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兴龙专利>正文

车用轮毂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793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包括刹车鼓,刹车鼓与货车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刹车鼓内设有循环孔,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O型圈,且O型圈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传动轴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内分别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且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通过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与循环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散热片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轮毂降温系统通过在刹车鼓内开设循环孔,并配合独立的进液、出液流通通道,可以将刹车鼓内的冷却介质循环导入散热片内进行散热处理,从而对货车的刹车鼓起到高效循环的降温效果,提高了货车刹车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轮毂降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降温
,尤其涉及车用轮毂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鼓刹是利用刹车鼓内静止的刹车片,都去摩擦随着车轮转动的刹车鼓,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降低的刹车装置,在踩下刹车踏板时,脚的施力会使刹车总泵内的活塞将刹车油往前推去并在油路中产生压力,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每个车轮的刹车分泵活塞,刹车分泵的活塞再推动刹车片向外,使刹车片与刹车鼓的内面发生磨擦,并产生足够的磨擦力去降低车轮的转速,以达到刹车的目的。当鼓式刹车在长时间刹车之后,由于刹车片对刹车鼓的摩擦,导致刹车鼓的温度升高,随着刹车鼓温度的不断增高,刹车效率会逐渐降低,直至刹车失灵,现有的刹车鼓降温一般采用风冷的方式,通过增大刹车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行散热,这种方式散热效率较低,无法快速的降低刹车鼓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采用冷却介质循环流动对刹车鼓冷却降温的方式,快速且高效的降低刹车鼓温度的车用轮毂降温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包括刹车鼓,刹车鼓与货车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刹车鼓内设有循环孔;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O型圈,且O型圈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传动轴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内分别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且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通过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与循环孔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散热片连通,且进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密封环与传动轴之间形成一进液介质容腔,且进液介质容腔与进液孔的两端导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密封环与传动轴之间形成一出液介质容腔,且出液介质容腔与出液孔的两端导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刹车鼓的内部嵌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延伸至循环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延伸至出液管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片的外壁设置有鼓风机,且鼓风机与货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液位补偿器;所述液位补偿器的出口端设置有补液管,且补液管与进液管连通,且补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之间相互平行;所述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之间相互平行,并分别垂直于进液孔和出液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轮毂降温系统通过在刹车鼓内开设循环孔,并配合独立的进液、出液流通通道,可以将刹车鼓内的冷却介质循环导入散热片内进行散热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对货车的刹车鼓起到高效循环的降温效果,提高了货车刹车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用轮毂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轴与刹车鼓连接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散热片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传动轴;11、O型圈;12、进液孔;13、出液孔;14、进液流道;15、出液流道;2、第一密封环;3、第二密封环;4、刹车鼓;41、循环孔;42、第一温度传感器;5、进液管;6、循环泵;7、出液管;71、第二温度传感器;8、液位补偿器;81、补液管;82、单向阀;9、散热片;10、鼓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包括刹车鼓4,刹车鼓4与货车的传动轴1连接:刹车鼓4内设有循环孔41,循环孔41呈多段式U形的结构分布在刹车鼓4内,增大循环孔41的相对降温面积;传动轴1上套设有O型圈11,且O型圈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使得传动轴1在转动时,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定向不动;传动轴1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内分别设有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且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分别通过进液流道14和出液流道15与循环孔4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液管5和出液管7与散热片9连通,且进液管5上设置有循环泵6。在本实施方式中,启动循环泵6使其向进液管5内施加压力,此时进液管5内的冷却介质会进入到第一密封环2内,并沿着进液孔12进入到进液流道14内,之后导入循环孔41内,使得冷却介质将刹车鼓4上的温度吸收,此时冷却介质的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介质通过出液流道15进入到出液孔13内,并在第二密封环3的密封下,沿出液管7再次流回到散热片9内,进行冷却介质的散热处理,从而实现了冷却介质在刹车鼓4内循环流动降温的效果,降低了刹车鼓4的温度,提高了货车刹车的安全可靠性。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环2与传动轴1之间形成一进液介质容腔,且进液介质容腔与进液孔12的两端导通,可以对冷却介质的进液位置处起到密封防护的作用,并确保冷却介质能够均匀稳定的进入进液孔12内进行循环流动。如图2所示,第二密封环3与传动轴1之间形成一出液介质容腔,且出液介质容腔与出液孔13的两端导通,可以对冷却介质的出液位置处起到密封防护的作用,并确保冷却介质能够均匀循环流动。如图2所示,刹车鼓4的内部嵌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2,且第一温度传感器42的感温探头延伸至循环孔41内,第一温度传感器42与货车的车载电脑无线通信,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42能够实时的监测刹车鼓4的温度,便于货车司机准确且及时的了解刹车鼓4的工作温度,从而做出对应的措施。如图3所示,出液管7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1,且第二温度传感器71的感温探头延伸至出液管7内,第二温度传感器71与货车的车载电脑无线通信,并实时采集循环管路内冷却介质的温度,并且在冷却介质温度过高时,向车载电脑发送信号,辅助货车司机做出对应的措施。如图1所示,散热片9的外壁设置有鼓风机10,且鼓风机10与货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可以在冷却介质温度过高时,启动鼓风机10使其向散热片9吹风,加快散热片9内冷却介质的降温速率,进一步确保循环冷却介质的低温性能。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液位补偿器8,液位补偿器8的出口端设置有补液管81,且补液管81与进液管5连通,且补液管81上设置有单向阀82,单向阀82为电控型号的阀体,当循环冷却介质的流量不足时,单向阀82开启,使得液位补偿器8内的冷却介质通过补液管81补充到循环管道内,从而确保循环冷却介质整体流量的动态平衡,也防止漏液时循环泵6发生空转的现象。如图2所示,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之间相互平行,进液流道14和出液流道15之间相互平行,并分别垂直于进液孔12和出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包括刹车鼓(4),刹车鼓(4)与货车的传动轴(1)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刹车鼓(4)内设有循环孔(41);/n所述传动轴(1)上套设有O型圈(11),且O型圈(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n所述传动轴(1)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内分别设有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且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分别通过进液流道(14)和出液流道(15)与循环孔(4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n所述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液管(5)和出液管(7)与散热片(9)连通,且进液管(5)上设置有循环泵(6)。/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包括刹车鼓(4),刹车鼓(4)与货车的传动轴(1)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鼓(4)内设有循环孔(41);
所述传动轴(1)上套设有O型圈(11),且O型圈(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
所述传动轴(1)上且位于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内分别设有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且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分别通过进液流道(14)和出液流道(15)与循环孔(4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
所述第一密封环(2)和第二密封环(3)的外侧分别通过进液管(5)和出液管(7)与散热片(9)连通,且进液管(5)上设置有循环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2)与传动轴(1)之间形成一进液介质容腔,且进液介质容腔与进液孔(12)的两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轮毂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3)与传动轴(1)之间形成一出液介质容腔,且出液介质容腔与出液孔(13)的两端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白兴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