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焊机用电池包的供电电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硬件设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池焊机用电池包的供电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池焊机是一种自身配置有蓄电池的电焊机,电池焊机内部安装有电池包,用于在焊机进行焊接作业时供电,焊机在焊接作业时的供电功率一般较大。市场上大部分电池设备的保护板都是集成化一体式设计,大部分时候这种设计有利于生产制作和安装,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焊机设备的充放电电路比起一般的家电设备处于大功率器件,开关管的发热会比较严重,因而需要外部提供强迫风冷。然而,在实际使用电池焊机时,焊机的电源板本身就需要用风道进行强迫风冷,同时,由于电池设备的保护板都是集成化一体式设计,当焊机设备的充放电电路发热比较严重时,需要另外安装风道对保护板进行强迫风冷,即需要两个风道分别对电源板和保护板进行强迫风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池焊机需要两个风道分别对电源板和保护板进行强迫风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将保护板的控制回路和充放电回路分体式设计,将充放电电路集成到焊机的电源板上,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焊机用电池包的供电电路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充放电电路和PCB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PCB板为分体式结构,所述PCB板包括保护板PCB1和电源板PCB2,所述充放电电路印刷在电源板PCB2上,所述控制电路印刷在保护板PCB1上;/n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焊机用电池包的供电电路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充放电电路和PCB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板为分体式结构,所述PCB板包括保护板PCB1和电源板PCB2,所述充放电电路印刷在电源板PCB2上,所述控制电路印刷在保护板PCB1上;
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焊机用电池包的供电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为二十串电芯电池包控制电路,电芯串联,保护板控制电路对每一个节点进行检测,总计二十一个检测点,以下以L1、L2...L21表示,检测点一L1连接到十一芯针座J1的11号引脚,十一芯针座J1的11号引脚和二极管一D1的阳极、三极管一Q1的E极、电阻二R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一D1的阴极和电阻一R1的一端相连,电阻一R1的另一端和电容一C1的一端、稳压管一Z1的阴极、芯片一U1的2号引脚相连,稳压管一Z1的阳极和电容一C1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VC5A信号,三极管一Q1的B极和电阻三R3的一端相连,电阻三R3的另一端和电阻二R2的另一端、电容二C2的一端、芯片一U1的1号引脚相连,电容二C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三级管一Q1的C极和电阻四R4的一端相连,检测点二L2和十芯针座J2的10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10号引脚和电阻四R4的另一端、三极管二Q2的E极、电阻五R5的一端相连,三极管二Q2的B极和电阻六R6的一端相连,电阻五R5的另一端和电阻六R6的另一端、电容三C3的一端、芯片一U1的38号引脚相连,电容三C3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三极管二Q2的C极与电阻七R7的一端相连,检测点三L3和十一芯针座J1的10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10号引脚和电阻七R7的另一端、三极管三Q3的E极、电阻八R8的一端相连,三极管三Q3的B极和电阻九R9的一端相连,电阻八R8的另一端和电阻九R9的另一端、电容四C4的一端、芯片一U1的37号引脚相连,电容四C4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三极管三Q3的C极与电阻十R10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四L4和十芯针座J2的9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9号引脚和电阻十R10的另一端、三极管四Q4的E极、电阻十一R11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四Q4的B极和电阻十二R12的一端相连,电阻十一R11的另一端和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电容五C5的一端、芯片一U1的36号引脚相连,电容五C5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三极管四Q4的C极与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相连,检测点五L5和十一芯针座J1的9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9号引脚和电阻十三R13的另一端、三极管五Q5的E极、电阻十四R14的一端相连,三极管五Q5的B极和电阻十五R15的一端相连,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和电阻十五R15的另一端、电容六C6的一端、芯片一U1的35号引脚相连,电容六C6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三极管五Q5的C极与电阻十六R16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六L6和十芯针座J1的8号引脚相连,十芯针座J1的8号引脚和二极管二D2的阳极、电阻十九R19的一端、三极管六Q6的E极、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电阻十七R17的一端相连,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5A,二极管二D2的阴极和电阻十八R18的一端相连,电阻十八R18的另一端和电容七C7的一端、稳压管二Z2的阴极、芯片一U1的33号引脚相连,稳压管二Z2的阳极和电容七C7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VC10A,三级管六Q6的B极与电阻二十R20的一端相连,电阻二十R20的另一端和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电容八C8、芯片一U1的32号引脚相连,三级管六Q6的C极与电阻二十一R21的一端相连,检测点七L7和十一芯针座J1的8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8号引脚和电阻二十一R21的另一端、三极管七Q7的E极、电阻二十二R22的一端相连,三极管七Q7的B极和电阻二十三R23的一端相连,电阻二十二R22的另一端和电阻二十三R23的另一端、电容九C9的一端、芯片一U1的31号引脚相连,电容九C9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10A,三极管七Q7的C极与电阻二十四R24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八L8和十芯针座J2的7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7号引脚和电阻二十四R24的另一端、三极管八Q8的E极、电阻二十五R25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八Q8的B极和电阻二十六R26的一端相连,电阻二十五R25的另一端和电阻二十六R26的另一端、电容十C10的一端、芯片一U1的30号引脚相连,电容十C10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10A,三极管八Q8的C极与电阻二十七R27的一端相连,检测点九L9和十一芯针座J1的7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7号引脚和电阻二十七R27的另一端、三极管九Q9的E极、电阻二十八R28的一端相连,三极管九Q9的B极和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相连,电阻二十八R28的另一端和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电容十一C11的一端、芯片一U1的29号引脚相连,电容十一C11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10A,三极管九Q9的C极与电阻三十R30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L10和十芯针座J2的6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6号引脚和电阻三十R30的另一端、三极管十Q10的E极、电阻三十一R31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十Q10的B极和电阻三十二R32的一端相连,电阻三十一R31的另一端和电阻三十二R32的另一端、电容十二C12的一端、芯片一U1的28号引脚相连,电容十二C1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VC10A,三极管十Q10的C极与电阻三十三R33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一L11和十一芯针座J1的6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6号引脚和电阻三十四R34的一端、电阻三十五R35的一端、二极管三D3的阳极、电阻三十六R36的一端、电阻三十三R33的另一端、三极管十一Q11的E极相连,电阻三十四R34的另一端和电容十五C13的一端相连且连接VC10A信号,二极管三D3的阴极与电阻三十五R35的一端相连,电阻三十五R35的另一端和稳压管三Z3的阴极、电容十四C14的一端、芯片一U1的26号引脚相连,稳压管三Z3的阳极的和电容十三C13的另一端、电容十四C14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_SIGNAL,三极管十一Q11的B极和电阻三十七R37的一端相连,电阻三十七R37的另一端和电阻三十六R36的另一端、电容十五C15的一端、芯片一U1的25号引脚相连,电容十五C15的另一端和信号GND_SIGNAL连接,三极管十一Q11的C极和电阻三十八R38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二L12和十芯针座J2的5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5号引脚和电阻三十八R38的另一端、三极管十二Q12的E极、电阻三十九R39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十二Q12的B极和电阻四十R40的一端相连,电阻三十九R39的另一端和电阻四十R40的另一端、电容十六C16的一端、芯片一U1的24号引脚相连,电容十六C16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_SIGNAL,三极管十二Q12的C极与电阻四十一R41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三L13和十一芯针座J1的5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5号引脚和电阻四十一R41的另一端、三极管十三Q13的E极、电阻四十二R42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十三Q13的B极和电阻四十三R43的一端相连,电阻四十二R42的另一端和电阻四十三R43的另一端、电容十七C17的一端、芯片一U1的23号引脚相连,电容十七C17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_SIGNAL,三极管十三Q13的C极与电阻四十四R44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四L14和十芯针座J2的4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4号引脚和电阻四十四R44的另一端、三极管十四Q14的E极、电阻四十五R45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十四Q14的B极和电阻四十六R46的一端相连,电阻四十五R45的另一端和电阻四十六R46的另一端、电容十八C18的一端、芯片一U1的22号引脚相连,电容十八C18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_SIGNAL,三极管十四Q14的C极与电阻四十七R47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五L15和十一芯针座J1的4号引脚连接,十一芯针座J1的4号引脚和电阻四十七R47的另一端、三极管十五Q15的E极、电阻四十八R48的一端相连,三极管十五Q15的B极和电阻四十九R49的一端相连,电阻四十八R48的另一端和电阻四十九R49的另一端、电容十九C19的一端、芯片一U1的21号引脚相连,电容十九C19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_SIGNAL,三极管十五Q15的C极与电阻五十R50的一端相连,检测点十六L16和十芯针座J2的3号引脚连接,十芯针座J2的3号引脚和电阻五十R50的另一端、二极管四D4的阳极、电阻五十二R52的一端、三极管十六Q16的E极相连且连接信号GND_SIGNAL,二极管四D4的阴极和电阻五十一R51的一端相连,电阻五十一R51的另一端和电容二十C20的一端、稳压管四Z4的阴极、芯片二U2的20号引脚相连,稳压管四Z4的阳极和电容二十C20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三极管十六Q16的B极和电阻五十三R53的相连,电阻五十二R52的另一端和电阻五十三R53的另一端、芯片二U2的19号引脚、电容二十一C21的一端相连,电容二十一C21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三极管十六Q16的C极和带你组五十四R54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宗焊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