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供给体以及带供给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83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带骑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且对带从第一部件落下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带供给体以及带供给体组件。带供给体具备:带卷筒,其卷绕有将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的带;第一部件,其载置有带卷筒;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具有:骑上抑制部,其相对于带卷筒而被设置在与第一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对带骑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带承接部,其相对于第一部件而被设置在与带卷筒相反的一侧,且承接从第一部件落下的带;连接部,其被设置在带卷筒的径向外侧处,且对骑上抑制部和带承接部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供给体以及带供给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卷绕有带(tape)的带卷筒的带供给体以及带供给体组件,所述带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具备上凸缘以及下凸缘、且卷绕有磁带的带盘。在具备带卷筒和载置有带卷筒的第一部件的带供给体中,在输送时或者向收纳壳体的安置时等,存在带卷筒的卷发生松弛,并带骑在带卷筒上、或者带从第一部件上落下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27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带供给体具备:带卷筒,其卷绕有将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的带;第一部件,其载置有带卷筒;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具有:骑上抑制部,其相对于带卷筒而被设置在与第一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对带骑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带承接部,其相对于第一部件而被设置在与带卷筒相反的一侧,且承接从第一部件落下的带;连接部,其被设置在带卷筒的径向外侧处,且对骑上抑制部和带承接部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带供给体组件具备第一带供给体和第二带供给体,第一带供给体和第二带供给体各自具备:带卷筒,其卷绕有将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的带;第一部件,其载置有带卷筒;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具有:骑上抑制部,其相对于带卷筒而被设置在与第一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对带骑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带承接部,其相对于第一部件而被设置在与带卷筒相反的一侧,且承接从第一部件落下的带;连接部,其被设置在带卷筒的径向外侧处,且对骑上抑制部和带承接部进行连接,第二带供给体的带的宽度与第一带供给体的带的宽度相比而较宽,第二带供给体的骑上抑制部与第一带供给体的骑上抑制部相比,被设置在距离带卷筒中的带的放卷开始位置更远的位置处。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带印刷装置和收纳体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安装有带盒的带印刷装置、和收纳有色带盒以及带供给体的收纳体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安装有色带盒的带印刷装置、和收纳有带盒以及带供给体的收纳体的立体图。图4为从+Z侧观察带印刷装置时的图。图5为从-Z侧观察带印刷装置时的图。图6为从+Z侧观察带盒时的图。图7为从-Z侧观察带盒时的图。图8为从+Z侧观察色带盒时的图。图9为从-Z侧观察色带盒时的图。图10为带供给体的立体图。图11为第一部件的立体图。图12为从+Z侧观察第一部件时的图。图13为第二部件的立体图。图14为从+Z侧观察第二部件时的图。图15为收纳体的立体图。图16为从+Z侧观察收纳体时的图。图17为从+Z侧观察收纳体以及第二部件时的图。图18为连结部件的立体图。图19为从+Z侧观察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带供给体以及带供给体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上所显示的XYZ正交坐标系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坐标系而已,并非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Z方向是指上方向,-Z方向是指下方向。此外,表示各部的个数等的数值均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并非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带印刷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带印刷系统Sy具备带印刷装置1和收纳体301。带印刷装置1和收纳体301经由连结部件501而以能够彼此分离的方式被连结。带印刷装置1基于从省略图示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实施印刷处理。在带印刷装置1中,以择一的方式安装有带盒101和色带盒201。此外,在收纳体301中收纳有带供给体401。如图2所示,在带印刷装置1中安装了带盒101时,在不将第二带411从被收纳于收纳体301中的带供给体401向带印刷装置1输送的条件下,带印刷装置1使用被收纳于已被安装的带盒101中的第一带113以及第一墨带117(参照图6),而在第一带113上实施印刷。另外,此时,不被供于印刷的色带盒201能够收纳在收纳体301中。如图3所示,在带印刷装置1中安装了色带盒201时,第二带411从被收纳于收纳体301中的带供给体401被输送至带印刷装置1(参照图10)中,并且带印刷装置1使用被输送到的第二带411和被收纳于已被安装的色带盒201中的第二墨带217(参照图8),而在第二带411上实施印刷。另外,此时,不被供于印刷的带盒101能够收纳在收纳体301中。带印刷装置如图4所示,带印刷装置1具备装置壳体3和安装部罩5。在装置壳体3的+X侧的面上设置有带导入口7,在装置壳体3的-X侧的面上设置有带排出口9。从带供给体401被输送至带印刷装置1的第二带411从带导入口7被导入至装置壳体3内。从被安装于带印刷装置1中的带盒101被放卷的第一带113、或者从带导入口7被导入的第二带411从带排出口9向装置壳体3外排出。安装部罩5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装置壳体3的+Y侧的端部上,且对盒安装部11进行开闭。盒安装部11被形成为+Z侧被开放的凹状。在作为盒安装部11的底面的安装底面13上设置有印刷头15。印刷头15为具备发热元件的热敏头。在安装底面13上,从-X侧起依次设置有压印轴17、第一收卷轴21、第一放卷轴19、第二放卷轴23和第二收卷轴25。此外,在安装底面13上设置有安装芯插入部27、六个安装凸部29和四个安装钩31。安装芯插入部27被形成为带阶梯的大致圆柱状,且被插入至后述的第一芯凹部123(参照图7)或者第二芯凹部223(参照图9)中。六个安装凸部29被设置在安装底面13的周缘部。四个安装钩31与后述的第一钩卡合部121(参照图7)或者第二钩卡合部221(参照图9)卡合,从而对带盒101或者色带盒201进行保持。在装置壳体3的-Z侧的面上,且在+X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印刷侧卡合部33(参照图5)。印刷侧卡合部33为在Y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且与连结部件501的连结侧第二卡合部505(参照图18)卡合。带盒如图6以及图7所示,带盒101具备:带芯103、第一压印辊105、第一放卷芯107、第一收卷芯109和对上述部件进行收纳的第一盒壳体111。在带芯103上卷绕有第一带113。作为第一带113,例如能够使用剥离带以可剥离的方式被粘贴在待被印刷的印刷画像的印刷带的粘合面上而成的带。从带芯103被放卷的第一带113从被设置于第一盒壳体111的-X侧的侧壁部上的带出口115向第一盒壳体111外被送出。在第一放卷芯107上收卷有第一墨带117。从第一放卷芯107被放卷的第一墨带117被收卷在第一收卷芯109上。在第一盒壳体111上,以在Z方向上贯穿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头插入孔119。当带盒1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11中时,印刷头15、压印轴17、第一放卷轴19以及第一收卷轴21分别被插入至第一头插入孔119、第一压印辊105、第一放卷芯107以及第一收卷芯109中。如图7所示,在第一盒壳体111的侧壁部的两个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钩卡合部121。四个安装钩31中的两个安装钩31与第一钩卡合部121卡合。在第一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供给体,其特征在于,具备:/n带卷筒,其卷绕有将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的带;/n第一部件,其载置有所述带卷筒;/n第二部件,/n所述第二部件具有:/n骑上抑制部,其相对于所述带卷筒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对所述带骑到所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n带承接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而被设置在与所述带卷筒相反的一侧,且承接从所述第一部件落下的所述带;/n连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带卷筒的径向外侧处,且对所述骑上抑制部和所述带承接部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9 JP 2019-1135011.一种带供给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卷筒,其卷绕有将被输送给带印刷装置的带;
第一部件,其载置有所述带卷筒;
第二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
骑上抑制部,其相对于所述带卷筒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对所述带骑到所述带卷筒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带承接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而被设置在与所述带卷筒相反的一侧,且承接从所述第一部件落下的所述带;
连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带卷筒的径向外侧处,且对所述骑上抑制部和所述带承接部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供给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供给体被收纳在收纳体中的状态下,
在所述带从所述带卷筒被放卷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带卷筒一体地进行旋转,
在所述带卷筒与所述第一部件一体地进行旋转时,所述第二部件不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供给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旋转的操作部,
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口。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备前瑞贵佐佐木泰志石本章雄畑山优貴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