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介入术后护理辅助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一般常采用绷带加压止血法对穿刺处进行止血,由于腕部制动且受压,病人手臂会出现血肿、疼痛或麻木等问题,在护理时就需要患者将术侧肢体抬高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的做法是术侧肢体下放置枕头或抬高垫使肢体抬高,但这种方法容易随体位变化滑脱,实际抬高的有效性较差,现有的抬高装置一般只能将手臂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保持肢体抬高状态,长期保持一个体位容易给患者带来疲劳,使用时不具备灵活性,无法使患者满意,影响正常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方法抬高的有效性差,及灵活性差容易使患者疲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躺板,躺板左端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壳,固定壳内滑动连接有T形块,T形块左端贯穿固定壳且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壳,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躺板(1),其特征在于,躺板(1)左端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壳(2),固定壳(2)内滑动连接有T形块(3),T形块(3)左端贯穿固定壳(2)且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壳(4),矩形壳(4)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5),矩形壳(4)右侧壁开设有上下方向的通槽(6),滑块(5)右端伸出通槽(6)且设有左右轴向的圆柱(7),圆柱(7)上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矩形块(8),圆柱(7)右端螺纹连接有转块(9),矩形块(8)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上端伸出滑槽(10)且转动连接有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躺板(1),其特征在于,躺板(1)左端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壳(2),固定壳(2)内滑动连接有T形块(3),T形块(3)左端贯穿固定壳(2)且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壳(4),矩形壳(4)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5),矩形壳(4)右侧壁开设有上下方向的通槽(6),滑块(5)右端伸出通槽(6)且设有左右轴向的圆柱(7),圆柱(7)上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矩形块(8),圆柱(7)右端螺纹连接有转块(9),矩形块(8)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上端伸出滑槽(10)且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臂座(12),臂座(12)后侧拆卸连接有护罩(13),臂座(12)前侧右端设有前后方向的弹性布(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患处护理肢体抬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壳(2)上侧壁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通孔(15),固定壳(2)上拆卸连接有可插入相邻两个通孔(15)内且呈U形的止动块(16),止动块(16)的相对面可与T形块(3)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李震,屈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