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743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包括纳米管,所述纳米管上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适于连接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纳米增氧装置还包括塑料框架,所述塑料框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塑料框架内填充有增重物,所述增重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纳米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塑料框架上,且所述纳米管连同所述塑料框架可沉入水底。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对水底环境影响小,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纳米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沉底纳米增氧是指池塘管道纳米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它采用沉底纳米增氧装置,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性,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现有的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多将纳米管绑在砖头、水泥块等重物上,以便其沉入池底。但是砖头、水泥块等物体易产生很多附着生物,影响水底生物环境;而且砖头、水泥块等物体在水里泡久了也会发生碎化脱落,影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现有的纳米管多用铁丝捆绑于重物上,长时间使用铁丝容易发生生锈脱落,同样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沉底纳米增氧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对水底环境影响小,且使用寿命长的沉底纳米增氧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包括纳米管,所述纳米管上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适于连接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纳米增氧装置还包括塑料框架,所述塑料框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塑料框架内填充有增重物,所述增重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纳米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塑料框架上,且所述纳米管连同所述塑料框架可沉入水底。作为优选,所述塑料框架包括四个直角接头和四根塑料管,所述直角接头和所述塑料管首尾相连构成矩形框架,所述增重物充满所述直角接头和所述塑料管内。上述结构简单可靠,且组装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直角接头为立体三通接头,所述直角接头上还连接有填充管,所述增重物适于从所述填充管进入所述塑料框架内,且所述填充管另一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密封所述塑料框架。上述结构方便从四个填充管处灌入增重物。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管固定于所述塑料框架具有所述填充管的一侧,且所述填充管高于所述纳米管。上述结构的填充管相当于塑料框架的支撑腿,当本装置沉入池底时,填充管接触池底,而纳米管不接触池底并处于悬空状态,一方面保证了纳米管的增氧效果,另一方面也保护纳米管免受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管通过固定绳绑缚固定于所述塑料框架上。上述固定方式简单可靠且固定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增重物为水泥。水泥可以在浆体时灌入塑料框架,并在塑料框架内硬化成固体,最适合作为增重物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塑料管、直角接头、填充管、堵头等均为现有市场上常用的水电配件,经过简单切割后就能进行组装;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2、塑料框架外表面光滑,不易滋生附着生物,对水底生物环境影响小。3、塑料框架本身为塑料制品,在水底使用时不易老化,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4、水泥灌入塑料框架,可以达到沉入水底的重量,而且水泥硬化后具有很高的强度,使塑料框架整体结构更加牢靠,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打开堵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纳米管1和塑料框架2。其中纳米管1上设置有接头11,接头11适于连接进气管。纳米管1通过固定绳3绑缚固定于塑料框架2上,实现纳米管1连同塑料框架2可沉入水底,固定绳3可以是尼龙绳,扎线带等适合水底使用的物品。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塑料框架2内部为中空结构,塑料框架2包括四个直角接头21,四根塑料管22,四根填充管23和四个堵头23,直角接头21和塑料管22首尾相连构成矩形框架,水泥作为增重物灌满直角接头21和塑料管22。其中,直角接头21为立体三通接头,填充管23连接在直角接头21上,水泥从填充管23进入塑料框架2内,堵头24连接在填充管23另一端,用于密封塑料框架2。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纳米管1固定于塑料框架2具有填充管23的一侧,且填充管23高于纳米管1,用于保护纳米管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包括纳米管,所述纳米管上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适于连接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纳米增氧装置还包括塑料框架,所述塑料框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塑料框架内填充有增重物,所述增重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纳米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塑料框架上,且所述纳米管连同所述塑料框架可沉入水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包括纳米管,所述纳米管上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适于连接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纳米增氧装置还包括塑料框架,所述塑料框架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塑料框架内填充有增重物,所述增重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纳米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塑料框架上,且所述纳米管连同所述塑料框架可沉入水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框架包括四个直角接头和四根塑料管,所述直角接头和所述塑料管首尾相连构成矩形框架,所述增重物充满所述直角接头和所述塑料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纳米增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军方跃胡金道林伟勇周志强伊祥华傅玲琳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