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操作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08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操作手,电动机带动驱动转轴转动,与驱动转轴18固定连接的主锥齿轮随着转动,主锥齿轮同时驱动右锥齿轮和左锥齿轮转动,与右锥齿轮固定连接的丝杠随着转动,通过螺旋副使其丝母通过连杆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直线轴承沿着导柱轴向移动,与直线轴承固定连接的钳爪随之轴向移动;与左锥齿轮固定连接的丝杠随着转动,通过螺旋副使其丝母通过连杆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直线轴承沿着导柱轴向移动,与直线轴承固定连接的钳爪随之轴向移动,两个螺旋副的螺旋方向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承重能力高,可以抓取200公斤以上的单晶锭或其它棒状物体;手部体积小,能够伸进小门窗抓取目标;机械传动精度高,定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操作手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涉及一种机器人操作手,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在晶体生长车间卸取单晶锭的机器人操作手。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用于加工物流行业,不仅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加工生产效率。但这些机械臂绝大部分是固定在基座上,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安装在固定基座的机械臂的工作空间极其有限,不能满足实际任务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对移动机械臂的研究。移动机械臂主要由行走装置、机械臂和抓取装置构成,在继承了传统机械臂优点的基础上,又扩大了机械臂的工作空间,使其应用范围更广,能满足更多实际工作的需要。现有操作手的钳爪多用连杆机构驱动,缺点是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有的用齿轮齿条等机构驱动,但缺点是手部体积太大。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设备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操作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操作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7)、驱动转轴(18)、主锥齿轮(14)、左锥齿轮(15)、右锥齿轮(13)、左丝杠(26)、右丝杠(10)、左螺旋副(22)、右螺旋副(6)、连杆、直线轴承、上导柱(9)、下导柱(11)和钳爪;/n所述驱动转轴(18)一端与所述电动机(1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锥齿轮(14)连接;所述主锥齿轮(14)分别与所述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3)啮合,所述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3)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锥齿轮(15)通过左丝杆(26)与所述左螺旋副(22)连接,所述右锥齿轮(13)通过右丝杆(10)与所述右螺旋副(6)连接,其中,所述左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操作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7)、驱动转轴(18)、主锥齿轮(14)、左锥齿轮(15)、右锥齿轮(13)、左丝杠(26)、右丝杠(10)、左螺旋副(22)、右螺旋副(6)、连杆、直线轴承、上导柱(9)、下导柱(11)和钳爪;
所述驱动转轴(18)一端与所述电动机(1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锥齿轮(14)连接;所述主锥齿轮(14)分别与所述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3)啮合,所述左锥齿轮(15)和右锥齿轮(13)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锥齿轮(15)通过左丝杆(26)与所述左螺旋副(22)连接,所述右锥齿轮(13)通过右丝杆(10)与所述右螺旋副(6)连接,其中,所述左丝杆(26)和右丝杆(10)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连杆包括左上连杆(24)、左下连杆(21)、右上连杆(4)和右下连杆(7);所述直线轴承包括左上直线轴承(25)、左下直线轴承(20)、右上直线轴承(3)和右下直线轴承(8);
所述左螺旋副(22)上下分别通过左上连杆(24)和左下连杆(21)与所述左上直线轴承(25)和左下直线轴承(20)连接,所述右螺旋副(6)上下分别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利强王杰杨奕佳陈诺高婉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