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聿涛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49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料及重量份:樗鸡8份、蜗牛8份、白丁香7份。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干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2.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干品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2.2.把2.1所得细粉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6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鲜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3.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鲜品药材用石质药臼杵,混合捣150次以上,成稠糊状、捻之无颗粒感;3.2.把3.1所得稠糊状物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1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痈疽治疗药物
,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痈疽是一种毒疮,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现阶段,针对痈疽多采用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手术进行,但是手术的风险较大,容易留疤,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不但身体痛苦,而且心理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料及重量份:樗鸡8份、蜗牛8份、白丁香7份,所述樗鸡为去头、足及翅后8份,所述蜗牛为野外陆生有触角及壳者8份。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所述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干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2.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干品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2.2.把2.1所得细粉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6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所述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鲜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3.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鲜品药材用石质药臼杵,混合捣150次以上,成稠糊状、捻之无颗粒感;3.2.把3.1所得稠糊状物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1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为中药制剂,简便效廉,能够有效治疗痈疽,具有早期收束疮毒,促使痈疽消散;中期提脓去腐,促使痈疽快速成脓和破溃,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后期痈疽溃后,截其余毒、生肌收口的效果。取材易得,临床应用时药物剂量易精确掌握,有效防止痈疽内陷等变证,明显缩短治疗疗程,节省医疗资源。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料及重量份:樗鸡8份、蜗牛8份、白丁香7份,所述樗鸡为去头、足及翅后8份,所述蜗牛为野外陆生有触角及壳者8份。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所述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干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2.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干品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2.2.把2.1所得细粉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6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所述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鲜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3.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鲜品药材用石质药臼杵,混合捣150次以上,成稠糊状、捻之无颗粒感;3.2.把3.1所得稠糊状物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加入新汲井泉水共1份成糊状,即得所需药物。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1.先用肥皂水将痈疽表面皮肤冲洗,纱布拭干,根据痈疽大小,痈疽初起未溃或久不破溃者,将药物厚涂于纱布敷贴病变部位,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每12小时换药一次;痈疽收束出现脓头后,周围变软有波动感时,以消毒三棱针挑破脓头排脓,待挤出清组织液或新鲜血液时,按上法再次贴敷,每8小时换药一次,直至收口;2.痈疽破溃脓出不尽或久不收口者,常规皮肤消毒,生理盐水冲洗,纱布拭干后,敷药物于患处四周,预留溃脓口引流,每8小时换药一次,直至脓尽收口;3.用药物前已破溃痈疽创面成瘘或深见骨者,可用纱布裹药物成捻插入,用作引流,周围敷药物同上。注意事项:痈疽重症需监测生命体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痈疽破溃脓出不尽或久不收口、痈疽创面成瘘或深见骨者,配合内服金鉴托里消毒散。效果:1.痈疽初期及中期1-3贴即可消散或收束出现脓头;排脓后2-3贴即可收口痊愈;2.痈疽中期久不破溃多1-2贴即溃,后期破溃脓出不尽或久不收口、创面成瘘或深见骨者,一般3-8贴即脓尽口收,多不留疤痕。鲜品制成的药物效果强于干品制成的药物,但取材受季节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适用范围:外用,不可内服,痈疽泛指痈疽疮疔无名肿毒。典型病例:张xx,女,54岁,农民,2012年9月,因右足大趾红肿热痛1周,就诊于市中心医院,诊为急性骨髓炎。既往史:2年前右足大趾外伤史。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于我处就诊。刻下症:右足大趾疼痛,漫肿略红,触之发硬,皮温略高,舌暗红,脉数无力。诊为:痈疽。治疗:1诊:上药厚涂足大趾,毛头纸包裹,敷药后立即有清凉感,疼痛明显减轻,唯夜间患处奇痒,共换药2次,脓头已出;2诊:脓头周边变软,挑开脓头,挤出约7ml浑浊脓液,当挤出鲜血时,再敷上药1贴,带药2贴回家,嘱8小时一换药。3诊:5日后来诊,自诉药贴尚有一贴未用,红肿热痛已无,按压无引痛,创口已愈合,2周后随访,患处已痊愈,与健侧大趾一样。至今未复发。本专利技术为中药制剂,简便效廉,能够有效治疗痈疽,具有早期收束疮毒,促使痈疽消散;中期提脓去腐,促使痈疽快速成脓和破溃,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后期痈疽溃后,截其余毒、生肌收口的效果。取材易得,临床应用时药物剂量易精确掌握,有效防止痈疽内陷等变证,明显缩短治疗疗程,节省医疗资源。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料及重量份:樗鸡8份、蜗牛8份、白丁香7份,所述樗鸡为去头、足及翅后8份,所述蜗牛为野外陆生有触角及壳者8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配料及重量份:樗鸡8份、蜗牛8份、白丁香7份,所述樗鸡为去头、足及翅后8份,所述蜗牛为野外陆生有触角及壳者8份。


2.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疽的箍围贴敷药,所述樗鸡、蜗牛、白丁香均为干品,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2.1.将樗鸡、蜗牛、白丁香干品药材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
2.2.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聿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聿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