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设置有用于连接修补主体和颅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的连接杆用于连接修补主体,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与颅骨内、外表面接触来夹紧颅骨;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外表面配合并固定;本方案通过夹紧结构将修补主体与颅骨上预先选定的固定位置相连,实现了修补主体与颅骨的快速连接,再通过旋转固定块,使固定块与所述夹具结构的夹紧颅骨的内外表面,进而实现稳定固定,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两步即可实现对修补主体与颅骨的固定,安装简单、安装时间短并且固定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手术应用颅骨修补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颅骨修补术是解决颅骨缺损造成的反常性脑供血、脑脊液循环不足或障碍,以及脑受压等问题的一种脑外科常见的手术,目的是防止由于颅骨缺损区形状改变,头皮受大气压的影响,使其内陷压迫脑组织,以及为了恢复颅腔的密闭性,保持生理性颅内压稳定,减轻颅骨缺损综合征,通常对颅骨缺损直径在3厘米以上,无肌肉覆盖,无禁忌证者都应行颅骨修补。目前主要修补颅骨的材料除自体颅骨外,还有假体材料,包括医用钛合金、钛网、羟基磷灰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类等,术中一般配合颅骨锁、固定部件、钛连接片等一起使用。在颅骨修补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头颅CT及额骨X线拍片检查,通过数字化成型常规薄层CT扫描,层厚1-2mm,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用CNC车床加工或3D打印技术进行成型加工,制造出与患者额骨缺损一致的颅骨修复假体。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颅骨修补系统在安装时需要耗费大量的安装时间,安装过程繁琐,并且固定不稳定。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解决了颅骨修补系统安装时间过长、安装繁琐且固定不稳定的问题。本方案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于修补主体,包括:用于连接修补主体和颅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的连接杆用于连接修补主体,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与颅骨内、外表面接触来夹紧颅骨;所述连接杆可在修补主体中旋转;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外表面配合并固定。本方案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夹紧结构上的连接杆安装在修补主体之中,与修补主体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夹紧结构又用于夹紧颅骨,这夹紧结构能够实现颅骨与所述修补主体之间的初步连接,在所述夹紧结构中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旋转来使固定块的一端与颅骨外表面紧密相接,此时固定块的端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夹紧结构位于颅骨内表面的一侧与颅骨内表面紧密接触,实现了修补主体与颅骨之间的连接与固定。在使用时只需旋转夹紧结构,先与颅骨进行一个初步的连接,再旋转固定块实现夹紧结构的固定,安装简单,仅需两步即可完成安装,减少了安装的时间,并且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固定块来进行固定,则能进一步保证修补主体与颅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端部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用于与修补主体中的通孔配合,实现固定组件的旋转。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板可第二板的连接位置位于端部则是保证,夹紧结构的夹紧端通过连接杆旋转至修补主体的范围中时,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远离用于夹紧的一端处于所述修补主体的范围之内;保证在修补主体中安装有本方案的旋转固定结构后不影响修补主体的面积,保证修补主体能够顺利放入到颅骨缺失部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的内表面可与颅骨的外表面配合,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阶梯孔,孔径较大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通过对患者颅骨进行CT扫描确定好固定位置后,再进行确定;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可与颅骨的内外表面进行配合,保证修补主体与颅骨之间的初步连接;所述阶梯孔,孔径大的一端位于下方则能够能使位于阶梯孔中的固定块与颅骨上表面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保证固定的稳定性,若是固定块与颅骨的接触面积小,在拧紧时容易对颅骨的外表面造成损伤。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孔中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块外表面的螺纹可与所述阶梯孔配合,所述固定块可在阶梯孔中旋转,且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也无需采用单独的装置进行对固定块的高度进行限位或者固定,简化了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板的厚度,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板上表面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可拆卸连接扭动杆。所述固定块上设置的扭动杆是为了方便对固定块进行拧动,当扭动杆从固定块中卸下时,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板也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块可从所述第一板的内侧卸下;在实际颅骨修补手术进行前可以选着最适宜的固定块,通过对固定块的形状、高度或者表面处理进行选择,挑选最适宜手术的固定块提前安装旋入到第一板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的端部均为圆角。当手术完成后,患者只会感受到轻微凸起,不会出现刮手等不适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更容易接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用于连接修补主体和颅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的连接杆用于连接修补主体,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与颅骨内、外表面接触来夹紧颅骨;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外表面配合并固定;本方案通过夹紧结构将修补主体与颅骨上预先选定的固定位置相连,实现了修补主体与颅骨的快速连接,再通过旋转固定块,使固定块与所述夹具结构的夹紧颅骨的内外表面,进而实现稳定固定,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两步即可实现对修补主体与颅骨的固定,安装简单、安装时间短并且固定牢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图1的A-A处的剖面图,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处于未拧紧状态;图3为本技术在图1的A-A处的剖面图,其中所述固定组件为拧紧状态。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修补主体;2-固定组件;21-固定块;22-扭动杆;23-连接杆;24-第二板;25-第一板;3-颅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颅骨3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于修补主体1,包括: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和颅骨3的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块21、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的连接杆23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所述夹紧结构用于与颅骨3内、外表面接触来夹紧颅骨3;所述连接杆(23)可在修补主体中旋转所述固定块21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3外表面配合并固定。本方案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夹紧结构上的连接杆23安装在修补主体1之中,与修补主体1之间实现固定连接,夹紧结构又用于夹紧颅骨3,这夹紧结构能够实现颅骨3与所述修补主体1之间的初步连接,在所述夹紧结构中设置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通过旋转来使固定块21的一端与颅骨3外表面紧密相接,此时固定块21的端部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夹紧结构位于颅骨3内表面的一侧与颅骨3内表面紧密接触,实现了修补主体1与颅骨3之间的连接与固定。在使用时只需旋转夹紧结构,先与颅骨3进行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于修补主体(1),包括: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和颅骨(3)的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块(21)、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的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可在修补主体(1)中旋转;/n所述夹紧结构用于对颅骨(3)的夹紧;所述固定块(21)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3)外表面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于修补主体(1),包括: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和颅骨(3)的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块(21)、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修补主体(1)的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可在修补主体(1)中旋转;
所述夹紧结构用于对颅骨(3)的夹紧;所述固定块(21)设置在夹紧结构中,通过旋转可与颅骨(3)外表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还包括:第一板(25)和第二板(24),所述第一板(25)和第二板(24)的端部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3)用于与修补主体(1)中的通孔配合,实现固定组件(2)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骨修补系统用旋转固定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粮,吴建,杨满,张晓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益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