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43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且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浮板及第二浮板、搅拌机构、增氧机构、配重块及太阳能电池板,第一浮板及第二浮板通过连杆连接,第二浮板的顶壁上设有出气孔;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及搅拌叶;增氧机构包括增氧泵及通气管,增氧泵安装在第一浮板内,增氧泵与第二浮板通过通气管相连通;配重块与第二浮板通过牵引绳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驱动电机及增氧泵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能够使氧气在水中扩散并充分与水流混合,保证养殖水域底部的水产动物也能得到充足的供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设备
,具体公开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然而人工养殖时一般水生动物密度较大,耗氧量也大,氧气自然溶解在水中的效率小于消耗速度,容易导致供氧不足,至水产动物死亡,不利于人工养殖。现有的水产养殖增氧装置只能将氧气通入至固定的高度,无法保证位于水底底部的水产动物也能得到充分的供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能够使氧气在水中扩散并充分与水流混合,保证养殖水域底部的水产动物也能得到充足的供氧。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浮板及第二浮板,所述第二浮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浮板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浮板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及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内,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杆上;所述搅拌叶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增氧机构,包括增氧泵及通气管,所述增氧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内,所述增氧泵与所述第二浮板的内部通过所述通气管相连通;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增氧泵电性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浮板下方的配重块,与所述第二浮板通过牵引绳连接。优选地,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一浮板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杆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圆柱状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搅拌叶的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浮板与所述第二浮板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浮板的外侧通过连接杆设有若干浮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通过配重块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需要的位置,防止装置随意移动;增氧泵将空气压缩,经由通气管进入第二浮板内,再通过第二浮板上的出气孔进入水里,并逐渐上升,使得养殖水域从上到下都有充足的氧气进入;同时搅拌机构带动搅拌叶转动,使得水流与进入水里的氧气充分接触;还设有防护网,防护网能够防止水产动物进入,避免搅拌机构对水产动物的伤害,同时还能将水中的杂物隔离过滤,防止杂物阻碍搅拌机构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二浮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浮板;101、浮球;200、第二浮板;201、连杆;202、出气孔;300、搅拌机构;301、驱动电机;302、搅拌轴;303、搅拌叶;400、增氧机构;401、增氧泵;402、通气管;500、配重块;501、牵引绳;600、太阳能电池板;700、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浮板100、第二浮板200、搅拌机构300、增氧机构400、配重块500及太阳能电池板600;第一浮板100及第二浮板200平行设置且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浮板100设置在第二浮板200的上方,第一浮板100及第二浮板200通过连杆201连接,且第二浮板200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202;搅拌机构300包括驱动电机301、搅拌轴302及搅拌叶303,驱动电机301安装在第一浮板100内,搅拌轴302转动套设在连杆201上,且与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连接,搅拌叶303间隔设置在搅拌轴302上;搅拌轴302与第一浮板100之间、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与连杆201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在驱动电机301的带动下,搅拌轴302能够绕着连杆201转动,此时搅拌轴302带动搅拌叶303转动,从而将水流搅动起来,水流流动速度加快;驱动电机301可以选择能够控制搅拌轴302转速的结构,搅拌叶303也可以选择面积较大的结构,这样,在较大速度的搅拌下,搅拌叶303的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也较大,从而能够使更多、更深处的水流发生快速流动;也可以将连接杆201设置成较长的结构,即第一浮板100与第二浮板200之间的距离加大,搅拌轴302的长度加大,也可以使得更多、更深处的水流发生流动;增氧机构400包括增氧泵401及通气管402,增氧泵401安装在第一浮板100内,通气管402连接在增氧泵401与第二浮板200之间,并将增氧泵401与第二浮板200的内部相连通,经增氧泵401压缩的空气能够沿通气管402进入到第二浮板200的内部,再经第二浮板200上表面设置的出气孔202进入到水流当中,并且在搅拌叶303的搅拌作用下与水流充分混合,在水流的带动下向水底各处扩散,满足不同深度水产动物的生长需求;太阳能电池板600设置在第一浮板100的上表面,与驱动电机301及增氧泵401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板600能够为驱动电机301及增氧泵401持续供电;配重块500设置在第二浮板200的下方,并通过牵引绳501与第二浮板200连接;配重块500能够对整个装置起到定位作用,防止整个装置在水里随意移动;配重块500的重量及牵引绳501的长度由水的浮力及整个装置其它结构的重量来决定,只要当配重块500位于水底部时,第一浮板100的上表面位于水面上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使用时,通过配重块500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开启增氧泵401将空气压缩,空气经由通气管402进入第二浮板200内,再通过第二浮板200上的出气孔202进入水里,并逐渐上升,使得养殖水域从上到下都有充足的氧气进入;同时开启驱动电机301,搅拌机构300带动搅拌叶303转动,使得水流与进入水里的氧气充分接触。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圆柱状的防护网700,防护网700设置在搅拌叶303的外周,且位于第一浮板100与第二浮板200之间;防护网700能够将搅拌叶303及搅拌轴302包裹在里面,防止水产动物进入,避免搅拌机构300对水产动物的伤害,同时还能将水中的杂物隔离过滤,防止杂物进入阻碍搅拌机构300的正常运行。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第一浮板100的外侧还通过连接杆设有浮球101,浮球101能够增大整个装置的浮力,保证第一浮板100的上表面位于水面之上。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均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浮板(100)及第二浮板(200),所述第二浮板(200)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10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浮板(100)通过连杆(201)连接,所述第二浮板(200)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202);/n搅拌机构(300),包括驱动电机(301)、搅拌轴(302)及搅拌叶(303),所述驱动电机(301)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100)内,所述搅拌轴(302)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杆(201)上;所述搅拌叶(303)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轴(302)上;/n增氧机构(400),包括增氧泵(401)及通气管(402),所述增氧泵(401)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100)内,所述增氧泵(401)与所述第二浮板(200)通过所述通气管(402)相连通;/n太阳能电池板(600),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100)的上表面,与所述驱动电机(301)及所述增氧泵(401)电性连接;/n设置在所述第二浮板(200)下方的配重块(500),与所述第二浮板(200)通过牵引绳(50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为中空结构的第一浮板(100)及第二浮板(200),所述第二浮板(200)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浮板(10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浮板(100)通过连杆(201)连接,所述第二浮板(200)的顶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202);
搅拌机构(300),包括驱动电机(301)、搅拌轴(302)及搅拌叶(303),所述驱动电机(301)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100)内,所述搅拌轴(302)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转动套设在所述连杆(201)上;所述搅拌叶(303)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轴(302)上;
增氧机构(400),包括增氧泵(401)及通气管(402),所述增氧泵(401)安装在所述第一浮板(100)内,所述增氧泵(401)与所述第二浮板(200)通过所述通气管(402)相连通;
太阳能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雨哲王伟任同军姜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