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上探究的仿生鱼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探究的仿生鱼。
技术介绍
水下机器人及航行器在海洋环境监测、深海作业以及海床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越发频繁,其作用也越发重要。仿生鱼作为一种能够依靠“鱼鳍”而非推进器进行游动的水下机器人,应运而生。由日本九州大学研制开发的仿生鱼运动所借助的是人造肌肉。由于人造肌肉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所以其对驱动器空间的要求相对要小。通过这一方式,它能够比使用电机的机器人以更快的速度移动。但是,日本九州大学研制开发的仿生鱼所使用的人造肌肉的功率要明显低于电机装置,这就意味着其驱动力要小于使用电机装置的机器人。而在真正的鱼类中,它们的肌肉组织分布于全身。相比之下,到目前为止开发的大多数仿生鱼所配备的都是一套集中于一个区域的驱动器。这也是导致这些机器人的游动能力不如实际鱼类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仿生鱼的人造肌肉,用人造肌肉驱动仿生鱼,改进后提高了仿生鱼的游动能力,并通过使用人造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鱼鳍,连接所述壳体和鱼鳍的连接部件;所述鱼鳍包括胸鳍(1),背鳍(2),肛鳍(3),尾鳍(4);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与所述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感应器(5),摄像机(6),微处理器(7),电池(8),无线电发射器(9),第一伺服电机(10);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感应器(5)、摄像机(6)、微处理器(7)、电池(8)、无线电发射器(9)、第一伺服电机(10)之间通过电连接;所述壳体后端面留有穿线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连接部件的螺纹孔,所述鱼鳍与壳体用粘合剂粘合;所述鱼鳍上设有人造肌肉(12),所述鱼鳍通过所述人造肌肉(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鱼鳍,连接所述壳体和鱼鳍的连接部件;所述鱼鳍包括胸鳍(1),背鳍(2),肛鳍(3),尾鳍(4);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与所述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感应器(5),摄像机(6),微处理器(7),电池(8),无线电发射器(9),第一伺服电机(10);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感应器(5)、摄像机(6)、微处理器(7)、电池(8)、无线电发射器(9)、第一伺服电机(10)之间通过电连接;所述壳体后端面留有穿线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连接部件的螺纹孔,所述鱼鳍与壳体用粘合剂粘合;所述鱼鳍上设有人造肌肉(12),所述鱼鳍通过所述人造肌肉(12)驱动发生形变,并产生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肌肉(12)附着在所述鱼鳍上,由电线通过所述穿线孔与壳体内电路连接,由壳体内电路通断电来实现形变与复原,实现鱼鳍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7)用于处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感应器(5)采集到的信息参数,并调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1)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通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莹,季春霖,姜定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