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蓄热材及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193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为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是使包含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所述第一单体由下述式(1)表示,所述第二单体可与所述第一单体共聚,且具有反应性基。[式中,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组合物、蓄热材及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蓄热材及物品。
技术介绍
蓄热材是可将所储存的能量视需要以热的形式取出的材料。所述蓄热材可在空调设备、楼板供暖设备、冰箱、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等电子零件、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碳罐等汽车零件、保温容器等的用途中利用。作为蓄热的方式,就热量的大小方面而言,广泛利用使用物质的相变化的潜热蓄热。作为潜热蓄热物质,广为人知的是水-冰。水-冰是热量大的物质,但相变化温度在大气下限定为0℃,因此应用范围也受到限定。因此,作为具有高于0℃且为100℃以下的相变化温度的潜热蓄热物质,利用石蜡。但是,若石蜡通过加热而发生相变化,则变为液体,有引火及起火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将石蜡用于蓄热材,必须收纳于袋等密闭容器中等来防止石蜡自蓄热材中泄漏,而受到应用领域的限制。因此,作为改良包含石蜡的蓄热材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胶化剂的方法。由所述方法制作的凝胶在石蜡的相变化后也可保持凝胶状的成形体。但是,所述方法中,在作为蓄热材使用时,有引起漏液、蓄热材的挥发等的可能性。另外,作为其他改良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氢化共轭二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中,在烃化合物的融解或凝固温度附近可保持形状,但若变为更高温度,则相容性低,因此发生相分离,而发生烃化合物的漏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0978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950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优选地用于蓄热材的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蓄热量优异的蓄热材。[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者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含有由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特定单体而获得的丙烯酸树脂(含有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特定结构单元的丙烯酸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可优选地用于蓄热材、即由所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蓄热材的蓄热量优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在若干个方面中提供下述[1]~[18]。[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是使包含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所述第一单体由下述式(1)表示,所述第二单体可与所述第一单体共聚,且具有反应性基;[化1][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内包蓄热性成分的胶囊。[3]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包含由下述式(2)表示的第一结构单元、以及具有反应性基的第二结构单元;[化2][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4]根据[3]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内包蓄热性成分的胶囊。[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可与反应性基反应的硬化剂。[6]根据[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硬化剂为选自由异氰酸酯系硬化剂、酚系硬化剂、胺系硬化剂、咪唑系硬化剂及酸酐系硬化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硬化剂。[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反应性基为选自由羧基、羟基、异氰酸酯基、氨基及环氧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基。[8]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第一单体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上。[9]根据[1]、[2]及[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第二单体的含量为25质量份以下。[10]根据[3]或[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构成丙烯酸树脂的所有结构单元100质量份,第一结构单元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上。[11]根据权利要求[3]、[4]及[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构成丙烯酸树脂的所有结构单元100质量份,第二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5质量份以下。[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以树脂组合物总量为基准,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反应性基为环氧基。[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在80℃下为液体状。[15]根据[1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在80℃下的粘度为100Pa·s以下。[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用于形成蓄热材。[17]一种蓄热材,包含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18]一种物品,包括:热源;以及以与所述热源热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的硬化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可优选地用于蓄热材的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蓄热量优异的蓄热材。除此以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蓄热材在蓄热材的相变化温度以上可抑制漏液,耐热性也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蓄热材的形成方法的一实施形态的示意剖面图。图2为表示蓄热材的形成方法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示意剖面图。图3为表示形成有蓄热材的物品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示意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适宜参照图式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再者,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形态。所谓本说明书中的“(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及与其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及与其对应的“甲基丙烯酰基”。本说明书中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数量平均分子量(Mn)是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在以下条件下测定,且将聚苯乙烯作为标准物质而决定的值。·测定机器:HLC-8320GPC(制品名、东曹(股)制造)·分析管柱:TSK凝胶超多管孔(TSKgelSuperMultipore)HZ-H(三根连接)(制品名、东曹(股)制造)·保护管柱:TSK保护管柱超级(TSKguardcolumnSuper)MP(HZ)-H(制品名、东曹(股)制造)·洗脱液: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测定温度:25℃本说明书中,所谓“耐热性良好”是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DifferentialThermalAnalysis,TG-DTA)测定中的1%重量减少温度为200℃以上。一实施形态的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是使包含第一单体及第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第一单体由下述式(1)表示。[化3]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R2表示的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也可为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是使包含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所述第一单体由下述式(1)表示,所述第二单体可与所述第一单体共聚,且具有反应性基;/n[化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5 JP 2018-093540;20180726 JP 2018-140167;201.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是使包含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所述第一单体由下述式(1)表示,所述第二单体可与所述第一单体共聚,且具有反应性基;
[化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内包蓄热性成分的胶囊。


3.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包含由下述式(2)表示的第一结构单元、以及具有反应性基的第二结构单元;
[化2]



[式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具有聚氧亚烷基链的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内包蓄热性成分的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可与所述反应性基反应的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硬化剂为选自由异氰酸酯系硬化剂、酚系硬化剂、胺系硬化剂、咪唑系硬化剂及酸酐系硬化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反应性基为选自由羧基、羟基、异氰酸酯基、氨基及环氧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川直树森本刚佐野温子横田弘松原望永井晃木沢桂子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