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52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吸收硬脑膜包括亲水层和疏水层,以丙烯酸酯化明胶与丙烯酸酯‑聚乙二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交联固化形成的三维结构作为亲水层,以可吸收聚酯形成的致密膜作为疏水层。该可吸收硬脑膜不仅能够实现硬脑膜缺损部位的组织再生、与缺损边缘快速封合,且具有较高的强度;既能有效利用致密疏水层防止脑脊液外漏,又能有效利用亲水层加速硬脑膜缺损区域的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开颅术时必须切开硬脑膜,硬脑膜出血、电凝止血,肿瘤侵犯硬脑膜切除,外伤性硬脑膜损伤等,均可导致硬脑膜缺损。而不同原因引起的硬脑膜缺损如不及时修复,则会引起脑脊液外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和癫痫等并发症。因此,为了保护脑组织,人工硬脑膜材料成为了临床硬脑膜缺损修补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可用的硬脑膜修补材料主要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可吸收又分为动物性胶原膜和人工合成材料膜,动物性胶原膜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贴合性,但由于其存在潜在的已知或未知病毒感染风险,并且机械性能不足,润湿状态下的强度低,不能较好地维持骨再生区域的空间;而人工合成材料虽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但其缺乏生物活性,不利于促进硬脑膜组织的再生,并且其亲水性差,与缺失部位的贴合不紧密,易造成硬脑膜闭合不完全和脑脊液泄漏。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为代表,在使用时必须二次手术取出,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且因其无生物活性,不能用于较大缺损面积的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包括亲水层和疏水层,其特征在于,以丙烯酸酯化明胶与丙烯酸酯-聚乙二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交联固化形成的三维结构作为亲水层,以可吸收聚酯形成的致密膜作为疏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包括亲水层和疏水层,其特征在于,以丙烯酸酯化明胶与丙烯酸酯-聚乙二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交联固化形成的三维结构作为亲水层,以可吸收聚酯形成的致密膜作为疏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层中丙烯酸酯化明胶与丙烯酸酯-聚乙二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质量比为20~45:8~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化明胶至少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胶、丙烯酸丁酯化明胶、乙基丙烯酸酯化明胶和丙烯酸乙酯化明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聚乙二醇-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至少包括甲基丙烯酸酯-PEG600-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甲基丙烯酸酯-PEG1200-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甲基丙烯酸酯-PEG2000-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和甲基丙烯酸酯-PEG4000-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硬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聚酯至少包括左旋聚乳酸、消旋聚乳酸、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聚己内酯、聚对二氧六环酮和左旋乳酸/消旋乳酸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硬脑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满张晓金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益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