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85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通过设置顶架,在顶架内设置活动架和二号气缸,使活动架固定在二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然后再设置滑轨和滑块,能够通过二号气缸工作,带动活动架通过滑块沿滑轨移动;再在活动架内设置两个对称的卷线辊,在卷线辊上均卷绕钢丝绳,并使钢丝绳的一端伸出活动架和顶架设置,在钢丝绳远离卷线辊的一端固定挂钩,能够使挂钩钩在固定环上,进而使挂钩将活动垫钩住向上移动,进而方便活动架移动时带动活动垫移动,达到移床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搬运,能够避免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随着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共同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CPM关节运动治疗护理器等设备。ICU内的病床数量有限,当病患病情转好后,需要移动到普通病床,目前移床工作都是医护人员直接搬运病患,容易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对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包括床体和固定在床体的前后侧的支撑架,所述床体的上端面放置有活动垫,所述支撑架内设置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有顶架,所述顶架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气缸和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一端固定在二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活动架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卷线辊,两个卷线辊之间通过转动杆相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活动架内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链条连接从动齿轮;所述卷线辊上均卷绕有钢丝绳,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卷线辊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挂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的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均固定在顶架的下端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架的下端面开设有开口槽,所述钢丝绳穿过该开口槽设置;所述活动垫的两侧相对应挂钩的位置均固定有固定环;所述活动垫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两端均伸入与其对应的固定管内,该固定管均固定在活动垫的侧面,且所述U型杆的两端均通过活动钢珠连接在固定管顶端的连接孔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卷线辊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卷线辊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轴,该连接轴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架,所述卷线辊相向的一侧的连接轴分别固定转动杆的两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架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活动架靠近滑轨的一侧安装有滑块,所述活动架通过滑块沿滑轨移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架的长度尺寸大于两个床体的宽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活动垫,在活动垫的两侧设置U型杆,使U型杆的两端均伸入活动垫两侧的固定管内,并使U型杆通过活动钢珠连接在固定管的连接孔内,当需要移动活动垫时,能够将U型杆向上拉出,进而能够使U型杆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活动垫在移动时,病患容易从活动垫上摔落;2、通过设置顶架,在顶架内设置活动架和二号气缸,使活动架固定在二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然后再设置滑轨和滑块,能够通过二号气缸工作,带动活动架通过滑块沿滑轨移动;再在活动架内设置两个对称的卷线辊,在卷线辊上均卷绕钢丝绳,并使钢丝绳的一端伸出活动架和顶架设置,在钢丝绳远离卷线辊的一端固定挂钩,能够使挂钩钩在固定环上,进而使挂钩将活动垫钩住向上移动,进而方便活动架移动时带动活动垫移动,达到移床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搬运,能够避免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的活动架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6和固定在床体16的前后侧的支撑架1,床体16的上端面放置有活动垫17,支撑架1内设置有一号气缸2,一号气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有顶架4,顶架4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气缸5和活动架6,活动架6的一端固定在二号气缸5的活塞杆的末端;活动架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卷线辊9,两个卷线辊9之间通过转动杆19相连接,转动杆19上固定有从动齿轮12,活动架6内还设置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通过链条13连接从动齿轮12;卷线辊9上均卷绕有钢丝绳14,且钢丝绳14的一端固定在卷线辊9上,钢丝绳14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挂钩15;通过设置顶架4,在顶架4内设置活动架6和二号气缸5,使活动架6固定在二号气缸5的活塞杆的末端,然后再设置滑轨7和滑块8,能够通过二号气缸5工作,带动活动架6通过滑块8沿滑轨7移动。请参阅图1~3,支撑架1的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顶端均固定在顶架4的下端面;顶架4的下端面开设有开口槽,钢丝绳14穿过该开口槽设置;活动垫17的两侧相对应挂钩15的位置均固定有固定环18;活动垫17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杆20,U型杆20的两端均伸入与其对应的固定管内,该固定管均固定在活动垫17的侧面,且U型杆20的两端均通过活动钢珠连接在固定管顶端的连接孔内;通过设置固定环18,方便挂钩15钩在固定环18上,进而方便活动架6移动时带动活动垫17移动;通过在活动垫17的两侧设置U型杆20,使U型杆20的两端均伸入活动垫17两侧的固定管内,并使U型杆20通过活动钢珠连接在固定管的连接孔内,当需要移动活动垫17时,能够将U型杆20向上拉出,进而能够使U型杆20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活动垫17在移动时,病患容易从活动垫17上摔落。请参阅图1~3,卷线辊9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架,卷线辊9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轴,该连接轴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架,卷线辊9相向的一侧的连接轴分别固定转动杆19的两端;顶架4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7,活动架6靠近滑轨7的一侧安装有滑块8,活动架6通过滑块8沿滑轨7移动;顶架4的长度尺寸大于两个床体16的宽度尺寸;当活动架6在二号气缸5的推动下移动时,通过滑块8沿滑轨7移动,能够降低移动的难度。工作原理:当需要移动活动垫17时,先将活动钢珠向连接孔内收缩,然后将U型杆20向上拉出,能够通过U型杆20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6)和固定在床体(16)的前后侧的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6)的上端面放置有活动垫(17),所述支撑架(1)内设置有一号气缸(2),所述一号气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有顶架(4),所述顶架(4)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气缸(5)和活动架(6),所述活动架(6)的一端固定在二号气缸(5)的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活动架(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卷线辊(9),两个卷线辊(9)之间通过转动杆(19)相连接,所述转动杆(19)上固定有从动齿轮(12),所述活动架(6)内还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11)通过链条(13)连接从动齿轮(12);所述卷线辊(9)上均卷绕有钢丝绳(14),且所述钢丝绳(14)的一端固定在卷线辊(9)上,所述钢丝绳(14)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挂钩(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6)和固定在床体(16)的前后侧的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6)的上端面放置有活动垫(17),所述支撑架(1)内设置有一号气缸(2),所述一号气缸(2)的活塞杆的末端固定有顶架(4),所述顶架(4)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气缸(5)和活动架(6),所述活动架(6)的一端固定在二号气缸(5)的活塞杆的末端;所述活动架(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卷线辊(9),两个卷线辊(9)之间通过转动杆(19)相连接,所述转动杆(19)上固定有从动齿轮(12),所述活动架(6)内还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11)通过链条(13)连接从动齿轮(12);所述卷线辊(9)上均卷绕有钢丝绳(14),且所述钢丝绳(14)的一端固定在卷线辊(9)上,所述钢丝绳(14)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挂钩(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病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顶端均固定在顶架(4)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丽君王雅丽刘珍秀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