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77510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由茯苓2~6份、陈皮1~4份、豆蔻1~4份、薏苡仁2~8份、杏仁1~5份、广藿香1~5份、泽泻1.5~4.5份、番泻叶0.5~2.5份,决明子2~6份、荷叶2~4份,共十味原料药配伍而成,采用而成煎煮提取后制得,可用于制备各种制剂,也可在制备治疗治疗肥胖症药物的应用,具有减轻人的体重的功效,通过口服进入人体,降低人体脂肪含量,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的说,是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肥胖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2017年《柳叶刀》的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22亿人超重,13亿成年人出现肥胖。目前,西医治疗肥胖通常是以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为理论,采用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但都存在不同的副反应,不宜长期使用,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的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其病因病机是脾胃失常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致使阴阳不和,气机不畅,湿邪困脾,湿蕴化热,水湿代谢紊乱,益于肌腠,而发为肥胖。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采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采用防风通圣散随证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肥胖采用大柴胡汤随证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肥胖采用温胆汤随证加减。但这些传统方剂均不是专门针对肥胖症,其效果差异大,临床反映两级化。为解决传统方剂在治疗肥胖症存在的缺陷,现有专利文献也公开了专门针对肥胖症的中药配方,例如:2018年09月18日公开的一种名称为一种具有减肥功能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854294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以火麻仁、郁李仁、牛蒡子、决明子四药为君;三七、黄芪、白术,茯苓为臣;佐以荷叶、夏枯草的中药方剂,其中,火麻仁、郁李仁、牛蒡子、决明子四药均可通便,然通便之功各有不同,有行气通便者,有润燥通便者,有消积通便者,有降脂通便者,三七、黄芪、白术,茯苓则具有补气活血之功效,荷叶、夏枯草具有清热功能,以此进行配伍,具有祛湿利水、健脾为主,活血兼补血、行气兼补气,有效助调理脏腑和内分泌,令身体气血运行更佳,可将体内多余水分以及积聚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除,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效果。但该专利是以加速新陈代谢为原理,加速人体内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对应的是中医肥胖发病原因中的“湿、虚”。又如,2020.04.14公开的一种名称为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1100096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包括柴胡、白芍、桂枝、薤白、苍术、白术、枳实、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黄连、红曲、山楂、鸡内金、炙黄芪、炒白芥子、紫苏子、炒莱菔子、瓜蒌、炙甘草、生姜、大枣、丹参和丹皮的中药组合物。通过肥胖痰湿的衍变规律和特点,整体施治,和解少阳,将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最终制备得到的药物组合物能够减轻体重、缓解症状,同时预防并治疗并发症。但该专利是通过通阳利水,减少人体水湿达到减肥的目的,对应的是中医肥胖发病原因中的“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通过茯苓、陈皮、豆蔻及薏苡仁调节脾胃,调理阴阳,使水湿代谢功能正常,配以荷叶、决明子、泽泻及番泻叶降低血脂、血压,从根本上达到治疗肥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煎煮方式提取其中的有效物质,不仅可用于制备多种制剂,也可用于在制备治疗肥胖症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对应的是中医肥胖发病原因中的“湿、痰、虚”,通过调节人体自身代谢,改变人体自身状态,使人达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实现减肥的目的。从组方上看,现有专利CN108542946A和CN111000969A更注重于调节新陈代谢,减少人体水湿,本专利技术在减少人体水湿的基础上还兼顾了祛痰湿的情况,同时本专利技术更加注重调节自身脾胃,从根源上调整人体的平衡,对虚胖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对应的是中医肥胖发病原因中的“湿、痰、虚”,同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药材均为国家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以及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药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组方更加合理。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茯苓2~6份、陈皮1~4份、豆蔻1~4份、薏苡仁2~8份、杏仁1~5份、广藿香1~5份、泽泻1.5~4.5份、番泻叶0.5~2.5份,决明子2~6份、荷叶2~4份。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至少包括以下有效成分:陈皮苷≥13.16mg/100g、苦杏仁苷≥9.33mg/g、荷叶碱≥0.48mg/100g、大黄酚≥1.5mg/100g、甘油三油酸脂≥0.39mg/g。所述中药组合物是以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载体制备而成的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饮料、合剂、颗粒剂、固体饮料、粉剂、片剂、煎膏剂、软胶囊、胶囊剂或丸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原料药;(2)将称取的原料药分别进行前处理,处理后药材加水煎煮两次,一次煎煮加入8~12倍量水,浸泡50~60min,煮沸后保持微沸90min,二次煎煮加8~12倍量水,煮沸后保持微沸9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55~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5,得浸膏;(3)将所述浸膏与辅料混合制备得到制剂,或进行步骤(4);(4)将所述浸膏在55~70℃下真空干燥,至表面脆硬、无湿粉时收集物料后粉碎,得到所述中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提取物。所述步骤(3)中,浸膏用孔径为38μm滤芯进行过滤,滤液与三氯蔗糖、山梨酸钾混合均匀后,制得口服液、饮料或合剂。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与麦芽糖醇液混合后,再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1.5,制得煎膏剂。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在55~65℃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4,用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溶解后,再加入甘露醇、赤藓糖醇组成的混合物,经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后,制得颗粒剂、固体饮料或粉剂。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在55~65℃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4,加入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经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后,制得片剂。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在55~65℃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4,加入淀粉、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经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充填胶囊后,制得胶囊剂。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在55~65℃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4,再经压丸、干燥、洗丸后,制得软胶囊。所述步骤(3)中,将浸膏在55~65℃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4,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组成的混合物,经混匀、制丸、干燥后,制得丸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肥胖症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由茯苓、陈皮、豆蔻、薏苡仁、杏仁、广藿香、泽泻、番泻叶、决明子和荷叶十味药物组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利水渗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茯苓2~6份、陈皮1~4份、豆蔻1~4份、薏苡仁2~8份、杏仁1~5份、广藿香1~5份、泽泻1.5~4.5份、番泻叶0.5~2.5份,决明子2~6份、荷叶2~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茯苓2~6份、陈皮1~4份、豆蔻1~4份、薏苡仁2~8份、杏仁1~5份、广藿香1~5份、泽泻1.5~4.5份、番泻叶0.5~2.5份,决明子2~6份、荷叶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至少包括以下有效成分:陈皮苷≥13.16mg/100g、苦杏仁苷≥9.33mg/g、荷叶碱≥0.48mg/100g、大黄酚≥1.5mg/100g、甘油三油酸脂≥0.39mg/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是以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载体制备而成的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液、饮料、合剂、颗粒剂、固体饮料、粉剂、片剂、煎膏剂、软胶囊、胶囊剂或丸剂。


5.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配比称取原料药;
(2)将称取的原料药分别进行前处理,处理后药材加水煎煮两次,一次煎煮加入8~12倍量水,浸泡50~60min,煮沸后保持微沸90min,二次煎煮加8~12倍量水,煮沸后保持微沸9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55~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5,得浸膏;
(3)将所述浸膏与辅料混合制备得到制剂,或进行步骤(4);
(4)将所述浸膏在55~70℃下真空干燥,至表面脆硬、无湿粉时收集物料后粉碎,得到所述中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轻体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浸膏用孔径为38μm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厚成胡昌江段鑫邓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色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