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223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5
实现了具备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光学单元的小型化,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绕第一轴线及绕第二轴线驱动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光学单元具备:可动体(5),其具备光学模块(3);固定体(7),其将可动体保持为能位移;万向架机构(21),其具备将可动体支承为能绕与光轴(L)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L1)摆动的第一支承部(19)、被固定体侧的部件支承为能绕与光轴方向(Z)及第一轴线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L2)摆动的第二支承部(20);以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23),其绕第一轴线及绕第二轴线驱动可动体,万向架机构(21)具备:万向架框架部(25),其配置于被摄体侧和被摄体的相反侧中的一方;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27),其从该框架部(25)沿光轴方向(Z)延伸设置且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29),其具有第二支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设于带摄像头的手机等上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可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具备进行俯仰(纵向抖动)或偏转(横向抖动)的修正的功能。具体而言,光学单元100利用光学模块10的角及固定体20的方筒状主体部210的角设置万向架机构30。即,设为将矩形可动框32配置于光学模块10的矩形的第二框42和固定于方筒状主体部210的矩形框25之间、且该可动框32的第一角部321及与其对置的第三角部323被矩形框25的对应的两个角部支承为可摆动的结构,采用可动框32的第二角部322及与其对置的第四角部324被第二框42的对应的其余两个角部支承为可摆动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现有的所述光学单元中,作为进行俯仰或偏转的修正的机构的万向架机构环绕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的侧面周围整体而配置。因此,存在阻碍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n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n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以能够位移的状态保持;/n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摆动的第一支承部,并且具备被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方向及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的第二支承部;以及/n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绕所述第一轴线及绕第二轴线驱动所述可动体,/n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n万向架框架部,所述万向架框架部配置于所述光学模块的被摄体侧和被摄体的相反侧中的一侧;/n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5 JP 2018-093806;20180823 JP 2018-156088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以能够位移的状态保持;
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摆动的第一支承部,并且具备被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方向及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的第二支承部;以及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绕所述第一轴线及绕第二轴线驱动所述可动体,
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
万向架框架部,所述万向架框架部配置于所述光学模块的被摄体侧和被摄体的相反侧中的一侧;
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从所述万向架框架部起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具有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
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从所述万向架框架部起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具有所述第二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架框架部为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中的至少一方为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可动体对置的内侧,与所述可动体侧的部件接触来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固定体对置的外侧,与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接触而被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比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靠外侧的外侧部位,
所述第一支承部固定于与所述外侧部位对置的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外侧,与所述外侧部位接触来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固定体对置的外侧,与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接触而被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比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靠外侧的外侧部位,
在所述外侧部位具备被固定的凸部,
所述第一支承部形成于与所述凸部对置的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外侧,与所述凸部接触来支承的部分是凹球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固定体对置的外侧,与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接触而被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固定至所述可动体侧的部件的凸部,
所述第一支承部形成于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凸部对置的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内侧,与所述凸部接触来支承的部分是凹球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用延伸设置部的与所述固定体对置的外侧,与所述固定体侧的部件接触而被支承的部分是凸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用延伸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泽伸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