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801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架;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回流泵的输入端设置有污水输入管,并且回流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流管;恒流水箱,所述恒流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左侧;引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态吸附设备技术领域。该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对故障或损坏的MEC吸附柱进行封闭,并且通过连接罩与MEC吸附柱之间的连接和密封结构,方便将MEC吸附柱从分流输出口与分流输入口之间进行更换和维护,并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影响其他MEC吸附柱正常的使用和运行,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每个MEC吸附柱单独控制,使得动态吸附设备的维护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态吸附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以改性水葫芦干体为吸附剂,用于对模拟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动态吸附研究,探讨吸附柱高度、吸附柱直径、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MB动态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水葫芦干体吸附柱直径为13cm,高度为8.17cm-11.05cm,溶液初始pH值为9.0,初始浓度为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以5.56mL/min流速流经吸附柱,动态吸附309min,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动态吸附稳定且吸附率保持在97.67%以上。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动态吸附装置在使用时,吸附柱在使用时由于固定在管道之间,当其中一个吸附柱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需要停止所有的设备,才能对故障的吸附柱进行更换和维护,使得动态吸附设备启停时间长且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解决了吸附柱更换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架;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回流泵的输入端设置有污水输入管,并且回流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流管;恒流水箱,所述恒流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左侧;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恒流水箱上,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出口,所述分流输出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排流管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入口,所述分流输入口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MEC吸附柱,所述MEC吸附柱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与所述分流输入口之间;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的外侧。方便将MEC吸附柱从分流输出口与分流输入口之间进行更换和维护,并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影响其他MEC吸附柱正常的使用和运行,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每个MEC吸附柱单独控制,使得动态吸附设备的维护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水箱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内部与所述恒流水箱的内部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MEC吸附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丽娜姐环对称分布在所述MEC吸附柱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罩的内测固定链接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分流输出口的表面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罩的内测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连接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尺寸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罩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面,所述连接环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面,所述内螺纹面与所述外螺纹面之间尺寸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对故障或损坏的MEC吸附柱进行封闭,并且通过连接罩与MEC吸附柱之间的连接和密封结构,方便将MEC吸附柱从分流输出口与分流输入口之间进行更换和维护,并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影响其他MEC吸附柱正常的使用和运行,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每个MEC吸附柱单独控制,使得动态吸附设备的维护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图中:1-固定架、2-回流泵、21-污水输入管、22-导流管、3-恒流水箱、4-引流管、41-分流管、42-分流输出口、421-限位环、5-第一控制阀、51-第二控制阀、6-安装架、7-排流管、71-分流输入口、8-MEC吸附柱、81-连接环、9-连接罩、91-第一密封环、92-第一密封圈、93-第二密封环、94-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架1;回流泵2,所述回流泵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回流泵2的输入端设置有污水输入管21,并且回流泵2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流管22;恒流水箱3,所述恒流水箱3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的内壁的左侧;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设置于所述恒流水箱3上,所述引流管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41,所述分流管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出口42,所述分流输出口4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21;第一控制阀5,所述第一控制阀5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42上;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的内壁的底部;排流管7,所述排流管7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6上,所述排流管7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入口71,所述分流输入口7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1;MEC吸附柱8,所述MEC吸附柱8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42与所述分流输入口71之间;连接罩9,所述连接罩9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42的外侧。固定架1的正面采用合页箱门。箱门位于MEC吸附柱8的正面,从而方便对MEC吸附柱8的维护,并且箱门的尺寸大于MEC吸附柱8平面的面积。回流泵2使用时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外部电源,并且通过控制开关方便对回流泵2进行启动和关闭,从而通过污水输入管21将污水引流至导流管22的内部,污水经过导流管22后进入恒流水箱3的内部,经过横流水箱3后的污水通过引流管4上的分流管41进行分流处理,当分流输出口42为四个时,MEC吸附柱8同样设置有四个,分流输入口71设置有四个,一个分流输出口42、一个MEC吸附柱8与一个分流输入口71之间形成一组动态吸附结构,通过分流和四组动态吸附的结构对污水进行充分的净化和处理。当需要对MEC吸附柱8进行更换时,优先关闭对应的第一控制阀5和第二控制阀51,使得MEC吸附柱8的内部处于停止的状态,转动MEC吸附柱8两端的两个连接罩9,连接罩9向远离MEC吸附柱8的一侧移动,使得连接罩9逐渐脱离MEC吸附柱8的水平面内,将MEC吸附柱8从分流输出口42与分流输入口71之间取出,更换新的MEC吸附柱8后,反向调节连接罩9,连接罩9带动第一密封环91和第二密封环92分别靠近限位环421和连接环81,并且分别压紧第一密封环圈92和第二密封圈94,MEC吸附柱8的两端的密封调节方式相同且调节结构相同,连接罩9通过螺纹的结构与MEC吸附柱8紧密的连接和固定,从而方便对MEC吸附柱8进行安装后的固定和密封。通过第一控制阀5和第二控制阀52对故障或损坏的MEC吸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架;/n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回流泵的输入端设置有污水输入管,并且回流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流管;/n恒流水箱,所述恒流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左侧;/n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恒流水箱上,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出口,所述分流输出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n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上;/n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n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排流管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入口,所述分流输入口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nMEC吸附柱,所述MEC吸附柱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与所述分流输入口之间;/n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
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回流泵的输入端设置有污水输入管,并且回流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流管;
恒流水箱,所述恒流水箱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左侧;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恒流水箱上,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出口,所述分流输出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上;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的底部;
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排流管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流输入口,所述分流输入口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MEC吸附柱,所述MEC吸附柱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与所述分流输入口之间;
连接罩,所述连接罩设置于所述分流输出口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动态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水箱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培芬林杰锐陈道坚姚家敏郭何林
申请(专利权)人:韩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