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结构包括切削架、分离座、底座、喷液管、支撑架,切削架与支撑架活动卡合,喷液管与底座相连接,支撑架与底座相焊接,分离座嵌固于底座的上表面位置,通过卡固槽能够将螺旋状金属屑卡住,且通过上伸块自身的重力向下收缩,能够使外滑板受收集块内壁挤压进行闭合,通过碾碎块对螺旋状金属屑产生的碾压,能够使螺旋状金属屑被碾压呈粉碎状,通过上伸块向上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外伸板在结合架的配合下沿着框架向外伸出,且当外伸板伸出到极致时,能够使外伸板也在那结合架向上甩动,从而使外伸板能够将其内部的金属碎屑甩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削切机床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
技术介绍
液屑分离金属切削机床主要是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的设备,且能够将金属屑与冷却液进行分离,通过可透水的操作台将冷却液导入底座集水槽内,再通过操作台上表面的带有倾斜弧度的凹槽对金属屑收集,且操作台上的凹槽宽度固定,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且螺旋刀头在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钻孔时会向外挤出螺旋状金属屑,若螺旋状金属屑互相交缠,则会使金属屑整体直径偏大,从而导致无法进入操作台的凹槽内,且螺旋状金属屑可侧躺滚动,以至于未进入凹槽内部的螺旋状金属屑容易受振动影响滚落至底座上的集水槽内部,从而导致液屑分离金属切削机对冷却液和金属屑的分离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结构包括切削架、分离座、底座、喷液管、支撑架,所述切削架与支撑架活动卡合,所述喷液管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底座相焊接,所述分离座嵌固于底座的上表面位置;所述分离座包括外伸机构、导液腔、收集块,所述外伸机构与收集块的内壁上端嵌固连接,所述导液腔与收集块为一体化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伸机构包括上伸块、连接架、底板,所述上伸块嵌固于连接架的上端位置,所述连接架与底板间隙配合,所述上伸块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在底板的上端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伸块包括外滑板、助推杆、底置板,所述外滑板通过助推杆与底置板活动卡合,所述外滑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底置板的上端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滑板包括卡固槽、碾碎块、接触板、板面、联动架,所述卡固槽与接触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碾碎块安装于两个相邻的卡固槽之间,所述接触板通过联动架与活动卡合,所述碾碎块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接触板的右侧呈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固槽包括外伸板、框架、结合架,所述外伸板与结合架的右端嵌固连接,所述结合架与框架活动卡合,通过机构复位产生的振动,能够使外伸板向前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伸板包括受力面、框体、撞击球,所述受力面嵌固于框体的右侧位置,所述撞击球安装于受力面与框体之间,所述撞击球设有七个,且均匀的在受力面与框体之间呈弧形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撞击球包括复弹面、结合杆、弹性片、中固块,所述复弹面通过结合杆与中固块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弹性片安装于复弹面的内侧与中固块之间,所述复弹面设有四个,且通过结合杆的配合均匀的在中固块的外部呈圆形分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上伸块向上伸出至失去收集块内壁的挤压,能够使助推杆推动失去挤压的外滑板沿着底置板向外滑出展开,故而使外滑板螺旋状金属屑能够部分伸入两个外滑板之间,再通过卡固槽能够将螺旋状金属屑卡住,且通过上伸块自身的重力向下收缩,能够使外滑板受收集块内壁挤压进行闭合,通过碾碎块对螺旋状金属屑产生的碾压,能够使螺旋状金属屑被碾压呈粉碎状,从而使螺旋状金属屑能够不会滚落至底座的积水槽内部。2、通过上伸块向上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外伸板在结合架的配合下沿着框架向外伸出,且当外伸板伸出到极致时,能够使外伸板也在那结合架向上甩动,从而使外伸板能够将其内部的金属碎屑甩出,有效的避免了螺旋状金属屑被碾碎后会存在于卡固槽内部不利于清理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离座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伸机构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伸块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滑板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卡固槽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外伸板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撞击球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切削架-1、分离座-2、底座-3、喷液管-4、支撑架-5、外伸机构-21、导液腔-22、收集块-23、上伸块-a1、连接架-a2、底板-a3、外滑板-a11、助推杆-a12、底置板-a13、卡固槽-b1、碾碎块-b2、接触板-b3、板面-b4、联动架-b5、外伸板-c1、框架-c2、结合架-c3、受力面-c11、框体-c12、撞击球-c13、复弹面-d1、结合杆-d2、弹性片-d3、中固块-d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结构包括切削架1、分离座2、底座3、喷液管4、支撑架5,所述切削架1与支撑架5活动卡合,所述喷液管4与底座3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与底座3相焊接,所述分离座2嵌固于底座3的上表面位置;所述分离座2包括外伸机构21、导液腔22、收集块23,所述外伸机构21与收集块23的内壁上端嵌固连接,所述导液腔22与收集块23为一体化结构。其中,所述外伸机构21包括上伸块a1、连接架a2、底板a3,所述上伸块a1嵌固于连接架a2的上端位置,所述连接架a2与底板a3间隙配合,所述上伸块a1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在底板a3的上端呈平行分布,通过机构产生的振动,能够使连接架a2推动上伸块a1向上伸出。其中,所述上伸块a1包括外滑板a11、助推杆a12、底置板a13,所述外滑板a11通过助推杆a12与底置板a13活动卡合,所述外滑板a11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底置板a13的上端呈对称分布,通过助推杆a12能够推动失去物体内壁挤压的外滑板a11向外扩张。其中,所述外滑板a11包括卡固槽b1、碾碎块b2、接触板b3、板面b4、联动架b5,所述卡固槽b1与接触板b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碾碎块b2安装于两个相邻的卡固槽b1之间,所述接触板b3通过联动架b5与b6活动卡合,所述碾碎块b2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接触板b3的右侧呈平行分布,通过碾碎块b2能够将扯入的螺纹金属屑碾碎。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切削架1在对件数工件钻孔时出现的振动,能够使连接架a2推动上伸块a1向上伸出,当上伸块a1向上伸出至失去收集块23内壁的挤压,能够使助推杆a12推动失去挤压的外滑板a11沿着底置板a13向外滑出展开,故而使外滑板a11螺旋状金属屑能够部分伸入两个外滑板a11之间,再通过卡固槽b1能够将螺旋状金属屑卡住,且通过上伸块a1自身的重力向下收缩,能够使外滑板a11受收集块23内壁挤压进行闭合,从而使两边的接触板b3能够互相挤压向下滑动,故而使卡固槽b1能够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结构包括切削架(1)、分离座(2)、底座(3)、喷液管(4)、支撑架(5),所述切削架(1)与支撑架(5)活动卡合,所述喷液管(4)与底座(3)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与底座(3)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座(2)嵌固于底座(3)的上表面位置;/n所述分离座(2)包括外伸机构(21)、导液腔(22)、收集块(23),所述外伸机构(21)与收集块(23)的内壁上端嵌固连接,所述导液腔(22)与收集块(23)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结构包括切削架(1)、分离座(2)、底座(3)、喷液管(4)、支撑架(5),所述切削架(1)与支撑架(5)活动卡合,所述喷液管(4)与底座(3)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与底座(3)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座(2)嵌固于底座(3)的上表面位置;
所述分离座(2)包括外伸机构(21)、导液腔(22)、收集块(23),所述外伸机构(21)与收集块(23)的内壁上端嵌固连接,所述导液腔(22)与收集块(23)为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机构(21)包括上伸块(a1)、连接架(a2)、底板(a3),所述上伸块(a1)嵌固于连接架(a2)的上端位置,所述连接架(a2)与底板(a3)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伸块(a1)包括外滑板(a11)、助推杆(a12)、底置板(a13),所述外滑板(a11)通过助推杆(a12)与底置板(a13)活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板(a11)包括卡固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李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