的量水箱3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31和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3的内壁围成,量水箱3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设于量水箱3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2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31的上方;所述的二级量水盒32远离一级量水盒31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所述的集水箱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4;所述的引流板14位于一级集水盒11一侧。地表水通过引流板14汇集流入一级集水盒11内。所述的集水箱1上方设有活动盖板Ⅰ15。收集时,在集水箱1方盖上活动盖板Ⅰ15,避免枯枝落叶等杂志掉落至集水箱1内。所述的量水箱3顶部设有半封闭的盖板33;所述的盖板33位于一级量水盒31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2固定于盖板33上,并贯穿盖板33伸入量水箱3内。盖板33可将连接管2固定,使用可靠。所述的量水箱3顶部还设有活动盖板Ⅱ34。收集时,盖上活动盖板Ⅱ34,避免枯枝落叶等杂志掉落至量水箱3内。所述的过滤板12上的通孔孔径大于所述的侧板上的通孔孔径。不同层次的过滤使得最后进入二级量水盒32的地表水过滤完全。使用时,地表水进入集水箱1内的一级集水盒11后,被过滤板12将地表水中夹带的枯枝落叶和大粒径泥沙过滤后,进入到二级集水盒13,再通过连接管2流入量水箱3内的一级量水盒31中,地表水经过一级量水盒31的侧板上的通孔后被进行二次过滤,最后流入二级集水盒13中,多余的地表水从三角堰口溢出,最后二级量水盒32盛装保留的地表水用于实验化验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和量水箱(3),集水箱(1)位于量水箱(3)上方;所述的集水箱(1)和量水箱(3)通过连接管(2)连接;所述的集水箱(1)内部设有过滤板(12),将集水箱(1)分割为一级集水盒(11)和二级集水盒(13);所述的过滤板(12)上布有通孔;所述的连接管(2)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13)底部;所述的量水箱(3)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31)和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3)的内壁围成,量水箱(3)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设于量水箱(3)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2)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31)的上方;所述的二级量水盒(32)远离一级量水盒(31)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和量水箱(3),集水箱(1)位于量水箱(3)上方;所述的集水箱(1)和量水箱(3)通过连接管(2)连接;所述的集水箱(1)内部设有过滤板(12),将集水箱(1)分割为一级集水盒(11)和二级集水盒(13);所述的过滤板(12)上布有通孔;所述的连接管(2)的进水口设于二级集水盒(13)底部;所述的量水箱(3)内分隔设有一级量水盒(31)和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由一块底板和一块布有通孔的侧板与量水箱(3)的内壁围成,量水箱(3)内其余部分为二级量水盒(32);所述的一级量水盒(31)设于量水箱(3)的上方;所述的连接管(2)的出水口设于一级量水盒(31)的上方;所述的二级量水盒(32)远离一级量水盒(31)的一侧设有三角堰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坡面地表水的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原立任世奇梁燕芳韦振道苏福聪伍琪杨中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