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92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所述的辅助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器、通气管、球囊和单向阀,其中压力控制器连接于通气管的延伸段,借由通气管、单向阀、球囊及压力控制器的相互配合,从而改善手术侧肺的通气血流比,避免造成人体组织缺氧的现象,也可进行快速抽气,使得肺部快速瘪肺,也可对手术侧肺部进行精确鼓肺,以检查组织钳已是否钳出所有病变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需要进行肺隔离的手术,可将两侧肺的支气管气道隔离,从而实现选择性单肺通气,主要包括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同时,也可被用来避免健侧肺受到术侧肺的污染,防止术侧肺的血液、分泌物及癌变组织等进入健侧肺引起交叉感染、病原菌扩散和呼吸道阻塞等不良并发症。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能够使手术侧肺瘪肺,从而创造良好的术野,利于查找病变范围及减轻非切除部分肺的损伤,但在常有手术侧肺因病变或长期吸烟等因素导致肺部功能低下时,在手术进行瘪肺操作时,往往肺部不能进行迅速瘪肺,导致手术时间拖延,对手术成功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可能造成术后的一些并发症。目前的双腔管在进行选择性地单肺通气时,手术侧肺虽未有气体进入,但血流正常,容易造成未通气侧肺的通气血流比失常,使手术侧肺部未经氧合的肺静脉血回流入心脏,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从而造成人体组织的缺氧,此外,由于长时间的不通气,术后也常常会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损害的情况出现。另外,还存在在进行手术侧肺部病变组织切除时,肺部病变部位的较难以确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通过此装置,可改善手术侧肺的通气血流比,避免造成人体组织的缺氧的现象;也可进行快速抽气,使得肺部快速瘪肺,也可对手术侧肺部进行精确鼓肺,以检查组织钳是否已钳出所有病变组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器、通气管、球囊和单向阀,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一端连接所述球囊,所述第二通气管一端连接所述球囊,所述第一通气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气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进气口方向一致,皆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单向阀排气口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内管,所述第二通气管设有第二通气管延伸段,所述压力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管延伸段。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管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进气口处可设置有第一通气内管。优选地,所述压力控制器可为机械压力控制器或电子压力控制器。优选地,所述球囊可为弹性球囊。优选地,所述球囊体积可为1-20ml。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延伸段、所述第一通气内管及所述第二通气内管接口可为锥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此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辅助装置,可依据胸外科手术中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以满足手术条件要求及改善手术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本技术主要可依据以下三种不同情况,进行操作:1.本技术可当手术侧肺缺氧时提供少量恒定的氧气,可改善手术侧肺的通气血流比,使手术侧肺静脉血经氧合后再回流入心脏,进入体循环,避免造成人体组织的缺氧的现象,同时不会造成手术侧肺部因通入过多氧气使手术侧肺部鼓起;2.当手术侧肺需要对肺部进行病变部位确定时,本技术可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通气量的大小的调整,以进行精确鼓肺,以确认组织钳是否已经将病变组织全部钳出;3.当手术侧肺需要进行快速瘪肺处理时,本技术可进行快速抽气,使得手术侧肺部内气体能迅速排出,实现快速瘪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用于手术侧肺供氧的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用于手术侧肺瘪肺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用于手术侧肺鼓肺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1、压力控制器;2、通气管;3、球囊;4、单向阀;5、第一通气管;6、第二通气管;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第一通气内管;10、第二通气内管;11、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00、双腔支气管导管;200、供氧机;300、输氧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器1、通气管2、球囊3和单向阀4,通气管2包括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第一通气管5一端连接球囊3,第二通气管6一端连接球囊3,球囊3可为弹性球囊,球囊3体积可为1-20ml,具有弹性的球囊3可根据需要进行挤压,使双腔支气管导管内气体进行定向流动。第一通气管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第二通气管6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7和第二单向阀8进气口方向一致,皆朝向第一通气管5,可使流体仅从第一通气管5流向第二通气管6。第一通气管5另一端靠近第一单向阀7进气口处可设置有第一通气内管9,第二通气管6另一端靠近第二单向阀8排气口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内管10,方便接入管径大小不同的临床用管,且可同时在通气管2内接入两条临床用管。第一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第一通气内管9及第二通气内管10接口可为锥形,可使管口更容易接入到其它临床用管。第二通气管6设有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压力控制器1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压力控制器1可为机械压力控制器或电子压力控制器,可实时监测手术时双腔支气管导管内的压力值,并将多余的气体排出,将压力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手术侧肺部在进行手术时,常出现因手术侧肺未通气,而仅依靠健侧肺进行供氧,出现术中供氧不足的情况,此时需要对手术侧肺通入少量纯氧。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第一通气内管9接入外部的供氧机200,然后调节第二通气管6上的压力控制器1,使双腔支气管导管100内的压力控制在稳定的压力值,防止手术侧肺因肺内气压过大而使肺部鼓起,进而影响术野,随后将第二通气内管10接入到外部的输氧管300,再将接有外部输氧管300的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插入到双腔支气管导管100内,开启外部的供氧机200,便可使得定量的氧气通过第一通气管内管9经由第一单向阀7往第二单向阀8的方向流动进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内。当手术侧肺因病变或长期吸烟等因素导致肺部功能低下时,在手术进行瘪肺操作时,往往肺部不能进行迅速瘪肺,导致手术时间拖延,对手术成功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可能造成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因而需要对手术侧肺进行快速瘪肺的操作,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将第一通气管5接入双腔支气管导管100,使得第二通气管6与外界连通。之后,连续挤压球囊3使所述双腔支气管导管100内的气体由第一单向阀7往第二单向阀8的方向流动,以快速地将手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控制器(1)、通气管(2)、球囊(3)和单向阀(4),所述通气管(2)包括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所述第一通气管(5)一端连接所述球囊(3),所述第二通气管(6)一端连接所述球囊(3),所述第一通气管(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第二通气管(6)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第一单向阀(7)和所述第二单向阀(8)进气口方向一致,皆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5),所述第一通气管(5)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7)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一通气内管(9),所述第二通气管(6)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单向阀(8)排气口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内管(10),所述第二通气管(6)设有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所述压力控制器(1)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调节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控制器(1)、通气管(2)、球囊(3)和单向阀(4),所述通气管(2)包括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所述第一通气管(5)一端连接所述球囊(3),所述第二通气管(6)一端连接所述球囊(3),所述第一通气管(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所述第二通气管(6)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第一单向阀(7)和所述第二单向阀(8)进气口方向一致,皆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5),所述第一通气管(5)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7)进气口处设置有第一通气内管(9),所述第二通气管(6)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单向阀(8)排气口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内管(10),所述第二通气管(6)设有第二通气管延伸段(11),所述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晓胡春晓毛文君王雁娟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