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53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主体、袖套、第二主体和腿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互连接,作为防护服的主体结构,腿套和袖套各自对应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外端位置,第二主体和第一主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保温垫。通过在固定位置设置保温垫结构,在患者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满足不同暴露部位的保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实用中舒适度很高,该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通过在本防护服的各部分连接位置设置魔术粘贴层,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便于患者的穿脱,同时在粘贴层的一侧位置设置封闭层体结构,在各部分连接之后将其连接位置进行封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
本技术涉及医疗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
技术介绍
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术中需要摆特殊体位,长时间的肢体暴露可能会造成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从而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如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寒颤发生率,麻醉苏醒延迟等一系列并发症。而现有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防护服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保温效果较差,在在需要进行保温的时候,需要使用变温毯,但市面上的变温毯有局限性,只能起到背部保暖作用。且购买维护费用较高,使用便捷性较差,特殊感染患者使用时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主体、袖套、第二主体和腿套,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互连接,作为防护服的主体结构,腿套和袖套各自对应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外端位置,第二主体和第一主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保温垫,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垫和第三保温垫,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袖套和第一主体的连接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层和封闭层,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菌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垫位于第二主体的顶部位置,同时位于第一主体的底部位置,且第一保温垫嵌入在主体结构的内层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垫和第三保温垫分别位于第一主体的背面两侧位置和第二主体的背面顶部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垫设置两块,第三保温垫呈竖向条状设置,均匀分布在第二主体的背面顶部表面。优选的,所述连接带设置为粘贴层,且连接带为两段式对接式,在粘贴的连接位置同时设置橡胶层。优选的,所述连接层呈环状设置,且连接层表面呈环形内凹设置,两端开口向外扩展设置,内侧表面对应设置魔术粘贴层。优选的,所述封闭层呈竖向并排设置,位于连接层的内侧表面。优选的,所述无菌层设置为无纺布层,且呈双层嵌合连接,第一保温层设置棉浆层,位于层体结构的居中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为流延膜,位于第一保温层的两侧位置,对其进行包围设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通过在固定位置设置保温垫结构,在患者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满足不同暴露部位的保暖,防止术中体温降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实用中舒适度很高。2、该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通过在本防护服的各部分连接位置设置魔术粘贴层,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便于患者的穿脱,同时在粘贴层的一侧位置设置封闭层体结构,在各部分连接之后将其连接位置进行封闭处理,达到保温的效果。3、该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在防护服最外层设置无菌层,内部依次设置棉浆层和第二保温层,在使用的时候达到有效的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背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袖套连接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剖视图。图1-4中:1-第一主体,2-袖套,3-第二主体,4-腿套,5-第一保温垫,6-连接带,7-第二保温垫,8-第三保温垫,9-连接层,10-封闭层,11-无菌层,12-第一保温层,13-第二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包括第一主体1、袖套2、第二主体3和腿套4,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相互连接,作为防护服的主体结构,腿套4和袖套2各自对应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外端位置,第二主体3和第一主体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保温垫5,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6,袖套2和第一主体1的连接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层9和封闭层10,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菌层11、第一保温层12和第二保温层13。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垫5位于第二主体3的顶部位置,同时位于第一主体1的底部位置,且第一保温垫5嵌入在主体结构的内层结构中。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的背面两侧位置和第二主体3的背面顶部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垫7设置两块,第三保温垫8呈竖向条状设置,均匀分布在第二主体3的背面顶部表面,通过在固定位置设置保温垫结构,在患者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满足不同暴露部位的保暖,防止术中体温降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实用中舒适度很高。本实施例中,连接带6设置为粘贴层,且连接带6为两段式对接式,在粘贴的连接位置同时设置橡胶层。本实施例中,连接层9呈环状设置,且连接层9表面呈环形内凹设置,两端开口向外扩展设置,内侧表面对应设置魔术粘贴层。本实施例中,封闭层10呈竖向并排设置,位于连接层9的内侧表面,通过在本防护服的各部分连接位置设置魔术粘贴层,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便于患者的穿脱,同时在粘贴层的一侧位置设置封闭层体结构,在各部分连接之后将其连接位置进行封闭处理,达到保温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无菌层11设置为无纺布层,且呈双层嵌合连接,第一保温层12设置棉浆层,位于层体结构的居中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13设置为流延膜,位于第一保温层12的两侧位置,对其进行包围设置,在防护服最外层设置无菌层11,内部依次设置棉浆层12和第二保温层13,在使用的时候达到有效的保温效果。在使用本技术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时,首先,使用人员讲本防护服给患者进行进行穿戴,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使用人员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将本防护服对应的部位进行拆除,在进行拆除的时候,将各部分之间连接的黏贴层(魔术贴)分离,从而使得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暴露,完成手术,同时在患者进行穿戴的过程中,第一保温垫5、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分别对患者的腹部,背部和臀部位置进行保温,且本防护服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位置均采用魔术贴进行连接,在封闭层10的作用下,连接位置为环绕闭合的封闭空间,便于保温,实际效果很好。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包括第一主体(1)、袖套(2)、第二主体(3)和腿套(4),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相互连接,作为防护服的主体结构,腿套(4)和袖套(2)各自对应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外端位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主体(3)和第一主体(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保温垫(5),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6),袖套(2)和第一主体(1)的连接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层(9)和封闭层(10),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菌层(11)、第一保温层(12)和第二保温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包括第一主体(1)、袖套(2)、第二主体(3)和腿套(4),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相互连接,作为防护服的主体结构,腿套(4)和袖套(2)各自对应连接在主体结构的外端位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主体(3)和第一主体(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保温垫(5),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6),袖套(2)和第一主体(1)的连接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层(9)和封闭层(10),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无菌层(11)、第一保温层(12)和第二保温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垫(5)位于第二主体(3)的顶部位置,同时位于第一主体(1)的底部位置,且第一保温垫(5)嵌入在主体结构的内层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保温式医疗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垫(7)和第三保温垫(8)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的背面两侧位置和第二主体(3)的背面顶部位置。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喜花张霞孔雅君贾靖许小如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